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舟队青年:集体“划水”,但没人摸鱼!

NYLON编辑部 NYLON尼龙
2024-09-03



五月五,仲夏暑,全国开始进入龙舟时间。尤其今年龙年,龙舟竞渡特别多,许多大学的龙舟队就在热浪中投入舟楫,搏击风浪,出水入水,化身为龙,没有什么比水上运动更能彰显青春和热血的了。


从传统木舟到碳纤维桨,从上古祭祀龙祖到今年巴黎奥运会表演项目,虽然龙舟是俯着身子在划,但确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让它渡过沧海,再掀起生猛的浪。


我们和最近在五湖四海准备龙舟比赛的队员聊了聊,听听他们再次挥桨入水前心头响起的鼓动。





在出发2024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的前夜,代表上海市出赛的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出奇地从容,这支传奇队伍有近20年的历史,他们一直抱持着“以我为主”的信念,把每次比赛当作检验自己的机会,不会太在意对手是谁或比赛级别,他们相信,在每一次比赛都保持平常心,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



N:作为一支强队,你们和其他队伍有什么不同?


李昱辉(大三 社会工作专业 乘风龙舟社社长):我们的训练比较多,我们都是普通大学生,但每天都在课余进行力量、体能和水上训练。我们迟焕祺教练曾经是国家赛艇队队长,他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比较了解。我们队伍的凝聚力比较强,从大一就一直在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训练,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去为这条龙舟付出努力。



上海海洋大学乘风龙舟社社长李昱辉



N:你们是怎么拧成一股绳的?


李昱辉:比如我和张明腾,一开始不是很熟络,我们来自不同专业,而且每年招进来的人很多,大一的时候我们只是路人,甚至都不能说是朋友。之后因为训练强度比较大,许多人坚持不下来就退队了,从100个人,到50个人,再到10个人,现在整个大三就只有4个人还在这条船上。我和张明腾就在日积月累中每天互相看着对方,互相陪伴对方成长,创造了许多共同的回忆。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队长张明腾



张明腾(大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队长):在大多数人看来龙舟是传统项目,但也有很多年轻人加入,我们每次去比赛都有各方的青少年组,我认为龙舟运动现在受众是偏年轻的。我们在龙舟队有一群志气相投的朋友,每天一块训练一块吃苦。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拿冠军,但备赛过程也是一种历练,我们会把我们的收获和不足去反馈给下一级,让我们队越来越好。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



N:划龙舟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李昱辉:收获最大的是友情。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不那么平凡,不要只是学习,不要浑浑噩噩就过了四年。我们在龙舟队收获了许许多多会珍惜一辈子的友谊。其实拿冠军不是我们最高兴的,最高兴的是和身边这一群朋友一起奋斗。


N:这次去台北比赛最兴奋的是什么?


张明腾:最兴奋的是台北的船和上海的船是不同的类型,我们的船头比较窄,像一把刀一样把水破开,台北的船头比较宽,就会受到阻力更大,这对我们是一种新的挑战,如果我们可以在快速调整的情况下获得一定的好成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





武汉大学龙舟队



武汉大学龙舟队正准备为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背水一战,除了日常的早晚训练,赛前一个月他们每天还要在水上待三四个小时。“小镇做题家”许骁一开始打着参赛能加分的念头加入了龙舟队,没想到“大学四年基本就是一个体育生”;来自海南但从没划过龙舟的刘婉,只是被招新海报上拼搏的画面吸引,一转眼已经划了五年,划成了画面中的主力。


N:作为女生划龙舟有哪些挑战?


刘婉(大五 预防医学 龙舟队核心主力队员/前女队队长):我以前不会意识到自己很强大,经过了跟男生强度一样的集训之后,我就意识到,女生也可以很强大。除去生理力量,最影响女生的可能是情绪,包括生理期的情绪变化,会导致我们的表现有所改变。比如有时候在前面划得很累,后面的人不发力,就会很失望,但后面的人被提醒多了,心里也不舒服。在争执后,我们就会开个小会,坦诚地把话说开,然后抱着哭一场,下次又可以一起快乐地划船。



武汉大学龙舟队



N:印象最深的比赛是哪一场?


许骁(大四 英语语言文学 龙舟队队长):我觉得我印象最深刻的比赛是下一场,它不一定是我的最后一场,但一定是最重要的一场。其实到大三大四,很多队员因为学业压力就会退出,但因为去年锦标赛我们男队惨败,所以今年很多老队员留下来就想再争一口气。接下来那场比赛,船上的大家都会很努力地去给自己的龙舟生涯画上句号。



武汉大学龙舟队



N:有没有累到不想划了的时候?


许骁:我每天训练的时候都不想划了。不过龙舟的魅力还是在于它是一个多人运动,我是领浆手,但我能感觉我们的船每天都在推着我往前走,这个时候我就很感动。因为领浆对于整个船速的感受是很明显的,即使有一个人歇力,我也能感受到船会慢一点,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加力,船就会忽地往前走。之前我经常感觉到后面的歇力,但今年最后这几个月的训练,我一直感受到一股推力。


武汉大学龙舟队



N:这个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许骁:我们队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念:团结在拼搏之前。大家为什么愿意为了一个看似跟前途无关的事情去拼命?对学生来说,肯定还是升学考试保研更重要一点。但这几年的相处,大家慢慢变成了家人,我们不是为了一个功利的目标,而是单纯喜欢和身边的人一起去拼的感觉。即使这个比赛对人生没什么影响,但好像不拼的话,你就不是你了。我记得大二跟一个队员聊天,他说上了大学以后,感觉身边的人都是竞争对手,没有人真的关心你,但龙舟队里面是真的有人希望你更好,而不是希望自己比你强。





交大龙舟划到华师大的“勇闯狮门”事件在网上轰动一时,但对去年刚成立的“交龙队”来说已不是新奇事,他们已经从樱桃河突破,划向了理想的桃花源:他们原本毫无交集,却因龙舟结缘,划过冬天的冰水,吃过黄昏的西瓜,赛过河边的羊驼,朝着天空一起乱吼,治好了异乡的水土不服和孤独。


上海交通大学龙舟队



N:队员为什么称呼彼此哥、姐?


王敏(研一 园艺学 左桨划手):我刚进队里就听到他们喊哥、姐,我心想我还年轻,我可没那么老,但后来他们跟我解释,大家都是这么叫的,不分年龄,后来我这样喊的时候就感觉特别亲切。



上海交通大学龙舟队训练间隙的休息时刻



N:是什么吸引了你们来划龙舟?


Maria肖幼宁(研一 中国语言文学 右桨划手 来自西班牙):入队之前,我非常害羞,缺乏自信,我害怕我永远都交不到中国朋友,只会交到外国朋友。但他们主动过来问我,嘿,你想加入吗?就像我们认识了一辈子一样,非常友好。加入龙舟队后改变了我在中国的整个经历!我意识到,即使我们之间存在一些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是一个队,我们是老朋友了。我最喜欢我们一起划船的时候,所有努力都变成了肉眼可见的速度,当我们一起越过终点线时,感觉我们就像一条真正的龙,一起移动,一起前进。



Maria肖幼宁与龙舟队队友们



王伟鱼(研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左浆划手):我是队里训练时间最短的,跟他们之间的差距很大,但队长都会给我很大的支持,当我快力竭的时候,他们一直鼓励我,我又会涌现出一股力量。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是组成龙舟队很重要的力量,每次我们训练都会有人默默去把仓库里的器材搬过来,正是有这些人才有我们交龙队,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大家庭添砖加瓦,这种氛围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想变成像他们这样的人。


N:大家毕业之后还想继续划龙舟吗?


Maria肖幼宁:如果我可以在中国读博的话,我想继续划龙舟,其实今年暑假回西班牙的时候我和家乡的一支龙舟队交流过,他们希望我可以和他们一起训练一段时间,看看中国的训练和西班牙有什么不同,可以如何改进,我们可以相互学习。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



杨锦宜(博一 信息与通信工程 左桨划手/舵手):上次在湖州名校龙舟赛,从决赛完返回码头的路上我就在想,有些老队员是最后一次在这片水上划桨了,我自己也很珍惜。所以还是希望交大龙舟队能够生生不息,就算有人走了,后面也有愿意投入的人。





赛艇专项省冠军出身的张雪很重输赢,但他的龙舟经历不能被一个胜负定义。高考体育失利,他以文化生身份加入龙舟社团,继续自己的热爱,过去一年四场比赛,带给了他伤病,更带给了他成长。从初次参赛不懂流程拿到黄牌警告,到成为龙舟社团会长,再把另一个省冠军学弟宋连峰拉上船,他们把死水拉成活水,推着自己上岸。



武汉工商大学龙舟队



N:从开始到现在龙舟社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张雪(大三 电子商务专业 龙舟社团会长):其实更艰难了,因为现在新队员多,一开始成绩不好其实蛮正常的,付出和结果是成正比的,但我觉得只要上场就要有一个胜利的信心。最近一次比赛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可惜的,毕竟这是我在大学的最后一场龙舟比赛了,没有画上一个很完美的句号。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



N: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


宋连峰(大一 网新专业 领浆手):最大的困难就是团队协作,因为我是领浆的,第一浆拉的是“死水”,如果后边的人没有一块让水流动起来的话,我就感觉我整个人快没了!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



N: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了?


宋连峰:虽然很累,但我热爱它,其实也累点也无所谓。还有大家一起喊口号,每划一浆就喊出来,这么就感觉又有劲儿了。


张雪:我可能一天不受虐,就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点什么,要是不去训练,或者说没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感觉生活也不是很充足。别看我小,其实我挺透彻的。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终点也会不同。我还是希望有更多人来了解这项运动,我觉得龙舟的发展历程和运动普及都在往一个很好的方向发展,我希望我出了学校以后也会往龙舟这个方面去发展。





在中国龙舟被列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表演项目之前,龙舟文化在中国的推广正是由北京国际友人龙舟俱乐部负责的。最早在北京推广龙舟文化的Polo船长(贺鸣)和江苏海洋大学龙舟队第一任队长李萌,聚集了世界各地不同职业的龙舟友人,现在也让龙舟有更多机会被推到年轻人身边。


北京国际友人龙舟俱乐部



N:在龙舟文化领域里深耕23年,你们看到这些年来龙舟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Polo船长:我们是北京第一家龙舟俱乐部,一开始很多参与的是外国大使和留学生,他1

们从俱乐部出去也建立了队伍,形成了更大的龙舟文化。现今在国家大力推动下这个传统项目被越来越多人接受。龙舟是一项有中国文化根底的运动,首先是我们自己去接受,特别是中国年轻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带动更多人发展龙舟事业,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船长Polo



N:你们带着龙舟文化出国的时候,当地的外国的友人,他们对我们的龙舟文化是怎么看待的?


Polo船长:这项运动在加拿大、韩国、泰国、菲国,马来西亚都发展的非常普及。它是一种带有文化载体的运动,所有的运动都是竞技多一点,但龙舟属于能讲出故事的。



北京国际友人龙舟俱乐部



N:你们希望以怎样的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龙舟?


李萌:我就是2008年毕业回北京后希望继续划龙舟,偶然在QQ上找到了Polo船长。很多毕业的学生都想再继续划龙舟,现在北京有很多俱乐部,他们可以选择专门玩竞技的队伍,如果年轻人想划一支文化型的队伍,快快乐乐地划龙舟,那可能加入我们俱乐部多一些,从团队氛围,队服、浆的设计,能让他们感受到竞技之外的欢乐。



学生时期的李萌



这个端午出赛的许多队员,正在随着龙舟的咚咚心跳,划桨、呐喊,一齐冲向今夏的短暂终点。胜利是很好的故事,但他们知道,未来已经有了更永恒的回忆。龙舟摇曳东复东,不息的波浪渡过龙船,又送走了一点青春,也把这群热烈的青年送往更远的前方。一场水上龙舟100米直道赛,从发令到终点鸣笛不到30秒,青春启航。




撰文:Nikki

编辑:Ciaran

设计:圈圈

受访龙舟社团: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社、武汉大学龙舟社、上海交通大学龙舟社、武汉工商学院龙舟社、北京国际友人龙舟俱乐部

图片均有受访着提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NYLON尼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