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德码”成网红?针锋相对的争论还在持续中……

河南师德 教育时报 2022-10-09

近日

浙江省温州市推出的“师德码”

在网上“走红”

随之而来的

是不同观点网友之间的争论

↓↓↓


教师这个职业是被任意践踏的吗?“师德码”,哪个“屁股”想出来的?健康码不打了,要每天打“师德码”吗?最好也弄出一个扫码仪器,红码不用上班,在家隔离14天。

——一叶知秋




这能避免素质低下、师德作风不好的人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对于一些老师的行为也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一种警惕,也是一个警戒线。为学生和教育服务,出发点没问题。

——秋风满地



究竟是啥情况?

怎么让网友们吵成这样?

跟时报君一起来瞧瞧——


日前,浙江温州市上线“瓯越师德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能在线了解师德师风情况,并可为每位教师出具师德健康报告。“师德码”用绿色、黄色、红色对教师师德给予认定,将应用于教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推优评先等方面。“师德码”主要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发展管理,不对社会公布,并会动态调整,伴随教师整个职业周期。


据了解,温州市教育局基于大数据推出了对教师师德进行动态管理系统“瓯越师德码”,实时收集记录教师师德表现情况,包括温州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教研师训、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含民办学校教师),都将拥有个人专属的“师德码”。“师德码”将同时包含正面表彰记录和负面记录等师德考核情况。



根据老师师德情况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三个码:


  • 绿码代表师德良好,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的认定;


  • 黄码代表曾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


  • 红码则代表曾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


“我们会动态调整‘师德码’,根据教师违纪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时间不等的修复期,修复期内表现良好可以转码。如果老师想通过换所学校洗白‘师德码’问题是行不通的,因为‘师德码’不会因此而改变,此前所有从教经历都能查证。”温州市教育局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温州市教育部门正在逐步将教师的师德情况录入该系统,并依次生成“师德码”。接下去,温州市教育局还将对接温州市公共信用平台,将教师师德情况纳入诚信温州“瓯江分”系统,对师德优秀予以加分,对违反师德负面清单行为予以扣分。同时,温州市教育局还将根据“师德码”大数据,建立师德情况实时动态图,对红码、黄码率较高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预警,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市师德师风建设。


针对“师德码”推出后

网友对“师德码”是否泄露教师隐私

增加教师负担等方面的讨论

温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师德码”本身不是新增的一套规范体系或处罚规定,只是对今后发生且依据现有规定被查处的结果进行记录汇总,就像个人信用等级评价一样,是针对个人已有信用情况进行统计。其结果不对外公开,仅限于内部管理使用,是一种师德留痕管理,目的是为了让教育系统内部对教师的师德情况更了解,避免有的问题教师换一所学校就可以“洗白”师德违规记录的情况,而其数据内容由师德奖惩单位(包含学校)录入的,教师自身无需填写。



温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

“师德码”的实质是

师德师风建设大数据管理

他们希望通过“师德码”应用管理

能起到三方面作用

↓↓↓


第一,警示。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所有老师知道,凡事必留痕,要切实加强师德修养,不能做违规违纪的事情。


第二,预警。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呈现各地各校师德师风状况,起到预警作用,使师德建设更加精准有效。


第三,推进信息化管理。近年来,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全过程网上申报、评审,教师“一次都不用跑”,而有了“师德码”,教师系统师德情况一目了然,就无需再提供其他证明,也避免将师德有问题的教师纳入评审对象,更加精准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到底应不应该使用“师德码”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江爱萍认为

师德问题不可

简单粗暴地一“码”了事

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

“师德码”和疫情期间“健康码”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实时动态反映教师的奖惩情况,看似是大数据技术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性”应用,但细细看之,“师德”问题不可简单粗暴地一“码”了事。


从道德层面看,师德本质上是一种职业伦理道德,它从道义上规定着教师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既然师德是一种内化于心的行为准则,仅靠“师德码”按照是否有不良记录,将教师师德情况划分为三个级别,又怎能全面反映个体的素养、思想、情感、作风等方方面面呢?“师德码”说到底只是一种量化指标的模式,但冰冷的数字和“码”终究无法衡量一个人情感的温度和道德的高度,也无法简单判断一位老师的好与坏。


从制度层面看,“师德码”的评价标准和规则本身存在两大难题:


一是由谁来评定的问题。如果让学生、家长参与,他们对教师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喜爱程度将直接决定教师是否“有德”,那么温和式教学的教师将更得学生青睐,而那些严苛负责的老师可能失去“优势”,这样的结果显然是缺乏合理性的。


二是如何界定师德是否真正合格的问题。师德不是考试,没有合格线一说。如果一位教学质量并不过关的老师,仅仅因为一次评优或获得某项竞赛、奖励等就能比过其他同事;而一位平时教学成果出众、品德良好的教师由于得到一次差评就可能背负上“无德”的“罪名”,如此结果是否有失公允呢?


此外,由于“师德码”的结果认定将应用于教师职称评聘、表彰奖励、推优评先等方面,这种功利性导向可能造成一系列负面效应。如教师为了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劝诱、强迫学生和家长给自己好评。同时,学生、家长迫于被追责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在真正受到体罚、霸凌等不公正待遇时不能真正发声。长此以往,“师德码”只会成为流于形式的制度,加重学校和师生群体的负担。


但重庆大学教师潘颖认为
“师德码”能够有效约束教师行为

是完善教师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有益尝试

↓↓↓

这件事情首先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能够看到各地的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希望通过建立一套体系促进师德提升。同时,也希望能够跟整个教师评价能够挂钩,成为教师整个事业生涯的一把尺子。但是师德本身是一个感性的东西,如何更公开更公正地去评价,标准是什么,细则是什么——可能是评价里最讲学问的地方。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育人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环,但近年来却时有教师体罚、辱骂学生及有偿补课、性骚扰等问题见诸报端,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出要求。


“师德码”的推出是完善教师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有益尝试,但如何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守住师德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底线评价后要激励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养。另外,师德评价只是教育评价中的一个环节,应推动建立更加完整的教育评价和管理体系。


只有教育评价体系完善之后,我们才不会只关注在师德本身这个评价上。只有教育评价体系更严格规范,我们的教育才会在无论是选拔学生,还是培养师资都有据可依,才能够进而建立一个更好的信用机制,引导全体教师坚守师德底线,丰厚自身修养学识,培养出更多面向未来的国家建设人才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那么,您的呢?

参与下方投票
亮出您的态度——



来源:河南师德、澎湃新闻、中国教育在线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