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票小票风格分化的逻辑

沧海一土狗 沧海一土狗 2022-10-07
文/沧海一土狗

ps:2300字



引子



2022年4月27日,万得全a大幅v反,盘中一度突破了杠杆底的理论值——4300点(ps:估算方法见《股市见底了吗?》一文),之后市场经历了一波反弹,15个交易日万得全a又上涨了11.87%

奇葩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经历了很多的经济基本面利空:

一、4月PMI很差——四月底披露;

二、4月社融数据很差——五月中旬披露;

三、4月的经济数据很差——五月中旬披露;

尽管如此,市场还是经历了一波快速的反弹。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有些时候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有些时候并不是。




大票小票的风格分化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小市值之间是分化的:大市值股票反弹得少一些;小市值股票反弹得多一些。

如上图所示,4月27日以来,锚指数仅仅上涨了7.24%(ps:2021年底自有流通市值大于500亿的111只股票)。

但是,与此同时,小市值指数却大涨了14.66%。大市值和小市值风格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后者大幅跑赢前者。

在这一轮行情里,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事实:

1、万得全a撞到4300点之后经历了一波大反弹;

2、四月份经济景气度不行;

3、这波反弹中小市值表现得较好,大市值却表现得较差




知其然式的解释



基于这3点事实以及过往的理论框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猜测:

1、这波反弹的主导因素是【去杠杆结束后场内流动性的复苏】;

2、小市值指数反馈了流动性恢复;

3、大市值落后于小市值的部分反馈了经济景气度不行;

如上图所示,在形式逻辑上,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分类:大票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景气度和场内流动性;小票的影响因素只有一个——场内流动性

为了检验一下这个分类的稳健性,我们还要检验一些反事实(ps:对于这个规律总结,经济景气度高的情况叫反事实):当经济景气度高的时候,是否存在大市值对小市值的压制情况?历史上还真有。

如上图所示,从2020年9月开始,大市值板块开始快速拉升,一路上扬,但是,小市值指数却开始萎靡,一路向下。二者呈现了十分强劲的跷跷板效应。

从PMI数据来看,2020年下半年的确是经济景气度最好的一段时光,经济景气度很可能是大市值压过小市值的重要推手



景气筛选和效率筛选



但是,这也只是现象的聚合,我们最需要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市值板块对经济景气度就不敏感呢?

一种很有竞争力的解释是:小市值板块的一大特点是股票数目众多,存在很多业绩难以证伪的股票,可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炒概念;但是,大市值板块却不同,股票数目少且业绩极其容易证伪,经济不景气时,大家的业绩都不行。

如上图所示,经济不景气时,小票的优势是数目众多(ps:勘误,图中应为“较多”,下同),总有一些业绩难以证伪的股票。
于是,市场上流传有这样一个总结:

经济不好的时候,妖股横行

那么,为什么经济好的时候小票又反过来遭受大票压制呢?这是因为第二层筛选的存在——效率筛选

如上图所示,景气是基础性的,所有的标的都需要先通过景气筛选。(ps:参考旧文《从醉酒现象看景气追逐和景气周期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小市值板块会有众多的漏网之鱼,于是,小市值板块占优。
然而,一旦经济变得景气,景气筛选就变得不重要了——大量的股票均能通过。效率筛选的作用变得重要起来。
那么,什么是效率筛选呢?考察同样的流动性能做出多少市值来
这个筛选让我们立马想到了《A股的流动性都去哪里了?——空间扭曲的视角》一文所提到的凹性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探讨了流动性分布和全a总市值的关系
由于市值对流动性的函数是一个凹函数,即市值对流动性的二阶导大于零。在流动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抱团总市值上涨,散团总市值下跌。换言之,

大票的流动性效率高,小票的流动性效率低。




认知方法论上的讨论



综合景气筛选和效率筛选,我们很容易得到以下流程图:

经济的景气度总体水平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到景气筛选的结果;然而,只要通过了景气筛选,进入了效率筛选,凹性就变成支配性因素了——凹性越大的越受到青睐。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生成机制。但是,我们通过经验所总结的规律似乎又很简单:

如果不加以慎重的考察,我们很容易被直觉愚弄,它太喜欢走捷径了,它会期待有一对标签a和标签b能够快速地解释现象(ps:譬如总有人爱扯国运之类的东西):

事实上,这只是在绕圈圈。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标签a和标签b用了这一次,就很难在其他地方用上。

所以,我们得强调演绎法,一个理论是否为好理论取决于它是否能跟其他理论配合,共同来解释现象。

并不存在一个检验一切的元理论,理论之间相互证明彼此的价值。

对,paper的价值来自于引用的数量,理论的价值则来自于彼此之间的协作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复杂机制来解释这样一个貌似简单的现象呢?

能用现成的机制解释就用现成的机制解释,尽量避免又做一个完全新的东西

因此,评价理论的唯一标准就是普遍性,重复出现的地方越多越好,普遍性的另一面就是精简性——可以套娃,但不要做新标签——这就是奥卡姆原则有道理的地方。




结束语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现实,展望一下未来的市场。

未来市场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涨不涨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涨的问题:

1、如果经济景气度起得慢,那么,市场上涨的斜率就低,风格就偏小市值;

2、如果经济景气度起得快,那么,市场上涨的斜率就高,凹性会起作用,风格就偏大市值。

这是前文框架的简单推论。

股市表现并不是经济景气度的一一映射,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时时变换形状的透镜,我们除了要研究经济本身,还要去研究这面透镜。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End


苹果用户请扫二维码,安卓用户可点击链接:

本号唯一的知识星球号
定位: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
星球的主体是一系列具备一致性的模型
星主每天会通过增量讯息和市场反馈检验模型
这个检验过程就是每日的股市和债市复盘
因此,这一系列模型也是动态升级的
此外,星球里还有对重要的现象或事件的点评
以及一些跟公众号内容不同的随笔
欢迎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