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音乐拥抱你我:为什么我们都爱蔡依林?

NYLON编辑部 NYLON尼龙
2024-09-03




在当下的娱乐产业,「偶像」所蕴含的意义一再贬值。


曾经的千禧年间,「偶像派」「实力派」用来区分一位歌手的吸引点何在,偶像派主要是外形,实力派主要是作品。而到如今,随着一系列日韩养成系偶像文化逐渐影响整个行业,「偶像」常常变成一种特定的艺人形态,一种供观众投射自身幻想的产物。


尽管语义有变迁,但回归「偶像」这个词最核心的要义,我们认为应该是能够提供足以影响人、鼓舞人的精神力量的存在。从这个角度看,蔡依林是一个稀有且极具代表性的样本。在作品形态上,她做的是流行音乐,在表演形态上,她以唱跳舞台最令大众印象深刻,但她的作品与表演所传达的,却远不止于娱乐价值。


每年六月是骄傲月(Pride Month),以此纪念1969年6月的石墙事件,庆祝个体表达身份的自由,并引起大众关心同志议题。今年6月,蔡依林两次登上日本THE FIRST TAKE的舞台,演绎《玫瑰少年》《亲爱的对象》这两首关怀与鼓舞性少数(LGBTQ)社群的作品。在节目的访谈中,当被问到漫长职业中的转折点,蔡依林答道:「我想是在开始涉足音乐制作的时候。现在的我会参与专辑的构思和演唱会制作,跟以前不一样了。也是从参与制作以来,我就更投入在这一块,更需要用自己的话语来向大家表达想法。另一部分是有尝试作词作曲,这也改变了我对音乐的思维和态度。」


可见如今的她是有意识地将人文关怀引入作品之中,从而带给人力量,朝真正的偶像迈进。音乐和与之配套的视觉,在她这里已然成为传递价值的一种语言。她也多次表示,如今对她而言更重要的是留下一些作品。


那么,她的作品究竟构建了什么样的形象,又是如何影响了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






蔡依林是华人世界的「同志女神」,似乎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公开发言力挺同志群体与同婚法案等行为,她的许多作品常常是与同志相关的。


成为凝聚性少数群体的女神符号由来已久,如果说《看我七十二变》《舞娘》时期的蔡依林是因其舞曲作品里的感官解放、身体自主而受到社群成员的喜爱,那么2007年《爱无赦》作为同志大游行主题曲则是她被同志圈认可与推崇的里程碑事件。歌中唱道,「Go Go Sister/Go Go Brother/爱情大同/天下为公」,直白呼吁性别平等、性向平等。



*《不一样又怎样》探讨多元成家议题,

蔡依林与林心如在MV中饰演一对情侣,

穿上婚纱上演唯美婚礼一幕。



在这之后,赞颂爱之平等成为她作品的一个重点。《不一样又怎样》MV中的女同志婚礼、《迷幻》以「你是阳光和雨交界最美的颜色」书写彩虹之歌……直到近期,她还为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那件事》(许光汉、林柏宏主演的一部「同志冥婚」题材电影)创作并演唱主题曲《亲爱的对象》。


2018年的《玫瑰少年》可能是大众认知里最具社会关怀与传播度的作品,她也凭借这首歌把对性少数社群的关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于这首——纪念因多元性别气质而遭霸凌的少年叶永鋕——的歌曲的创作背景已无须赘述,蔡依林更可贵的,是她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在多个场合鼓励(性别)弱势者,多次重申这首歌背后的社会意涵:无论是2015年演唱会上「我们被教育着什么叫正常,什么是对的。但是,很少被教育我们要有一颗包容心,学会接纳」的发言,还是本月初的TMEA表演前,她在回顾过去三年很少与歌迷联系后说道:「我希望透过音乐和舞蹈,把那个曾经心碎、破碎完整的灵魂,好好紧紧地拥抱一番,告诉他,你很勇敢,辛苦了,玫瑰少年。」而在7月14日的上海演出中,她也说:「接下来这首歌,我知道在无数的夜晚陪伴着大家,当你思念,或是被所有黑暗浪潮袭击的时候,我在你身边。」




*2015年PLAY世界巡回演唱会的串场短片共4部,

分别聚焦轮椅女孩林欣蓓、勇敢老师曾恺芯、

玫瑰少年叶永鋕、肌萎英雄曾英齐。

图为曾恺芯(上)与曾英齐(下)短片截图


由此可见,蔡依林不止是凝聚同志社群的女神,她作品的创作思路,拥抱的不仅仅是玫瑰少年、性少数群体,还有每一个身处黑暗与破碎之中的灵魂。


就像这首歌获得2019年第30届金曲奖年度歌曲时蔡依林的经典发言里所说的,「叶永鋕提醒了我,在任何情况我都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任何我身边的人。」由此,这首歌已不止是一首同志平权圣歌,它关爱的是每一个弱势者,乃至弱势中的弱势,并提醒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若忘却了同理心,当你成为少数时,你可能会成为没有选择的那一方。她早已成长为一个深具现实关怀的流行文化形象。


而构成这个形象的,有最为突出的三个面向——接纳负面情绪的「脆弱主义」,音乐表演输出的「阴性魅力」,以及鼓励拓宽审美的「坎普美学」。





蔡依林之所以能自然展露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她本人的挣扎经历密不可分,曾经遭受的各类恶意攻击,让她与这样的议题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结。


蔡依林并非从出道起就是一位麦当娜、Lady Gaga式的舞曲Diva。在她出道早期,虽然曲风也算多元,但作品中展现出的艺术形象更接近一位清纯少女歌手,时常被媒体批评为「不会唱歌」。后来因经纪合约纠纷,公司和父母起冲突而被雪藏。


《看我七十二变》是一个转折点,主打Hip-hop、R&B与舞曲、大幅转型的她迎来事业的新高峰,却被不少人认为是周杰伦的功劳。《舞娘》时期,她练习舞蹈,拿到金曲奖,被说成「体操选手得奖」。后来不服输的她研习高难度舞蹈动作,开「地才演唱会」,却被做成表情包,传播为黑粉文化。


对此,她并非刀枪不入,而是会与观众分享自己经受舆论冲击后的脆弱,与重建自信的历程。在2013年的Myself演唱会上,她坦言:「蔡依林三个字,具备了很多的争议性。从我刚出道以来,不同的封号在我身上,喜欢我的人跟讨厌我的人一样多。这点我很清楚……当我学了体操之后,其实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但是在我得金曲奖的时候,还是有人觉得是体操选手得奖。那一刻,我真的对自己超级没有自信心……唱跳歌手真的很不好当,虽然跳舞很难,但是敞开心胸谈论自己对我来讲是更难的,因为我通常要伪装自己,很坚强地站在你们面前」。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导演程伟豪表示:

「Jolin平常突破自我、打破性别刻板的形象,

非常符合电影想讲的东西。」



在当时的访谈里,蔡依林多次提及心理学大师荣格及心理学书籍《被讨厌的勇气》《脆弱的力量》等。她承认自己过往没做到100分就会很自责,而在心理学的学习中,她意识到到情绪「Ugly」的一面也值得被接纳,于是催生出专辑《Ugly Beauty》以一天的思绪为主线的架构。专辑中《恶之必要》《你也有今天》《消极掰》等作品聚焦于恶、复仇欲等各类情绪,其本身即是一场正视内心的探索之旅。





她曾如此表达:「你要认识到脆弱的你其实是很有力量和魅力的」。而这种力量和魅力,构成了她在音乐与表演中一以贯之的「阴性魅力」。





如果说由男性主导的摇滚、说唱是一种「阳性审美」,那么蔡依林的舞曲作品及与之相配的视觉和舞台中,很多时候呈现的就是一种「阴性魅力」——在强调女性特质的同时,也强调女性拥有自己的身体自主权,并非受男性操控的造物。



*蔡依林、安室奈美惠合作MV《I’m Not Yours》(上)

《你也有今天》MV图(下)



例如在《I'm Not Yours》中,她与安室奈美惠扮演的狐妖以美貌与美酒吸引过路男子,但这只是她们设下的猎捕陷阱。《你也有今天》则致敬「安纳塔汉岛女王」的故事,女主依靠自己的魅力,使得绑架玩弄她的男性自相残杀,而她在复仇成功后逃出生天。


在这样的叙事里,蔡依林展现的「女性力量」并不刻意追求阳性的力量感,而是将自身的女性魅力发挥到极致、变成武器,展现其不逊于任何一切的能量。展示类似性感形象的除了蔡依林之外,还有麦当娜、Lady Gaga、金泫雅等。她们强势的性感有悖于被压抑的传统女性角色,尤其在东亚文化圈,女性性感的一面不被鼓励为公开的、强势的,而应该是私人的、专属的、被某个人占有的。





而性少数群体则能够在这种颠覆上找到可以把自己「少数」的那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勇敢。同样,作为蔡依林演艺生涯主轴的舞曲作品,以其强调律动、享乐、重复、感官化的特质,在过去的评论界常常被认为是「不够严肃」的音乐,也在她赋予的概念之下,愈发具有严肃和公共的特质。她是金曲奖史上首个以舞曲作品获得年度歌曲、年度专辑、最佳国语专辑、最佳国语女歌手等主流奖项的大满贯歌手,更是史上最多提名和获颁金曲奖次数最多的唱跳歌手,可以说,她以作品拓宽了华语评论界乃至大众对舞曲作品的看法。


而这种对「阴性魅力」的挖掘也是她「同志女神」形象的重要一环。性少数群体在她乃至其他女性特质浓厚的Diva身上投射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有类似力量的角色,形成Diva崇拜情结,对抗既定二元性别气质分野,让性别与性向在流动之中趋于平等。





除了强调女性特质的「阴性魅力」之外,蔡依林在视觉与造型构建上还善用张扬、戏剧化、极度女性化的「坎普美学」。坎普(Camp,也译作「敢曝」)因苏珊·桑塔格《坎普札记》(Notes on "Camp")的阐释而发扬光大,她认为,「坎普的实质在于对非自然之物、人工技巧和夸张造作的热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坎普美学渐渐成为同志社群的一种独特审美,通过夸大与戏仿传统性别脚本,成为TA们与保守道德观抗争的一大资源;看似俗气滑稽的坎普趣味反感惯常审美评判中的好坏标准,也在艺术史和时尚史中挑战传统审美观念上扮演重要角色。



*歌曲《Play我呸》MV获2015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在蔡依林身上,这种特质是逐渐生长的,并在《呸》和《Ugly Beauty》时期达到新的高度。《电话皇后》里浓艳的颜色与夸张的表演,《Play我呸》更是用模拟人生般的视角描绘了文艺女青年、心机女明星、肉欲女教练、拜金富小姐四个形象,她们分别在MV中展现了各种夸张形态,诸如在咖啡厅的撕逼大对决、红毯上的裸露博关注、健身房中的情欲弥漫、豪宅中的歌舞升平等,这些坎普味道浓厚的场景比起强调「安全的美」的形象,又更有了突破性与先锋性。


大胆的坎普风表演骄傲显现出那些尚待被主流认可的形象,这种脱离传统美之定义、以夸张趣味拓宽审美世界的行为是审美多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这种美学也是《Ugly Beauty》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Ugly Beauty》专辑视觉的大规模撞色与「奇装异服」里,蔡依林以视觉为歌曲《怪美的》做了注脚:「审美的世界,谁有胆说那么绝对」。



*蔡依林亦一直支持国内新锐设计师品牌,

《UGLY BEAUTY》封面大红唇是SHUTING QIU 的设计。

近日表演的下半身短裙是设计师Mark Gong的作品(上)

《消极掰》中萤光色撞黑纱羽毛裙出自WINDOWSEN(下)



蔡依林不仅自己亲身实践坎普美学,甚至还在演唱会上办起「斧头帮造型大赛」,邀请造型出格的歌迷上台分享互动。她的坎普美学与变装皇后(drag queen)文化之间又由此产生联结、彼此互相增益,来击碎固有的性别、美丑之藩篱。





如上所述,她对弱势群体的接纳与关怀并不停留在口头,而是在音乐创作、舞蹈表演与言行中不断实践,在华语世界,你很难看到由内而外的美学指向都如此完整、自洽且深刻的流行艺人。


而她也还在不断地成长,在本月14号的线上音乐直播中,她再次鼓励听众:「可能会有一些恶言相向的人……只是因为他习惯这样子的方式去对自己讲话。我觉得年轻人现在因为社交媒体的关系,有非常高度的焦虑跟自卑感,好像别人过得特别好,我怎么办?所以这次也是提醒所有的男男女女,成为特别的人,其实有时候我们就要停下来想想,其实简单的东西也是让我们特别的,会吸引到属于我们懂得我们的这一群人。」碰到恶意,她甚至已经懂得体谅对方,这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她可以大胆说出40岁Feel Damn Good,可以大方支持同志群体为其呐喊,可以勇敢地以夸张服装拓宽美的定义,可以坦然拥抱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她这里,年龄、性别、外表、情绪都无法分开我们,我们得以更加亲近地拥抱自己、拥抱爱。


就像她曾说的,「你要记得选择你自己」,尽管这并不容易,但她以音乐和表演作为武器,骄傲地冲在最前面,一点点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参考资料:

洪浚蓝(2020):阅读「蔡依林」——流行音乐的性/别形象展演与地缘政治解读,台湾大学硕士论文。

施舜翔(2015):天后赛柏格:蔡依林的天后身份打造与男同志地下文化。




撰文:木一

编辑:段秋辰

排版:廖和琨

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NYLON尼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