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500天,我的3个傻X时刻和三十而已

刀姐doris 刀姐doris 2022-05-11


哈喽大家好,好久没有写我自己的一些职场感想了。


从doriskeke时代就认识我的读者一定知道我有个习惯——喜欢把自己的职场心路旅程记录在我的公众号上。


这样写了5年多,每次写下来对我都意义重大,它是对我过去的旅程做一个仪式感的纪念,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标注我的成长里程碑。


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大家,也能帮到更多跟我一样困境的朋友,我们都在一个时空下一起成长,我就是你远方的朋友。


时隔上一篇我的创业感想《2019年初次创业,我犯过的6个错误和教训》,又过了6个月。


从去年创办了我自己的公司女子刀法,到今年找到初心「成就中国好品牌」,从公司只有3个人,我一个人带领一群实习生瞎摸索,到有了几个牛X的合伙人和一群精兵。从迷茫摸索、出去见人总有人对我说“就凭你?”到终于找到了一些复利的感受,并坚定的往品牌增长的领域走下去,找到自己想坚守的领域,回头看还是有许多欣喜。


2020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颠覆性的岁月。而今年对我更是意义非凡,今年是我的三十而立之年,也有了许多傻叉时刻(所谓傻叉时刻,就是突然发现自己的傻叉之处,并决定要进化的时刻),所以也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个傻X时刻:

1、发现公司是个人驱动,而非团队驱动

2、想要一个USB型的团队即插即用,拔苗助长。

3、过度关注效率,忘记了自己是个「人」,欲速而不达。



傻叉时刻1:

发现公司是个人驱动,而非团队驱动



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发文频次越来越少了?微博也不常更新?因为今年的我在做许多新的尝试。


故事要说回半年前,我在上篇复盘中就曾说到了一个我的感悟:我不想打造个人博主人设,想要建立一个机构品牌。



在上次的领悟后,我拒绝了所有关于我「个人人设」的内容——比如拍照、生活分享,而是把精力全投入品牌的拆解和营销的分析,走专业路线。


同时我也发现了下个问题:大家说到我们女子刀法团队的产品,都仍然会说”这是刀姐的俱乐部,刀姐的课,刀姐的峰会“,而不是说”女子刀法的社群“。


于是就到了我的傻叉时刻:原来在大家的意识里,大多数人买我们的产品还是因为喜欢我这个IP,而不是相信这个机构。


我观察自己一些小细节,比如我在写刀法私域训练营的推广文章的时候,我潜意识的用词都是「我千辛万苦地做了XX,为大家开发了XX课程」,而不是「我们女子刀法一起做了XX,给大家带来了XX」。


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个伪君子,嘴上说着想要成就的是机构,但是名誉和光辉我其实都往自己身上在揽。


怎么会这样呢?我拆解了我自己底层的思考,发现很大原因是因为我过去的惯性思维:过去我是一个职场人,而不是在运营公司,运营一个集体。作为个体在职场,其实很大程度都是想着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获得更多名誉、更多财富。但做机构想的是如何让用户、让员工在这里一起光荣一起获得收获。


惯性思维下的我其实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说着想要成就别人,但其实我就想要成就的是自己这个IP。


意识到这件事以后我很痛苦,也让我开始扪心自问:我到底真的是想成就自己,还是成就他人?如果我内心想要成就我自己,没有必要去说什么「想成就机构」,我就直接做网红就是最快的路。人是没有办法拧巴的,一切的气息都会从我的所作所为中传递出来。


我的内心告诉我,我想要成就的是一个机构品牌,而非我自己。那如果是这样,就需要知行合一:放下「自己」,去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台,成为公司里团队的平台,让公司成为大家的平台。


我开始关注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底层驱动力,更可怕的是发现底层还有一个原因:过去公司的飞奔都是因为我个人能力的主导,团队在我身边都像是刀姐的助理。一篇行研文章的诞生,后面70%是我的思想在主导,他们只是我思想的翻译机。一个峰会的活动,是我定的主题、我拉的嘉宾,他们只是帮我落地而已。我像是提案的脑,大家像是帮我落地的手。


如果我勤快了,公司增长就更快一点,我一松懈,公司就慢一点。


这种公司单人能力强主导的结构,并且把结果还都归结在自己的荣誉上,我都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果——公司会做不大,我会累死,团队会没有存在感,我会高压而崩溃,我的崩溃就会直接带来公司的崩溃。


举个例子:原来刀姐doris这个公众号背后其实是我和我们的行研团队共同运营的。但是由于我对这个号内容调性和专业度的高度要求,团队在和我配合上相当痛苦——每篇文章写完都会被基本重新从头到尾写一篇,要么就是和我的口气和语气不像,要么我认为观点不够深,一篇文章基本都要拖到2-3周才能写完。其实我们的分析师本身是有许多想法,而我自己的号由于我自己的偶像包袱重又设了许多限制,导致许多想法无法实现。


想要成为一个向上持续增长发展的公司,必须背后搭建一个健康的组织体系,它是自下而上的驱动的。我需要几个可信赖和牛x的合伙人互补,成为我的左膀右臂,而每个高层手下都要有几个强悍的中层,再到有巨大潜力的初级员工和实习生。并且互相形成一条紧密的网络,互相对对方提出更高要求和标准。有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激励。


那一刻开始,我开始做了改变,甚至有点矫枉过正,我开始停更了,降低了自己的所有输出频次。


我刻意地停止了许多我本身个人带动的行为。于是当时我就下了一个决定,放弃对刀姐号的工业化制作流程,改为重点培养新的机构内容号「女子刀法研究所」,让这个号变成新消费品牌和新营销趋势的平台号,把行研团队都转移到机构号的背后,并且给予他们目标和方向,剩下的给他们自己极大的空间和自由来尝试。每周跟我过选题方向和研究方向,我来给予他们资源和支持,给予他们时间去慢慢迭代和尝试。


现在测试下来「女子刀法研究所」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栏目:品牌资讯、新品牌拆解、新营销打法……


(点击图片查看「女子刀法研究所」最新文章)


同样的方式也适用于其他的团队,比如我在社群里的发声也刻意减少,转为由团队运作,倒逼我和我的合伙人们去在目标和战略上达成一致,而不去过度干预执行和创意,把权利和主动权下放给团队。


让这辆赛车自己发动,轮流由项目负责人驾驶,而我只需要负责给他们加油和指导修车。


当然也进入了另一个矫枉过正的极端(这是下一个要踩的坑)



傻叉时刻2:

矫枉过正,想要一个USB型的团队即插即用,拔苗助长。



「放下自己,到让团队坐上来自己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就像是原来你一直一边跑着一边扶着孩子骑自行车,突然之间的放手,让它自己骑车,后果也很惨烈。他会摔得遍体鳞伤,开始大哭大闹。


而我也会进入一种矫枉过正的心态,什么都不做,或给对方更多的要求。很快团队就会进入两种极端状态——崩溃无力或者佛系放飞。所以这就迎来了第二个傻叉时刻:想要USB型的团队,即插即用,招来就能直接用,期望对方能一上来就做到我想要的标准,做不到的话就会失望。失望就会忍不住自己又要上手去做,做了以后就又会感到崩溃。


举个例子,我在6月的时候在内部做了许多组织的变换来尝试如何搭建一个无人驾驶的高效团队。


比如我把我之前在衣二三负责品牌的同事K,放在了增长运营负责人的岗位,并且给了她每个月的目标需要完成,而我则放手不管。由于她没有做过私域或增长相关的工作,又加上我的严格要求和施压,她一度进入了崩溃的状态。几次都很希望向我伸手求助,但是我都没有回应,而是一味把自己压力加在了她的身上,我内心OS是“你是增长负责人,难道不应该自己想出解决方案来吗?还要我来教你吗?”


后来一次在和职场教练的对话下,我发现了我另个傻叉时刻:职场上,尤其是创业时期,不是每个人都像USB那样能即插即用的,不是每个人都一上来就能达到老板心里的标准或者独立完成任务的。如果有这样的预期,就会有我的一次次失望。


我们很多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心态:人不行就要换。问题是到底怎么样才叫不行?换一次人的成本也很大。换来的下一个可能还不如这一个。


在这种情况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

1、和对方沟通清楚我的标准,我需要对方能做到的程度。

2、直接指出对方现在的不足,给予一定指导和时间让对方成长。

3、划清楚底线,超过什么底线是决定要放弃了。


最怕的就是标准又高,又没有底线不肯放弃,只能自己作死。不说标准,期望对方就知道。希望对方立即就能做到,没有给予时间,也是作死。


并且我发现,精兵团队就是一次次战役中磨练出来的,选择一群志同道合和聪明的军团,然后在一次次战场中变得越来越强,并且安排好复盘的计划和庆功都是非常重要的仪式感,这是纪念我们的成长。


在这样一次次沟通和培养加上让她亲自带兵上阵打胜仗,做完了前段时间刷屏的新消费品牌增长峰会以后,她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自信、主动又开始担起了责任。


这段经历后,我成为了一个稍微更加成熟的创业管理者:不但要制定计划,沟通标准,定清楚OKR和目标,也要定公司标准和及时培训,并且划清底线。让团队出去打仗,并准备为他们庆功。


当然,管理上面我仍然是个弱鸡,虽然我也知道很多道理,但是要真的能过好人生,还是需要自己一步步踩坑。



傻叉时刻3:

过度关注效率,忘记了自己是个「人」,欲速而不达。



大家看完上面,可以想象下我今年的创业生活其实是很痛苦的,一边想要往后退,一边想还要把团队往前推,一边还要补坑。


不瞒你说,有段时间我都怀疑我得了躁郁症。有种玩王者荣耀,你一路换线杀怪,累死累活还carry不动团队,经济却上不去的无力感。


我的状态很糟糕,我每天一起床就觉得只剩10%的电量了,每天我都觉得有种被缠住了双手双脚的感觉,我觉得周围的人不但没有帮我往前走,还在把我往泥土里往下扯。我觉得自己好辛苦,为什么一个人要担负起全公司的压力和劳动力,怕大家受苦受累,为所有人打工,牺牲了自己。


有一次朋友请我去一个聚会,我在聚会上坐在沙发上我觉得我连话都说不出了,我就是累得想睡觉。这时候我的另个创业者朋友Mia看到了我的状态,推荐我去和她的Life Coach(生命教练)聊一聊,她说她见完以后就整个状态好了很多。


于是我立即就找了教练,在第一次对话时候教练引导我去用画面来描述我现在的情景。我当时在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场景:一个大的刀姐(我的创业盔甲)和一个小的doris(真正的我)站在一起,大刀姐正在殴打小doris。


教练问我,你看到这个画面你想怎么做?我说我想暴打大刀姐。


教练问我:原来你就是这么以暴制暴的呀?难怪你早上起床就已经只剩10%的电了,因为你内心的doris已经被你自己打晕了。


这时候我仿佛被雷击中了一样,我突然眼泪就从眼角流了出来,并且迎来了我的第三个傻×时刻:我太想快速成长和颠覆自己了,我选择的方式是以暴制暴,用暴力的方式把自己的天花板冲破,已经找不到我自己这个「人」了。


我的教练问我,你上次开心和感受到能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说我想到两个场景,一次是一年前和《得意忘形》播主张老师吃饭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做个人吧,做心中有趣的doris“的时候。第二次是今年4月团建的时候,和团队一起分享自己过去的故事,感觉互相认识了自己。


教练对我说,你最容易恢复能量的时候,就是「当真正的doris被看见的时候」。而我之所以「允许周围的人来影响我自己的心境」,正是因为我早就已经失去了「内心真正的doris」,她也没法被人看见,总是被武装了起来。


我当时在和教练的电话上哭得泣不成声,并且深深意识到,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在暴力捶打自己让自己成长成长再成长,自己的灵魂早就消耗殆尽了,我都已经不记得自己的性格是怎么样了。我的兴趣爱好早就没了,只剩工作了。


我相信这样没有灵魂的人,是带不出好的团队的,没有办法感染团队的,做不出有信仰的公司和产品的。也许团队之所以一直起不来,正是因为我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正在给他们施压和逼迫。


从那天开始,我就进入了一个神婆模式,每天神神叨叨的,甚至在微博上也整天在说要「关注自己」,「爱自己」。因为我可能从来没有这么深地感触到,我需要保持住内心那个傻叉的doris,她可能还很小,很幼稚,保持着一份纯真,期望有简单的友谊。它和刀姐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而doris才是我内心能量真正的来源。


那天开始我刻意「做个人」。学会偷懒,学会休息和呼吸,不用勤奋去自我安慰。开始了冥想,周末尽量减少工作的时间,和朋友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比如去跳Zumba,周末和朋友吃个brunch,让自己知道我还是个人,一个有趣的人。


而当我找到自己「人情味」的意识以后,我再定睛观察我的团队,发现他们一个个都活的像我之前那样的机器,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每个人都在飞速旋转,带着非常大的焦虑和恐惧,却始终达不到终点的疲惫。


我停止了和他们再聊事情本身,不再聊绩效,转为跟他们去聊他们自己这个「人」,聆听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


接下来很多奇迹般的事情就发生了,之前我说到的那位衣二三的同事K,正是在我聆听她的痛苦并作为朋友(而非老板)重新沟通(其实是一起去喝了一次酒)后,她开始扔掉了她的压力和恐惧,而转为一种正向的努力了。我也感受得到团队整个都从一种恐惧驱动的感觉变成了一种充满爱的向上感。


而「开始做人」的我,也变得越来越好了。我原来是一个活在线上的社恐,我很烦到线下见人。但是慢慢开始,我走到了线下,把团队搬到了上海,开始和朋友还有会员见面——把每次和别人的见面都不再当成是商务对谈,认真珍惜每个和我见面的朋友和他们背后的「人」,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人生。


我发现一切都变了,只有我把自己当人看的时候,我才会有更大的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一些其他的感想



总体来说,自从从营销人转型创业者,创业1年半,虽然只是一个小老板,但是我的体验是真的很爽,痛并快乐着。整个人的态度变得格局更大、更主动、更理性、胆子更大了。


1.格局更大:没有那么多情仇是非,长期来看大家都是合作伙伴,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才能走更远。竞争也不是永远的竞争,竞合关系才是长久。


2.更主动:知道有问题,那就解决它。不再抗拒问题,难受都是因为心里不情愿。一旦接受了事情就是会有问题,我只是需要想办法处理它,就没有那么大的被动感。而且会越来越关注自己可以影响的圈,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3.更理性:由于过去很被动,能做的决定有限,所以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也更容易被情绪带走,但是做生意很简单就是一道算数题,算清楚,算大账,就能知道多少可以割让。关键在于选择一个trade off,接受了一个决定的时候一定会放弃些什么。什么都不想放弃,一定是很痛苦的。


4.胆子更大:我会发现在大公司待久的人会越来越害怕,但是在创业的人的心态是会越战越勇,因为每天都在攻破新的挑战,看到自己一点点在突破,这种感觉让我发现,万事都不难,只要敢做选择,看清楚后果,然后去承担。


当然创业放弃的很多:放弃安稳,接受风险。这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只是单纯对于我这种不安分、想法多、很热血的人来说,真的是后悔没有再早点创业。创业是一个旅程。


但是创业的路程中我们很容易太忙,失去「自己」。事实上不光是创业,现在人都太忙了,其实是没有「自己」的。小到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到不知道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只记得被教育说要往前冲,要出人头地,所谓的自己都是被洗脑后的自己。其实反而更容易被利用,为什么哭为什么笑其实都被摸得清清楚楚。从小就有正确答案,从小最高分数的同学都会被表扬,从小就想被表扬,被老师表扬就是荣耀的(可能现在的孩子不再是这样了)。自己的遥控器早丢了,命题作文都是有模板的,考试是有套路的,答案是只有一个的,长大也觉得做什么都要一套解题,答案只有一种,最好有人可以划重点,需要外部的表扬和激励才觉得自己是可以的。


自我意识的遥控器的开启,可能往往需要30岁以后才会被找到。那时因为外部世界观已经崩塌粉碎了,或者已经被自己揉碎重建了,所以30岁之后的一部分人开始真正活了,一部分人又死了。


而对我而言的三十而已,是在工作中放下自己,成就大家。而在生活中找回自己,做个傻叉的doris。


---


感谢你看到这里,如果你对新消费品牌感兴趣,欢迎关注公众号「女子刀法研究所」,并加入女子刀法俱乐部,和10000+新消费品牌操盘手交流沟通。


右划查看更多


女子刀法会员


近年来,新消费品牌快速崛起,有望出现中国的宝洁和资生堂。服务过100多家公司的女子刀法发现,新消费品公司成长之路上,品牌最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行业信息交流」、「优质的人脉操盘手网络」、「精准的行业资源对接」和「体系化的营销方法论」


为此,女子刀法希望通过聚集和赋能新消费行业的品牌操盘手和一线业务负责人,共同加入本轮新消费品崛起的浪潮,成就中国好品牌。在未来公司高速发展和个人精进成长的道路上,希望女子刀法与你同在。


欢迎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10000+品牌操盘手的新营销/新消费的行业俱乐部。



如果你也在做消费品牌,欢迎加我的微信交流。后面我会连续写一系列如何做品牌和品牌观察的文章。也欢迎你在下方留言和我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