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 || 菩萨,你真的会发愿么?· 2012《东西方净土》
《东西方净土》
2012年3月1日-3月4日
地点:大祈愿法会舞台
听闻视频不代表得受口传与灌顶
·视频语言·
中文翻译&藏语
极乐净土在哪里?
有些上师说,「去此地的西方多远多远」。
其实净土在哪里?
就是你周围这一切,这就是净土!
祖师们说:
“如果这样想,就能够快速、容易的投生净土。”
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化现而成的,是从佛本智中化现出来的,净土中的石头、山河、大地等,都没有业力显现相,里面会长怎样的花鸟鱼树,每个人可以依自己的创意去观想出来。
总之要试着观想净土的样子。
你要了解,菩提迦耶跟奥明净土是无分无别的,虽然这里放眼看去都是穷人,贫困、欠缺,但这里却是佛陀成道的金刚座、世间最重要的圣地,所以这里就是净土──就这样去观想五分钟。
全文请见视频下方内容详情
※ 开示要点 ※
|第一天|
娑婆世间持守戒律的殊胜性
祈愿法会的意义
听法者与说法者的如法发心
投生净土所要具备因和缘
佛菩萨授记五浊恶世修持「不动佛法门」的因由
不动佛法门在21世纪的殊胜功德
修行的误区:被修行所忽视的细微善心
净土在哪里?
什么是真正的发愿?
观想极乐净土
|第二天|
积聚善因而投生净土的目的、殊胜利益为何?
什么叫「顺缘具足、障碍消除」?
为什么净土里都是凡夫?
极乐净土的殊胜功德
禅修:积聚资粮、净除罪障的观修
祈愿发愿有何用?
「回向」和「发愿」的差别
|第三天|
如何让暇满人身有意义
如何让事情具有意义?
投生净土要具备什么因缘、要怎么做?
帮助其他众生投生净土,要怎么做?
知恩、感恩的重要
禅修:观修菩提心
|第四天|
什么是佛法?
三戒在学佛中的作用各自为何?
修行的正见是什么
不动佛最主要的大愿
菩萨的法只有一个
菩萨利益众生为何要具备神通?
佛的遍知所遍知的是什么?
菩萨与佛的区别
〈二十一度母赞〉开示与念诵
佛法含摄一切法的原因
有关密乘修持的开示
《不动佛国经》开示
「不动佛」和「阿弥陀佛」灌顶
灌顶的意涵
最主要的修持是什么
「抬大藏经」的功德意义
佛经的殊胜功德意义:
佛经与论典大师留下的口诀觉受的轻重取舍
感谢功德主:祈愿法会顺利进行的因缘
什么是「资粮」?
僧众、祖古、工作人员如何来持守佛教
善知识住世的恩德
祈愿法会的缘起、承办祈愿法会的心愿
回向善业
※ 标题为编者注 · 请勿抄袭 ※
✡︎ 开示摘要 ✡︎
菩萨要学会善巧发愿
意义 重点 功德 力量
什么是真正的发愿?
不只是心中想想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实际去做。发愿是一种「准备」,先发心、就有一种承担,同时也实际这么去做,这就是最甚深的祈愿了。
如法发愿回向
发愿不只是眼前、短暂的利益,我马上要什么,并不是这样。
愿是无尽的,我们的愿望是无尽的,这也是你对自己的一种规划、一种提醒,我未来的目标、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不断、不断的熏习自己,这样的发愿回向,就真的是如法的了。
「回向」和「发愿」的差别
「回向」和「发愿」有什么差别呢?
举例来说,就像是一滴水落入到大海中,只要大海不干枯,这滴水也都不会消失,我们任何善行最后做「回向」就像这样。
而发愿,就像是一个舵手一样,它可以帮你导引到正确方向,所以同样就算是一棵树的小种子,因缘聚合的时候,未来都可以长出枝叶繁茂的大树。
发愿的意义
所以同样我们现在只是念一段偈文或祈愿文,或做点小小善行,但未来会长成枝叶繁盛的大树的,所以我们这里的目标、动机要很清楚,不要把这难得的发愿机会浪费了。
一件事情是否有意义,都在于开始的动机和心态是什么,发愿没有任何限制,你要努力的、尽量的、敢于发大愿,这是很重要的。
让发愿具有意义的关键
最重要一点,你要没有我执。
我们平常都会觉得有一个很封闭的自我,好像有一个跟谁都没有关系的、封闭的自我,其实这种我并不真实存在,其实我们是跟周围每一个生命是息息相关的,这样一个独立存在的我,是不可能的。
举例来说,我们现在吃一口饭、喝一口茶,都是好多人好多事的因缘和合才产生的,其实就好像我们一出生是什么都没有的,譬如名声、衣食,都不是一出生就陪着而来的,而是因缘和合产生的。
看看我们的呼吸,每一口气都是大自然提供的。同时也就好像昨天我提到的,比起自己一个人发愿,功德更大的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发愿,就好像许多稻草集合在一起的力量更大,这点要记在心理,好好发愿。
还记得自己在发愿当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让自己的身体与行为要跟随心而走,我要让我的身体的行为和语言,都跟随我的心走,听命于我的心、我的愿力。
这时候发出誓言的心力量很大,如果心力不够时,语言和行为是不会听的,不会甘愿当心的仆人;如果不把全部的力量、权力都给予你的心的话,心要行善,也没有能力驱动身语配合去做这些善行。
但有时还是有个问题,就是会忘了自己的愿,昨天发什么愿,今天一起来就忘了,其实每天都该提醒自己,昨天发这个愿、今天也要发这个愿,试着几个月当中每天都提醒自己,这样不断熏习的话,慢慢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你不刻意去想,它也会提醒你。
我常在想,我们发的愿,如果有录音或录影器材随时记录下来,等有一天快生气时,就播给自己听,提醒自己不要再犯了;其实我们的心,就是那个器材,为我们自己记录、随时提醒自己。
当你先有善因、善根,才是「回向」 ;
当你还没有善因、善根,只是有愿望,就是「发愿」。
菩萨的法只有一个
发愿是很重要的,过去菩萨们他们都会发愿,发愿要利益一切的众生,接着就开始行持菩萨行、最后成就佛道。
你可以看到一个菩萨的发愿,从头到尾完全不是为了他自己发愿,而是为了利益众生,因此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有能力利益到众生。
这种力量就是从无私、广大的利益一切众生的发心而产生的,因此他成佛后,自然具备无限的力量,可以利益无量众生。
过去的菩萨就是因为先有大愿,所以能利益众生。成佛之后一切的断证功德,都是从发愿开始。让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就是如虚空一般广大的发愿。
因此为什么说菩提心功德大,就是因为发心开阔,所以可以清净一切罪业。
一个菩萨之所以能在无量长的时间、去利益无量多的众生,都不会惧怕,,能够支持他继续利益众生的力量,就是他当初的发心。
经典形容说,菩萨的法只有一个,只要你具备这个法,就是菩萨法,不具备这个法,就不是菩萨法,你具备这个法,就是掌握所有法──这个菩萨法,就是菩提心,白话来说,就是无私、开阔的发心、发愿。
所以试着打开你的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佛道,或希望一切众生能够得到一种不会改变的、最究竟的、最稳固的快乐。
我们看到世界上还有一些众生,可能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机会接触佛法、或者说成为佛弟子,所以我们也要发愿说,希望一切众生都可以于未来接触到殊胜的佛陀正法。
发愿的力量
发愿的力量是很大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凡夫常常说要帮助别人,但常常没帮到。
《菩提道灯论》中说,一个菩萨要帮助别人,他必须先透过止的禅修,具备神通。
不具备神通,你就不知道人心中的想法、他的需要,我们就依自己的想法这样给予帮助,或许会有一点助益,但不像一个具备神通的菩萨有这么大利益,所以我们要真正利益别人,必须先具备止的禅修而生起神通。
很多凡夫不能利益到的众生,菩萨能利益到;但很多连菩萨无法利益到的众生,佛都能利益到,因为佛陀具备遍知。
讲到「遍知」时,过去我到国外时讲过,如果有一个人说他不信佛陀是遍知的,我会说,佛陀的遍知,是指说他能够知道每个众生的需要是什么,尤其想要求得解脱道的人,他心中所有愿求,佛陀都知道,因此叫做「遍知」。
这不只是一个很美妙的形容词,而是很实际的词,他的遍知很实用性,任何人需要什么,他都知道,而不是知识性的遍知,例如知道全世界有多少蚂蚁之类。
有一次苍蝇跑到我的茶里,牠还没死,我就把牠救起来。
一个人掉到水里,还可以帮他做心肺复苏术、做人工呼吸,那苍蝇我就没办法了。但我试试看,我就拿了棉花棒来,搓一搓苍蝇的肚子,总之我就什么方法都试了,结果苍蝇还真飞起来!差点把牠压扁,但牠活起来了。
当时我想,如果是佛、如果我具有遍知该多好,不然还不知道怎么救这只苍蝇呢。
所以当然我们不具备他心通,甚至有时候连察言观色都不会,很多时候都是很主观的认为那个人是坏人、那个人是好人,甚至连比较客观的、理性的去想都不会,都是很主观的去判断一些人事物。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真的就像是盲人一样,到处走来走去,这样子的人,可能帮助众生吗?
我们常说要帮助别人、利益别人,但发愿帮助人的这个人,心要非常非常的细,他的心总是在关心着众生的需要,而且无分昼夜的、总是在细心观护着、想着众生需要,如果你没有这样做,怎么说是利益众生?
更不要说成就佛道了。
相关视频
▽
21度母礼赞文
噶玛巴与僧众念诵
不动佛开示诵集
不动佛心咒念诵
2015不动佛开示灌顶
2018不动佛开示灌顶
▽
绿度母心咒
共修
群
▽
扫下方二维码码
| 共修方式 |
当日自己念诵总数+当日当下群内总数 = 当日共修总数
|往期精选|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