对话噶玛巴 | 如何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实现利他?
问
答
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幸福自如,
难以看见人生的苦,那该怎么办?
如何超越悲伤、增长内心的喜乐?
如何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实现利他?往往我们在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会让另一个人不开心
列举说明「行苦」。
出离心真正的意思为何?
共业所造成的集体痛苦。
欧洲信众与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关于四圣谛的对话问答
1
问:
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幸福自如,难以看见人生的苦,那该怎么办?
答:
这正是今天上午谈到的问题——无法视苦为苦。所以,我们必须非常清楚三种不同的苦,苦不仅是苦受(苦苦),它还包括乐受(坏苦)以及非苦非乐受(行苦);表面上的乐受,最终仍然是痛苦的。
再者,我们应该自问:我们是否真能控制自己的人生?只要仍然受制于业力与烦恼的力量,我们就无法自主:「想要从三种苦中解脱,或从轮回中解脱,我们必须从行苦中解脱。」如果不想要解脱的话,这些就都不相干了。
2
问:如何超越悲伤、增长内心的喜乐?
答:
这些是非常基本但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以他个人的经验,他会建议,改变对某个经验的标签,就会改变我们对它的看法。改变对逆境的看法,我们就可能生起内在的喜乐。究竟而言,「如果内心满足了,我们自然就会快乐。」。
3
问:
如何满足每个人的愿望,实现利他?
往往我们在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会让另一个人不开心
答:
要满足所有众生的愿望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众生的根器、兴趣和习气都不一样,我们无法透过一个行为或动作来达到这个目的。
菩萨的行持是尽力满足众生的需求,然而有些愿望能达成,有些愿望达不到。由于菩萨具有殊胜广大的菩提心和勇气,所以在遇到难以达成的事情时,他们会发愿在未来予以达成。
许多人来找他帮忙,有时候他帮得上忙,但不是总能帮得了忙:「我开始了解,为什么观音菩萨要有四臂或千手:每只手臂都代表着他能够利益众生的某项能力,而千只手臂可以同时做许多事。」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所有众生的愿望。
重要的是,我们要先看看自己是否达成众生的愿望。如果无法做到,我们就应该虔诚地祈愿,希望自己日后有能力做到。
4
问:
列举说明「行苦」
答:
掌中所置毛,若置于眼中, 能生大剧痛;众生难觉察, 行苦之存在。圣者觉行苦, 如毛置眼中。
对于一般众生,行苦就像头发放在手掌上,但对圣者而言,犹如头发掉到眼睛里。
5
问:
出离心真正的意思为何?
答:
出离心就像是对自己的悲心。
拿一个硬币的两面作比喻:当我们无造作生起想要从业与烦恼中解脱的发心时,我们就是生起了出离心;当我们具有想要帮助其他众生解脱的发心时,我们就是生起了悲心。
6
问:
共业所造成的集体痛苦。
答:
佛教文献中,记载有许多在佛陀时代的例子。
然而,许多人错误地将业力窄化为个体之间的关连而已,事实上恰恰相反,业力的作用是广大、贯穿时空的:「从无始劫以来,我们便在跟全宇宙中的众生建立关系。」
由于业力网的纵横交错与庞大,我们必须为自身与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点非常重要。
正法互联
DharmaInterconnected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