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莲舫:妙龄嫁入落魄夫家“做保姆”,先婚后爱相伴49年,却因“十年浩劫”悬梁自缢

老路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对不起,我先行一步了,钱留在口袋里。”

1968年,一位复旦大学教授的妻子,因丈夫的身份遭遇不公后,绝望地选择了悬梁自缢。

然而,与她素来恩爱甚笃的丈夫,甚至不被允许亲自前去火葬场,送妻子最后一程。

因为扣在她身上的罪名,是“畏罪自尽”。
 

这位古稀之年痛失发妻的教授,正是江南传记文学泰斗朱东润。

他与妻子邹莲舫携手走过49年,先后养育了7个儿女,正值共享天伦的年岁。

可就在金婚即将到来之际,妻子竟用这种方式离开了他,绝非“遗憾”二字可以草草概括。
 

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夫妻一致,两人的婚姻乃是出于父母之命,婚前没有任何感情基础。

1920年缔结婚盟时,朱东润23岁,邹莲舫还只有19岁。
 
结婚初期,曾留学英伦、时任师范学堂讲师的朱东润,颇有些嫌弃这个新婚妻子。

他认为,妻子从小没怎么念过书,日常交流肯定和自己唠不到一块儿去,实在无趣。
 
当初,朱东润之所以能接受这门婚事,实在是自己的家庭条件特殊。
 
因为朱家除了一位老母亲,还有个游手好闲且拖家带口的哥哥,一把年纪还需要别人养活,经济压力全在朱东润一人肩上。

新媳妇儿刚嫁过来,就要当伺候全家人的老妈子,有几个姑娘能愿意?
 
邹莲舫虽说学识不多,却胜在贤惠能干,婚后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给担当顶梁柱的朱东润省下了不少精力。

妻子的一切付出,朱东润都看在眼里。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朱东润逐渐对妻子生出了敬爱之情,两人先后生下了4子3女,满堂欢声笑语日渐响亮。
 

抗战时期,朱东润被调到了四川教书,一走就是8年。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邹莲舫便整日起早贪黑,辛苦支撑起了一个杂货店。

据女儿回忆,那时家乡不定期会遭日本人轰炸,母亲便让全家都躲在床下,自己一个人照旧冒险进出,赚钱养家。

战时物资匮乏,她仍是一个人忙里忙外,出门到各家置换生活必需品。
 
有人看她辛苦,劝她送几个孩子到朱东润那里抚养,可邹莲舫总担心路上会出事,依旧坚持一个人扛下所有。
 
过度的辛劳,终于搞垮了邹莲舫的身体,染上了严重的瘟疫。

那时,就连邹莲舫本人都觉得,自己大概是要不行了,甚至把灶屋的偏门拆了,给自己改作棺材。

没想到,坚强如邹莲舫,最终还是从鬼门关挺了过来。
 

不过,身体上的煎熬还算不了什么,更可怕的是一些流言蜚语。
 
有人见朱东润这么多年不回来,纷纷猜测,他也许在四川已经有了新家。
 
其实,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调到西南的那些文化人,许多都耐不住寂寞,组建新家庭并不罕见。
 
但邹莲舫却相信丈夫的为人,每次听到别人这样说,总会严肃地制止。
 
所幸,朱东润果然没有辜负她。
 
随着抗战局势逐渐扭转,朱东润的书信终于得以顺利寄回老家,报平安的同时,也让妻子吃下了定心丸。
 
抗战快结束的时候,邹莲舫终于放心让大女儿到四川看望父亲,还带了一小罐她亲手熬制的家乡特产蟹油。

战乱年代,妻子从牙缝中省下的稀罕美味,朱东润实在舍不得吃,愣是耗了两个月才吃完。
 

1946年,朱东润终于回到老家和妻儿团聚。

3年后,他又被调到复旦大学任教,一家人的生活总算安稳了些。
 
曾经的苦难,成了两人感情的增稠剂,共苦之后更能同甘。
 
朱东润只要出远门,一定会把自己在外的见闻记录下来,写信分享给妻子。

70岁大寿那天,他还特地带着妻子一起到南翔的古猗园游玩,尝了两屉小笼包。
 
只是没想到,那竟是两人最后一次携手出行。
 


十年浩劫期间,因阶级出身和往期的文学作品,朱东润被强行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此番遭遇不公对待,性格刚烈的邹莲舫坚持为丈夫据理力争,最终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自缢。

她的遗书只有一句话:

“东润,对不起,我先行一步了,钱在口袋里。”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邹莲舫仍在记挂着丈夫。
 
因邹莲舫“畏罪自尽”的罪名,朱东润甚至不被允许前去火葬场,送妻子最后一程。

悲伤到极致,朱东润竟然一滴眼泪也没流:

“这五十年里,我曾因远别而流泪,因追忆而流泪…


可她走后,我是没有眼泪了,只能笑了一笑。”

然而此后的日子里,朱东润不仅体型暴瘦,声音也变得沙哑,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

如他所说,邹莲舫的离世,将朱东润人生中的春天带走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五年才有了些许好转。
 

为纪念亡妻,朱东润专门写下了一本书,取名为《李方舟传》。

朱东润一生,最擅长写传记。

《张居正大传》、《梅尧臣传》、《陆游传》等大部头洋洋洒洒,名噪学界。

可他不能写《邹莲舫传》,为“畏罪自尽”的人著书立传,一家上下势必都要受牵连。

李方舟是朱东润为妻子起的化名,虽然是传记,他却并没有以妻子的去世作为结束。

故事的结尾,就定格在两人同游古猗园的那一天。
 
因为那天的邹莲舫,依然淳朴、善良、快乐,是朱东润眼中最美丽的时刻。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在书的最后,朱东润写下了一首诗:

“自谓身世永相保,岂知一夕摧风烟。


呜呼!此身虽在复何补,到老负君泪如泉。”

妻子之死,终究是他余生的悔恨。
 
1988年,朱老悄然于上海离世,享年94岁。

过世七年后,经其孙女朱邦薇的校对整理之后,《李方舟传》的手稿终于得以出版。

这部著成于凄风苦雨中的追思传记,开创了中国知名作家为普通家庭妇女立传的先河。


只可惜,正如朱老在序言中所写:

“天下变了,然而这一切,莲舫是看不见,也听不到了。”

在那个世事多变的年代,拥有这样一份坚定的感情,实在弥足珍贵。

只是相爱的人,却没能相守到老,是时代对朱家夫妇永远的亏欠。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凌叔华:与徐志摩暧昧数月,出轨英国诗人被丈夫识破,被迫回归家庭,却又毁掉丈夫半生
|  杨耐梅:富家千金执意做戏子,成中国影史首位“艳星”,晚年竟沦为乞丐,客死异乡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