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第二个底
文/沧海一土狗
ps:3500字
第一个底
事实上,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在5月2日的《股市见底了吗?》一文中,已经回答过了。
那么,这个理论底在哪里呢?2020年4月末时在4300点,现在在4516点。
基于流动性的反弹
事后来看,股票市场在4月份触及杠杆底之后,经历了一波强度十分大的反弹,4月27日至7月4日,区间涨幅达24.7%。
不幸的是,很多人忽略了其结构性,小市值指数在此区间的涨幅为24.1%,沪深300指数在此区间的涨幅仅为18.81%,这还不算完,小市值指数在此之后又涨了8.76%才见顶。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在5月21日的《大票小票风格分化的逻辑》一文中做过分析。
核心要点在于:小市值板块最大特点是股票数目众多,并存在很多业绩难以证伪的股票,可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炒概念;但是,大市值板块却不同,股票数目少且业绩极其容易证伪,经济不景气时,大家的业绩都不行。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小市值股票都涨,但是,小市值股票胜在数目繁多,总有能适应当下糟糕环境的股票。
基于基本面预期的回落
7月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市场经历了两个特殊事件:一、断贷风潮;二、730zzj会议下修经济预期。
不难发现,大盘股真的很反馈基本面。7月5日至8月3日,沪深300指数下跌了近10%。但是,在这段区间内,小市值指数虽然波折,但依然处于上涨周期。
第二个底
小市值的流动性行情有个特点,小市值的顶部取决于成交量的峰值,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类似于庞氏的游戏。
在此之后,我们就看到一个现象:流动性逻辑完全让位于基本面逻辑,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时间进入了8、9、10月份,基本面经历了更多的幺蛾子,美联储激进加息、人民币汇率贬值、疫情缠绵悱恻、三季报大面积不及预期。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基本面所主导的凶狠的第二脚,沪深300指数在7月之后跌了21%+,已经突破了4月份的低点,比当时还低7%+。
回光返照和同构
小市值板块在10月11日之后的5个工作日快速上涨了8.9%。
这导致了巨大的预期差,很多人给这波反弹报以很高的期待,期待小市值会复刻4月底。但是,现实很骨感。一方面是小市值的绝对点位太高;另一方面是成交量很难突破9500亿。
最近一个月,市场触碰到杠杆底,来了一波基于流动性的反弹,之后又被基本面预期拽了下来。
全年来看,4月底市场触碰到杠杆底,来了一波基于流动性的反弹,7月初之后又被基本面预期拽了下来。
双底模型和历史经验
1、万得全a的底是硬底,其背后是基础流动性,跟基本面预期无关;
2、触及杠杆底之后,市场会先走流动性缓释行情,所以,引领反弹的往往是小市值板块;
3、大盘股的走势取决于基本面预期,如果这时基本面预期不好,大盘股会继续下跌;
4、双底的本质是流动性逻辑和基本面逻辑的背离;
如下图所示,万得全a在2018年10月18日就已经踩出第一个底了,后续经历了一小波反弹,之后在2018年12月份又来了一脚。
这样我们再回过头看2018年的双底就能理论结合实际了:1、第一个底因为流动性;2、第二个底因为基本面预期见底;
基本面预期底
如果真实世界的逻辑是后者,沪深300指数的底无法预判;反之,是有办法判断的。
如上图所示,2018年那一波杀跌的底部出现在2019年1月3日,沪深300指数的底部在2965点。今年这一波杀基本面预期,沪深300指数来到了3541点。
即便如此,在这3.82年中,沪深300指数还是涨了19.4%,平均增速是4.76%。
相对应的,在这一区间,实际GDP的累积增速为19.45%,这个增速对应了一个极其悲观的假设:2022年的预期增速在2%。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实际上,沪深300指数已经达到了理论上的底部。我们姑且称这个底为基本面预期底。
杠杆底和基本面预期底之间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期公式:
当然,这个公式对实际投资意义不是很大,但对我们认识资本市场的意义还是蛮大的。
结束语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End
苹果用户请扫二维码,安卓用户可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