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鲁迅奇葩好友,民国文坛“花和尚”,凭才貌跨国拈花惹草,34岁便早逝
提及自己的一位友人,鲁迅先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我有一个朋友,性格十分古怪。
他一有了钱,就去喝酒,没有了钱,就跑去当和尚。”
他口中的这个和尚,就是苏曼殊。
当年,苏曼殊顶着和尚的名头,却偏偏在感情上招蜂惹蝶,引得无数多情少女陷入情海不能自拔。
苏曼殊的母亲是一个日本女子,从小就不在他身旁。
十五岁时,他想去日本探望母亲,没有路费,就在街头卖花。
一位和他订过娃娃亲的富家女得此消息,怜他情意,就送他一块碧玉,让他做盘缠。
苏曼殊也不推辞,找当铺典当了玉佩,换好盘缠便即刻启程了。
然而,他探母的愿望虽然达成,富家女却相思成疾。
没过多久,女孩一病不起,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
世间悲喜不相通,总是这厢伤情,那厢欢情。
苏曼殊到了日本,很快便喜欢上了一个名叫菊子的日本女孩。
苏曼殊与菊子,一见钟情,再见热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们爱得热火朝天,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相依相偎,形影不离。
只是,菊子是个歌姬,苏曼殊出身富商之家,在外人看来,他们门不当,户不对,难成佳偶。
这段差距甚大的恋情,自然遭到了苏家的强烈反对。
为此,苏曼殊的一个本家叔叔,竟公然跑到菊子家,指责菊子败坏了苏家的门风。
菊子的父母羞恼之下,当众把菊子打了一顿。
可怜的菊子,当天夜里就选择了投海自尽。
正沉浸在热恋当中的苏曼殊,听到消息,伤心欲绝,却又无力反抗家中长辈,只得选择了出家明志。
菊子去世后,苏曼殊依旧念念不忘。
他把这段情事写进了小说《断鸿零雁记》里,引得天下痴男怨女,也一起为他的感情伤心流泪。
然而,文人的爱,总是纸上情深,心里情浅。
苏曼殊虽为情伤心,但酷爱读书的他,逛花楼花的钱,却比买书用的钱还多。
1908年,苏曼殊探望他母亲时,遇到了一个名叫百助枫子的艺妓,再次一见钟情。
两人夙夜相拥,情深意浓,百助枫子也投怀送抱。
你以为一段情场佳话又要开始谱写?那便大错特错了。
苏曼殊竟然对说百助枫子,自己还是个和尚,应当戒女色。
于是,美人如花隔云端,两人依依惜别。
兴许是为了自我开脱,苏曼殊化用古诗,写下了一句“恨不相逢未剃时”,耐人寻味。
这么个情场失意之人,同时还是个吃货,有一个颇具趣味的雅号,叫“糖僧”。
一次,他手中拮据,竟然把自己的金牙摘掉,只为换糖吃。
于是,“糖僧”之名由此而来。
关于吃的轶事,苏曼殊身上还有很多。
别人写信时,习惯在结尾写“写于某某处”,他也写,只是写得特别与众不同。
他给柳亚子写信,落款是“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真真是无厘头。
还有一次,他同跟别人打赌,说一次能吃六十个肉包子。
朋友打死也不信,眼看他十分艰难地吃了二十几个包子,连朋友都不忍心再看,连忙劝他别吃了。
结果,苏曼殊摆出一副狗咬吕洞宾的架势,还和朋友吵了一架,非要吃完才善罢甘休,回了家难受的还是自己。
还有一次,朋友约苏曼殊见面,他拒绝的理由也令人捧腹:
“今天吃多了,明天一定会病的,后天也会病。
这样吧,三天之后,我再前去打扰你。”
明知自己身体不好,还总是胡吃海喝,根本就是 “作死”的节奏。
三十四岁那年,苏曼殊孤独离世,临终前唯一挂念的,是在日本的母亲。
他生时,见世间污浊,但又无力改变,只能作践自己,以求速死。
虽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苏曼殊确实有些名气,但这样作践自己,以致早死,却实在不可取。
如果他活到现在,想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自由浪漫,可惜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