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戴乃迭:战争年代,英伦美人为爱远嫁中国,为何将这桩跨国婚姻视作一场豪赌?

老路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1939年,20岁的英国姑娘戴乃迭,爱上了中国小伙杨宪益,遭到整个家庭的激烈反对。

她的母亲甚至跟她说:
你如果嫁给一个中国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可是,戴乃迭却对杨宪益说:
嫁给你是我的一场豪赌,我赌上了我拥有的一切,来中国与你相伴。

无论有多难,你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希望你不会让我输。”


戴乃迭出身于英国传教士家庭,7岁之前在北京长大,自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很深的情结。

18岁时,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在这里遇到了同在牛津大学学习、担任中国协会会长的杨宪益。

杨宪益幽默、潇洒、才华横溢,很快就俘获了戴乃迭的心。

杨宪益也觉得,戴乃迭身上没有一般英国贵族姑娘的傲慢、虚荣和势力,相反,她是那么淳朴、热忱和美丽。

不久后,两人相爱了。


1940年,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战火纷飞,没有一片安稳的国土。

在这样的条件下,戴乃迭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丈夫来到中国。

1941年2月16日,他们在重庆举办了婚礼。

婚后,两人就不停地在各个大学、院校里任职,走遍了中国西南的许多城市,生活非常清苦,两个人的感情却更加深厚。

在此期间,戴乃迭学会了中文写作,还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

不仅如此,她还责怪丈夫总是跟她讲英语,使自己的中文进步太慢。


1943年,国立编译馆在重庆建立,戴乃迭和丈夫也从这里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翻译工作。

当时,还没有人将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到国外,他们夫妇便成为这个领域里的带头人。

那几年,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了大量的中文著作。

从传统文化的《离骚》、《资治通鉴》,到近现代的名家作品《鲁迅文集》等,十分丰富。

无论是先秦的散文还是文学经典,两人都有涉猎,给我国的翻译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后来,戴乃迭调到了《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

她不仅带出了一大群年轻的翻译骨干,还将那个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绿化树》、《沉重的翅膀》、《芙蓉镇》等介绍给国外,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到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文学经典《红楼梦》的三卷英译本就是戴乃迭夫妇翻译的。

这是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翻译的全译本,这套译本的出现,不仅是世界文化交流史的大事,更是中国翻译界的大事。


依靠出色的翻译能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戴乃迭夫妇给世人们留下了上百万字的翻译作品,是我国翻译界让人尊重的一对伉俪。

在共同的翻译实践中,他们是配合默契的合作者,也是相互支持的伴侣。

平日里,总是杨宪益先把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在纸上,戴乃迭做审阅、校对和润色工作。

当出现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偏差时,两人能够在全面遵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修正。

他们的翻译作品,典雅、生动、准确,是那个时期 “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眼中的经典”。

他们为后来的翻译者们开辟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翻译中国”,不仅有力地传播了中华文化,更是在西方文化界面前构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体系。


戴乃迭是一个性格直率、独立正直的女子,她爱杨宪益,始终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一个“靠得住的人”。

为了这份爱,她远离故土、离开亲人,为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为我国的翻译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而事实也证明,这场豪赌,她大获全胜。


1999年11月,戴乃迭在爱人的臂弯里去世。

爱人离世后,杨宪益伤痛欲绝,停止了所有的翻译工作。

他将戴乃迭的一张画像,一直摆放在客厅的显要位置。


整整十年,他不再出席任何活动和邀约,只是淡淡地回答:
她不在了,我也不必再出现。”

2009年11月,杨宪益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与他心爱的姑娘会面去了。

点亮【赞】+【在看】,他们的跨国婚姻历经了很多艰难坎坷,但两个人的感情始终如一,相濡以沫,不仅在事业上做到了珠联璧合,更是用毕生的经历谱写了令人赞叹的传奇。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梁宗岱:胡适旧友,豪掷千金为情人赎身,妻子怒携子女远赴台湾,儿子一生不肯见他
|  沈从文:苦追4年方才娶回张兆和,却在婚后两度出轨女学生,二十三年未获妻子原谅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