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人粮仓”“国人厨房”“世人餐桌”……河南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异军突起的背后

点赞河南双一流→ 教育时报 2022-12-05


“加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确保高标准通过首轮国家评估验收!”

这是今年我省

《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的庄严承诺

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获批“双一流”建设以来

这项承载着1亿人期盼的重大事件

得到了全省上下全力支持

两所高校“双一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有效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在两所“双一流”高校的带动下

全省各高校不断凝练学科特色

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天,请跟随时报君一起领略

河南高等教育在“一流”带动

优势特色学科异军突起的发展之势吧~

↓↓↓


一流带动

优势特色学科异军突起



“硅谷”“光谷”家喻户晓,“粮谷”你听说过吗?


在11月22日召开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指示精神暨建设“中国粮谷”研讨会上,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我省将用3至10年时间,在郑州打造全球粮食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粮谷”,项目总投资预计达690亿元,而“中国粮谷”建设的牵头高校是河南工业大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自然与河南工业大学在“粮食”方面独特的学科和人才优势紧密相连。


同河南工业大学一样,我省众多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不断凝练学科特色,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17所高校的35个优势特色学科异军突起,郑州大学的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河南大学的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其余31个优势特色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后备军”。


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出席“中国粮谷”建设研讨会


局部高端突破,

“省长工程”瞄准“一流学科建设”


投入31亿,七项任务、六大举措,河南省全力打造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015年12月,《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出,立刻在全省高校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为之欢欣鼓舞。


其实,我省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要追溯到2015年年初,在国家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之前。


随着“211工程”“985工程”的相继实施,国家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酝酿新一轮的重大战略调整和布局,谋划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先期做出了局部高端突破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2015年1月,时任省长谢伏瞻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骨干特色高校建设,今后3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同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提出“启动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郑州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分子遗传育种团队的师生正在实验室进行油菜基因组测序取样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组织专门力量,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制订《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将这一“省长工程”细化。方案明确,省政府用10年时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1亿元,重点建成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特色学科。“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省高等教育领域投入最大的单一工程项目。”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自此,“对标一流学科,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的“省长工程”正式启动。


2015年12月,经学校申报、第三方遴选、省政府同意,35个一期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其中优势学科10个,包括A类学科8个,B类学科2个;特色学科25个,包括A类学科15个,B类学科10个。


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全省高校学科建设。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在最新公布的全球ESI学科排名中,全省高校已有32个学科进入前1%;而在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建设启动之初,这一数字仅为7。


同时,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19年度国家科技大奖中,河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郑州大学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原工学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依托学科皆为该建设工程的优势特色学科。


郑州大学启动“中华文明根系研究”项目


我省大手笔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的做法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学位中心专门邀请我省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年会上介绍经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已经成为我省高等教育领域的标志性工程和名片。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特色学科贡献河南力量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粮食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则需要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重要指示精神上,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这两所有着“农”“粮”鲜明特色的高校,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河南农业大学的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汤继华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河南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这一过程中,实验室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让小麦和玉米高产、优质并可持续发展的‘密码’!”实验室如此强大,自然离不开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作物学的支撑。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汤继华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仅最近几年,实验室就先后审定小麦和玉米新品种26个,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8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8项,多次创造全国乃至世界高产纪录。推广的新品种面积以“亿亩”来计算,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以“十亿”来计算,而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算……


经过品种改良后的庄稼获得大丰收


如果说,河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是为粮食增产保驾,那么河南工业大学的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学科群则是为产后护航。


在省内有着“粮食系统黄埔军校”美誉的河南工业大学,结合河南粮食大省的省情,瞄准收储、加工、包装、物流、供应等5个粮食产后产业环节,聚焦米面、油脂、杂粮、食品、饲料等5个方面,将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融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总体布局。


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按照“一流引领、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形成一流学科、优势特色与重点学科、基础与新兴学科交叉的三级学科体系,其中绿色高效农业学科正是为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工程战略所布局建设的。“我们农学院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该校农学院执行院长黄进勇告诉教育时报记者。2018年7月才挂牌成立的农学院,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农业领域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同时借助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优势,快速推进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建设。


郑州大学师生考古发掘荥阳官庄遗址


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方面,郑州大学发挥水利、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多学科发展的优势,成立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并承担中国工程院黄河重大咨询项目中的“黄河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保护”课题。其中布局建设的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聚焦国家文化主战场,阐释弘扬以中原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构建以“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为核心的中原历史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国家和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学科首席专家刘庆柱先生提出的“‘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是国家认同”,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学科带头人韩国河主持完成的《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引起巨大反响。


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大学联办的黄河考古研究所揭牌


“就在刚刚,我们的黄河文化智库揭牌了!”11月24日下午,带来这一好消息的人,是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他所提及的黄河文化智库,是该校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文化在理论研究与新闻传播领域结合的创新成果。以该学科群为主要支撑的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也于2018年成功获批为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在关键应用领域寻求突破


作为“迄今为止河南省高等教育领域投入最大的单一工程项目”,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自2015年启动以来,在35个学科建设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224项,累计建设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4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76个;在SCI、EI、CSSCI等其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526篇,出版学术专著1690部,实现专利授权5050项;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承担并完成校企合作等技术服务项目累计达到3465项;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近4000场次,参与培训人数51.5万人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我省一期A类特色学科,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在大型铸锻件成型技术,齿轮、轴承、高端设备智能制造等学科方向早已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河南及全国机械行业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我们正是依据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把目光紧紧瞄向了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升级需要,才有了主动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保障等一系列举措。”11月25日,河南科技大学宣传部的郭迎新向教育时报记者细数了本校机械工程学科内驱动。


中原地域文化底蕴深厚,让优势特色学科更具“优势”


安全生产大于天。近5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坚持在地矿安全领域下功夫,拓宽工业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方向,率先在瓦斯地质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部分研究成果为国内煤层气开发和瓦斯抽采技术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已在山西、河南、新疆、安徽、贵州等地推广应用。减灾的同时,在改善当地环境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11月25日,教育时报记者走进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发现这里不同于大众印象中的“中医环境”——密密麻麻的红木柜子中码着一捆捆药材、空气中酝酿着浓郁的中药气息,而是电脑、显微镜运行有序,置物架上烧杯、试管鳞次栉比……一副现代化实验室的派头。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处的徐向宇解释说:“这门学科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学科交叉渗透,与人文哲学学科相互融合,具有独特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在服务社会大众、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具有自身优势。”


“在呼吸疾病、艾滋病、儿科疾病、心脏疾病方面,我们学科牵头制定、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诊疗方案,以及取得的治疗成果,目前已在河南乃至全国范围内铺开,进一步规范了中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将科研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有机融合。”徐向宇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如今的中医学学科已成为催生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其转化推广示范基地以郑州为中心点,向全国辐射。


中医学科迅速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的化学学科创新核苷类药物关键合成工艺,推动了区域核苷产业的发展;郑州轻工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群突破了原料肉冰温保鲜、传统酱卤肉制品加工安全危害快速识别控制等关键技术,支撑着我省肉制品加工全国第一的地位;洛阳师范学院的旅游管理学科制定地方标准,培育智慧旅游业态,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以智慧旅游驱动旅游行业转型升级……


“一流”带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引领,“异军突起”之势助推我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全省高校学科建设已是满树繁花。建设工程即将过半,我省高校并未止步于眼前成绩,未来,在服务区域经济、国家战略上,必将贡献越来越强的河南力量!



点击下方蓝字链接

阅读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系列报道

↓↓↓


◆ 向1亿河南人民汇报,这是属于俺们的“双一流”丨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系列报道①


◆ 小材大用,填补国内空白,拒绝外国人“卡脖子”!丨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系列报道②


◆ 让中原1.4亿老百姓摆脱癌症的困扰!丨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系列报道③


◆ 立足黄河滩头,向“逆境”进发!丨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系列报道④


◆ 为“绿色”而生,小小催化剂创造出了“大世界”丨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系列报道⑤


“双一流”建设任重而道远

承载着亿万河南人民的希望

期待不久的将来

“双一流”建设能助推

河南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来源:《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张利军 梁美玲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推荐阅读↑↑↑

走进家门口的“双一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