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表白墙“皮下”的世界

NYLON编辑部 NYLON尼龙
2024-09-03




“你们学校搞运营的是不是有问题?做过自媒体平台嘛?怎么什么投稿都发?这种明显恶意的投稿也要发出来嘛?”


2021年5月,即将大学毕业的小刀在抖音刷到一位博主求助——自己被学校表白墙未打码发出,配文内容为“……这个小姐姐的站姿真的太下饭了,她在那站着我连着下了两大碗米饭,好久没有这种胃口了……”


义愤填膺的小刀找到该校官博,发了一连串质问。第二天下午六点,校方向她表示已经核实,“表白墙属于个人管理,暂时无法确定是同学还是校外人员”,但“已对其进行严重警告处理”。


表白墙,由于其所具备的寻物、征友、搜集信息、吐槽等功能,往往拥有相当数量的关注者。然而伤害也正在上演,校园里,任何人或许都有可能突然“上墙”,或被恶语中伤。对多数人来说,表白墙的所属、内容的审核是看不见的黑箱,在扁平的运营体系之下,校园表白墙的“皮下”几乎成了阻挡伤害发生的唯一关卡。






4月8日,本该是一个普通的周六。桉桉八点起床,洗漱,照常学习。她就读于一所西北重点高中,尽管地处五线小城,学校却排名全国前百,省内第二。她不敢松懈。


九点,平静被朋友的消息打破:“有人在表白墙上针对你。”桉桉立马点开表白墙QQ主页,她的班级、名字拼音缩写赫然挂在“墙上”,对方形容她:嘴贱,嘴长,下头女。投稿发布于前一天下午,当晚已有不少人在评论区谴责。但这并不能宽慰到桉桉。她的手发抖,心慌意乱,经过镜子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脸已经涨红。



*桉桉桌面摆着高考倒计时



朋友建议她报警,但桉桉担心显得小题大做,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被老师知情——此前,校方曾挨班级抽查学生是否与表白墙有来往。她平时不爱说话,以区前几名的成绩考进这所中学后,因为身边优秀的人很多,她会刻意收敛锋芒:不主动担任班级职务,也避免在其他事情出头拔尖。


她在小红书发求助帖,上网查“被表白墙曝光怎么办”,并私聊表白墙,希望“皮下”删稿并告知自己投稿人联系方式。


第一次和“皮下”沟通,她选择了投稿的一贯称呼,“墙墙”、“墙总”,末了还特意加上两句“麻烦您了”、“非常感谢”。但客气无济于事,她和朋友先后用了13个QQ账号向表白墙发去相似的消息,都石沉大海。


她没吃午饭,一整天抱着手机魂不守舍,进入卧室突击检查学习的母亲斥责她“太脆弱,内心不够强大才会特别在乎这件事情”。桉桉眼泪冲破眼眶,她本以为能得到帮助或安慰。


下午五点多,桉桉与朋友仍未收到表白墙的应答,她登上妈妈的QQ号,伪装成家长的口气:“希望这个事情能够妥善解决,不然我会和班主任联系。”一个多小时后,妈妈的账号终于收到了回音,对方表示愿意删帖,并给了桉桉投稿人的联系方式。


但桉桉并未联系对方,“因为怕”。她怕同学认为自己差劲、怕学校知道惹来麻烦、怕父母觉得她因为“这点小事”耽误了学习、怕沟通会带来更多辱骂与攻击……



*桉桉伪装成家长,要求表白墙删除谩骂帖



这不是这所重点高中第一次出现指名道姓的谩骂,翻看过往表白墙内容,不时会出现一个陌生的名字,和一串“装X”“大嘴巴”“扣帽子”等攻击词汇。


而除了投稿,评论区也是暴力滋长的角落。唐灿是某985工科院校大二学生。今年四月份,她刷到学校表白墙在QQ空间发的一篇帖子,有人投稿“听到自己追了很久的女生在讨论与某某上床的经历”,臆测女生“已经和很多人睡过”。评论区有人留言,女生不该在公众场合谈论这些,“生性放荡”。


通常,唐灿会选择无视,当天却“脑子一热”,留下一句:“评论区是本人?”招来诸多对骂。第二天,她和舍友坐在教室准备上课,先后收到同一个账号的消息。第一条简短而客气:“抱歉打扰”,紧随其后的文字却刺眼,占满屏幕:“接下来会一点点找到你的真实信息,再关注接下来几年的学校党员、预备党员、评奖评优……并适时进行合理合规的举报。”


唐灿回了一个“6”,却发现已被拉黑。点开对方头像一看,QQ账号等级只有半颗星,这是一个小号。“敌明我暗”,唐灿心神不宁。一下午,她和十多个朋友讨论这件事。晚上,她把自己的遭遇分享在豆瓣,试图寻找解决办法,然而帖子无人问津。她尝试过揪出这个账号的真实身份:搜索账号、手机注册号,检查共同群聊,甚至在人数最多的大群里,一一比对账号主页信息,结果毫无所获。






除了表白、寻物、吐槽与提问,表白墙常收到的一类投稿是引战帖,行话称之为“点炮”。炮仗的问题本身已经存在,只等有人扔出火星将其点燃,使事态更加激化。“点炮”可以针对某一社会事件,也可以发生在个人之间。


Alex是长沙长郡梅溪湖中学表白墙的运营者,他乐见“点炮”投稿,既不算明显违反校规,评论区又有乐子可看。尽管投稿人往往会“码掉”当事人的信息,但还是会有知情人在评论区@相关人员。在Alex运营的两年多里,他没有明确、固定的审核标准:“我觉得像真的就发,我觉得不像就不会发。”


河南某专科院校表白墙的“皮下”张一航则明确规避引战帖。2018年,大二的张一航创建了校园表白墙。一年后,他对团队进行扩充,组建了一支七人的运营队伍,本人成为实质上的管理者,对表白墙发布的内容进行事后把关。团队的存在,促使张一航将此前“约定俗成”的运营规则落实成书面内容。他将投稿内容细分成吐槽、告白、失物招领、广告四种类型,针对辱骂、引战及偷拍他人用以告白的情况制定了应对策略,如给舍友征友必须提供学生证以证明其本校生身份。



*张一航表在白墙运营小群里发布的规则



然而在四川大学表白墙运营者周旺眼中,提供学生证也难以保证有效核查,因为对方“很容易在网上找个假的”。大多数表白墙以QQ空间为阵地,也有微信账号,而周旺所运营的表白墙平台是微博, 他认为QQ账号必须成为好友才能投稿,浏览、发布内容的形式不够开放,而微信号则限制更多,也缺乏即时交流的空间。


本科就读软件工程专业的他在大二那年发现自己对专业并无兴趣,但却并不确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他常常会在各种群积极回答别人提问,当时本校QQ表白墙不仅广告多,且发投稿要收取费用。热心的周旺决定自己建一个新的。为了得到代理运营的资格,他联系之前管理表白墙的博士学长时,还附带了一份运营策划案。


2019年5月,周旺接手表白墙运营工作。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醒来就发微博,吃饭的时候也发,最多时一天发布过上百条投稿。为了吸引“活粉”,他在账号里汇总了大量校内信息。接手表白墙两个月后,2019年的招生季开始,大量高考生在微博后台询问他学校招生情况,为此,周旺一人做遍了学校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分数线和招生情况分析,吸引了大批新生关注。


账号所有运营工作均由他一手完成,没有落成书面的运营规范。审核内容时,周旺会检索投稿照片是否为网图,点进投稿人的主页,根据对方日常发博情况判断其投稿真实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他很难想到其他有效的核查手段,只能在发布租房、征友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问题的帖子时附上一句“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感叹号用鲜红的emoji符号,醒目又突兀地缀在板正的黑体字后面。


他也曾在墙上未做隐私保护处理地发过一个学生吼叫控诉导师的视频。原帖现已不可见,据称是因“当事人在树下面,而且只拍到背影”。事后得知该同学患有抑郁症,经人建议才撤下投稿。在问及是否担心给当事人带来更严重的精神伤害,周旺认为当事人那时影响到宿舍区休息,自己只是在替同学发声,是“将它从线下的实体空间转到线上的虚拟空间而已”


有次,他收到一条“捞人”的投稿,附了一张在教室拍的照片,周旺本人亦在其中。突然成为“局中人”的他感觉“确实有点不适”,此后才开始给图片中被拍的当事人进行脸部打码,留下衣服、裤子等特征供人识别。


周旺觉得自己容易共情,面对表白墙的各种问题,即便没有相同经历,也特别容易代入自己。他的好恶简单直接、热气腾腾,觉得“坏人做了坏事就要恶有恶报”。


表白墙是否应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个问题对周旺没有争议。尽管顶着川大的名头,周旺却希望账号能“去官方化”,他不止一次向表白墙粉丝表示自己并非官方组织,同时也并不克制自己的价值判断。“我又不赚钱,又不违反法律道德,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来”?他把网络暴力与表白墙的关系,看成是人与工具的关系,只是“拿刀切菜还是拿刀杀人”的区别。


但他并不是对风险一无所知。带着审判心态发曝光帖之前,他会专门去咨询法律专业的学姐;因为觉得自己有可能由于过于代入投稿内容被利用,他学习“课题分离”。在运营账号半年多之后,他不再直接在文案中表露自己的倾向,但信息的披露本就是一种立场。


后来,为了规避自己的误判可能引发的后果,对于涉及多方的投稿,周旺不再直接发布投稿,而是改为转发,附带一个“哆啦A梦吃惊”以示自己不知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虚假信息转发量超过500就属于造谣。采用转发,法律责任属于第一发布人,而表白墙的“皮下”,只是静静地推波助澜。





高中生Alex的“皮下”身份在学校并不是秘密。高二上学期创立表白墙后,一位好友给他发消息,想曝光男朋友的背叛。他看出女生的说辞有主观色彩,而且证据不足。放在平时,Alex不会发帖,但巧合的是,当事男生私下吐槽过他,Alex想用这次曝光“让对方吃教训”。


发帖没过一分钟,评论区开始有反响,一两个小时后,已累计一百多条评论。男生托人找到他求情。Alex感觉又痛快又有些怜悯,但却还是干脆回绝:“当初他说我坏话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今天。”



*Alex在表白墙转发未经核实的帖后,引来的吃瓜、吐槽。



运营表白墙两年,Alex感受到这一层身份给他在校内带来“呼风唤雨”的地位。据他回忆,改建表白墙两个多月后,账号在地区同一垂类中排名第一,日均访客量与浏览量高出排名第二的账号两倍有余。Alex称,德育主任让他利用表白墙的便利做自己的“眼线”,谁发视频内涵周末补课,谁早恋,谁在上课时间发动态,学校总能很快从Alex这里获取信息,而他同时也会去警告当事人:“学校已经盯上你了,你现在最好安分一点。”


他也能感受到同学的巴结。他说,放学后学生会会长曾拉着他一起吃饭。Alex对这位会长有所耳闻,“越过选拔程序空降校会主席团”,“很迷恋权力”。几个月后,会长想来表白墙帮忙运营,Alex欣然答应。后来,对方又表示想把表白墙挂到校学生会下属,成立专门部门管理运营,Alex轻飘飘地拒绝:“不了吧。”


流量是这场权力游戏的筹码。创建学校表白墙之前,张一航在学校百度贴吧吧务组工作,当时贴吧由校团委管辖,相当于校内的官方机构之一。然而2017年入学的他正赶上百度贴吧剧变——当年年中,百度贴吧在一夜之间将17年之前的帖子全部隐藏,用户大量流失,校园贴吧也不能幸免。失去流量的学校贴吧也失去了在诸多社团中“平起平坐”的地位,最后在机构调整的过程中无疾而终。


张一航憋着口气,想要赢回吧务组往日在校的待遇。借着腾讯校园空间的流量扶持,他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源四处引流,最终辗转做起了表白墙。为了获得更多流量,让更多在校生关注表白墙,他和各院系学生会做资源置换,用表白墙掌握大量新生资源的优势与学生会相互引流。


招收表白墙运营的时候,他会先安排试岗,重点考察试岗者是否有“网感”,比如排版时会不会将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投稿放在显眼的位置,或者会不会换一张好看的聊天背景。张一航坦诚,在表白墙运营早期,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不严格,因为照片露出才能吸引更多关注。


张一航的逻辑很简单,如果能重新掌握影响力,意味着可以获取在校更好的“待遇”。为了重获校方青睐,在经过半年多的粉丝累积阶段后,他开始重视起表白墙运营的规范问题。在他给运营小组的规则中,有三条意在提醒运营者注意舆论走向,更有一条专门提醒“皮下”要有身份自觉,“与人沟通中一定要记得注意言论,你代表的是学校万能墙,语言要温柔坚定,切勿‘语过惊人’,有的人完全可以不必理会”。


然而无论对哪一个皮下运营,个体似乎都是遥远的。张一航对投稿内容不会有真正共情,因为数量实在太多,“没空”,他更多把粉丝抽象成“流量”这一表述。


至于Alex,高二那场痛快的报复在高三有了回音。高三开学,朋友告诉他当事男生退学了,“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帖子”。Alex去对方班里打听退学缘由,只得到语焉不详的“心理压力”的说法。他转而去问其他年级的同学是否在自己的墙上看到过男生的事情,对方有印象,记得男生“是个渣男”。


尽管无法确定男生的退学与那篇曝光帖有直接关系,但这是Alex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乐子”在个体身上可能带来什么。





采访、撰文:王珏

编辑:刘欣佳

图片为采访对象提供

头图来自unsplash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NYLON尼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