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珊:话剧皇后追求者无数,却无奈嫁给年长19岁老头,晚年凄凉落寞,死因成谜

老路如是观 老路如是观 2023-10-14

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老路

如今,后世人在盘点民国名媛时,往往会遗漏一个本该如雷贯耳的名字。


她出身名门,祖父是鲁迅的老师,祖母是曾国藩孙女,父亲是铁路局局长,姑父是历史学家傅斯年。

她是民国最富盛名的话剧女演员,却在事业最辉煌时抱病不起,演艺生涯就此终结。

她才貌双绝,曾引得闻一多、梁实秋等文人骚客竞折腰,最终却被迫嫁给年长19岁寡言教授,一生争吵不断。

她曾因美貌备受瞩目,晚年却也难敌迟暮,疑似精神失常,消失在茫茫人海。

出生手握一把好牌,却没能打出王炸,俞珊的一生,短暂又绚烂。


1908年,俞珊出生于日本东京,彼时父亲俞大纯正与鲁迅一同东渡日本求学。

女儿降生,俞大纯决定返回上海置业。

得益于良好的家境支持,俞珊从小生活优渥,有专人教授英语和钢琴,外出必定有仆人跟随、专车接送…

与传统东方人的含蓄性格不同,她开朗活泼、热情大方,很有自己的主张。

无论是学习亦或处事,俞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16岁那年,俞珊进入南开女中读书,后升入中央大学艺术系。

也正是在这里,俞珊遇见了自己的伯乐田汉,又邂逅了终生为之痴狂的职业,话剧表演。

1928年,田汉来到南京金陵大学导演独幕话剧《湖上的悲剧》,同时借机为下一部话剧《莎乐美》寻找演员。

忽而不经意的一眼,他看到了20岁的俞珊,那双灵动的眼睛,瞬时勾住了田汉。

再加上她独特的气质、神秘的侧影,都引得田汉猛拍大腿:

没错,就是她了,《莎乐美》就由她来演!


次年,田汉热情邀请俞珊加入自己的“南国社”,出演改编自《圣经》选段的话剧《莎乐美》。

拿到真实的铅印剧本后,俞珊才思忖起登台演戏的利害:
“截止目前,我国从来没有女人上台演戏。

就算李叔同在国外导演《茶花女》,也只是男扮女装,不敢启用女演员……”
出身名门,家规更多,俞珊心中再三打起退堂鼓。

“可是,表演一直都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啊!要和其他女子一样唯唯诺诺吗?”

最终,俞珊拿起了剧本,怀着要打破旧社会禁锢的心情,勇敢地接受了挑战。

演出那天,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在《南国演剧参观记》中,施寄寒这样记录:
“当晚全场座位不过三百左右,没想到观众竟然来了四百多位。”
当俞珊穿着一身透明戏服,抱着恋人被砍下的“头颅”亲吻时,在场的男人们全部沸腾,为美丽动人、极尽诱惑的她倾倒。

一夜之间,俞珊从女学生变为演艺红人,也成了最早成名的话剧女演员。

俞珊走红后,青年才俊纷纷聚拢在她身边,最有名的是诗人徐志摩。

《莎乐美》大获成功后,田汉趁热打铁,为俞珊量身定制话剧《卡门》。

为了演好角色,俞珊经常会请教指导老师徐志摩,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去徐家拜访,二人之间的接触日益频繁。

日子久了,徐志摩对俞珊的欣赏之情越发浓烈,甚至将《莎乐美》剧照挂在了自己书房。


丈夫的这一举动,当然引起了陆小曼的强烈不满,她告诫徐志摩应有分寸,并将俞珊比作“茶杯”:
“你可不是我的茶壶,而是我的牙刷。

我也不是你的茶杯,茶杯是没法拒绝别人向内倒茶的。

但是牙刷不同,牙刷却是不能共用的。”
随后,徐志摩收敛,俞珊也在排练结束时与徐志摩减少了联系。

不久,《卡门》出演大获成功,全场高呼,万人空巷。

俞珊满心欢喜,打算在演艺行业继续深耕,不料阻碍很快就来临。

俞父认为,做话剧演员与百乐门舞女无异,都是靠卖弄姿色引人关注,俞家绝不能容忍女儿在舞台上抛头露面。

可俞珊并不以为然,将演艺视作事业,不肯轻易放手。

眼看女儿痴心不改,俞父勒令她留在家中,不得外出,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一面是养育之恩,一面是钟爱事业,俞珊左右为难。

事业可以再换赛道,但家没了就成了孤儿。

无奈之下,她只得忍痛退出南国社,放弃继续追逐演艺梦想。

俞父重开笑颜,俞珊却因此大病一场。


1930年10月,徐志摩去看望俞珊,面容之憔悴令他动容,但又不知如何帮助。

他只好书信一封致梁实秋:
“莎乐美公主”不幸一病再病,先疟至险,继以伤寒……

前晚见时,尚在热近四十度,呻吟不胜也。

承诸兄不弃,屡屡垂询,如得霍然,尚想追随请益也。
听闻此消息,昔日台下“迷弟”梁实秋心痛不已,写信邀请俞珊前往青岛大学图书馆任职。

大病初愈后,俞珊接受邀请,赶往气候宜人的青岛大学,欲在此重温平凡生活。

可“女明星”的头衔,又岂能让俞珊安静?

刚一到达青岛大学,俞珊就如同砸入平静水面的一颗石子,在校园引起轩然大波。

学生们纷纷踏至图书馆,老师教授们隔三岔五献殷勤……

梁实秋早就倾慕俞珊,对她的狂热追逐早就不在话下。

国文系主任闻一多更是情无法自已,常常以借书为由与俞珊私会。

梁实秋见此,连忙写信给闻一多发妻高孝贞,让她管好自己的丈夫,这才遏制住闻一多的疯狂。

但接下来,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又出现了:沉默寡言的教务长赵太侔,也加入了追求俞珊的队伍。

他已过不惑之年,早已成家,为追求俞珊,竟不惜与妻子离婚。


男教授们纷纷坐不住了,梁实秋连夜上递檄文给校长,控诉赵太侔行为举止不雅,丢学校颜面;

其他人互相写举报信,揭短情敌陋习……

沈从文将此写成《八骏图》,来映射这场闹剧。

徐志摩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听了不少俞珊的话,好一位小姐,差些一个大学都要被她闹散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吃瓜群众纷纷将此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争相赌注猜测谁将会是俞珊的最终归宿。

可俞珊却从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无尽迷茫。

她明白,他们都冲着自己的美貌而来,并非真心。

这不是她来青岛大学的初衷,可作为一位弱女子,她又能怎样呢?

唯有在夜深人静时长吁短叹,望着书本发呆吧……

从左至右:田汉、马彦祥、俞珊、欧阳予倩、洪深、唐槐秋

1933年,俞珊的弟弟俞启威,追随姐姐的脚步到了青岛大学。

本以为姐弟团聚会其乐融融,不料灾难竟随之而来,俞珊的一生也因此改变。

彼时政局动荡,众多青年奋起揭竿,加入革命者队伍,俞启威也不例外。

很快,俞启威被反动政府抓捕,凶多吉少。

俞珊如坐针毡,不知该如何营救弟弟。

就在这时,赵太侔表示,自己有办法救出俞启威,但需要俞珊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不言而喻。

俞珊陷入了沉思,内心一片苦楚。

在那个年代,个人的荣辱与欢喜,永远抵不过时代的洪流。

最终,对弟弟的牵挂战胜了个人情感,俞珊毅然答应赵太侔的要求。

1933年12月,俞珊与赵太侔正式结婚。

婚礼上的她,神态清冷,眼神无光,侧身而立,丝毫无新娘子出嫁时的娇羞幸福之态。

这也从根本上注定了这场婚姻是个悲剧,无法长久。


很快,赵太侔兑现了诺言。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顺利保出了俞启威,又准备了一笔丰厚的盘缠,将其护送至安全地区。

可以想象,彼时俞珊对赵太侔必然充满感激。

但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最怕的也是“只有感激”。

这对相差近20岁的老夫少妻,一个性格活泼,一个沉默寡言,虽名为夫妻,却总是相顾无言,口角不断。

邻居赵清阁,也曾在《南国琼珊》里这样记录:
“赵太侔稍有一些不顺她心意,俞珊每每都要发点小脾气,和赵太侔吵上一架。”
战争年代,资源匮乏,经济紧张,赵太侔却并不顾家,经常是俞珊操持一大家子,俞珊心中不满。

他们带女儿在防空洞里躲避敌机时,俞珊总是十分紧张女儿的安全,却鲜少顾及赵太侔的安危,令其颇为不满。

当矛盾无声积累到极限,即将迎来的就是爆发。

1945年,俞珊与赵太侔离婚,这段长达12年的不幸婚姻,也随着抗战的胜利一同终结。

重获自由身,本以为苦尽甘来,可现实却并不遂人愿。


新中国成立后,俞珊立志抓紧练功,希望能够重回舞台,今后做一个专业的戏剧演员。

只可惜,这个计划很快就泡了汤。

俞珊本想在新文艺产业基础最丰厚的上海落脚,边工作边练功。

可惜此时,她已经到了女演员尴尬的年纪,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活资金没了着落。

无奈之下,她只好辗转回到天津娘家,做舞台剧演员的梦想从此画上句号。

直到六十年代,在好友田汉的帮助下,俞珊才在中央戏曲研究院谋求了一份工作,终于过上了平凡人的日子。

可这一切终究来得太迟,此时的俞珊早已身心俱疲,毫无斗志。

十年浩劫期间,出身封建大家庭的俞珊,同样未能幸免于难,一头长发也被剃成了“阴阳头”,无法出门见人。

据同事回忆,由于“阶级敌人”不被允许泡茶喝,她经常独自一人偷偷咀嚼茶叶渣滓,在苦涩中回味曾经的光风霁月。

1968年,俞珊悄然离世,享年六十周岁。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前夫赵太侔也因饱受迫害,在青岛投海自尽。


俞珊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如同一朵烟花,刹那绚烂过后,便消失在漆黑夜空中。

她的多次人生选择,总被他人左右,但她一直前行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于迷茫之中找寻出路。

怎奈何,一个势单力薄的弱女子,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火车头的轰然向前。

若生在今日,她的人生或许会大不同。

 往期好文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  贺蝶:《胭脂扣》原型,贫家舞女“戏子有情”,与富少相恋却遭各界阻拦,双双殉情

|  赵一荻:16岁私奔追随张学良,被父亲登报断绝关系,囿于山中相伴54年,88岁安然离世

你的「赞」+「在看」,老路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