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河南唯一!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典型案例!
今年4月
教育部发布
《关于推广第四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
洛阳市洛龙区
开展关心关爱教师行动
相关做法被选为20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
下面跟随时报君
一起来看
洛阳市洛龙区
在落实“双减”方面
有哪些先进的经验
↓↓↓
让师生家长共享“双减”幸福
2021年10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公布河南省2021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洛阳市共有3所学校入选,其中2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洛阳市洛龙区广利街小学)在洛龙区。作为洛阳市探索“双减”工作的“先行者”,洛龙区率先交出了“满分答卷”。
如何多措并举落实“官方带娃”,让家长和孩子切实享受“双减”福利?如何减轻教师压力,让老师“轻装上阵”,幸福“双减”?近日,教育时报记者走进洛龙区,探寻该区双管齐下落实“双减”政策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
“186”课后服务模式,打造区域教育减负增效的“树木·森林·气候”绿色教育生态
“妈妈,快看,这是我做完作业后胡老师奖励给我的糖……”“妈妈,我今天在足球课上又解锁了一个新动作,我做给你看……”每天下午放学,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徐晟哲总是迫不及待向妈妈纪珊珊分享自己在学校课后服务中的收获。每每看到孩子的分享,妈妈纪珊珊心里总忍不住感慨。
“回想起一年前的我,用焦头烂额、手忙脚乱来形容毫不为过。每天下班就风风火火接上孩子往家赶,做饭、收拾家务、辅导孩子写作业,忙腾一番后都晚上10点多了。孩子也对我有诸多抱怨,这一切让我愈发焦虑。”纪珊珊说,“‘双减’后,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孩子的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还能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回到家,他可以读读书、和小朋友玩耍,我的心也平静下来了。”
教育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洛龙区,和纪珊珊一样“幸福感”暴涨的家长不在少数。不少学生家长表示,课后服务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课后学习环境,让孩子开阔视野、全面发展。
“为了将‘接送难、看管难’的民生痛点转变为教育亮点,洛龙区教体局先后4次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文件及创新实施方案,推动学校将课后服务纳入办学整体工作,为在校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目前全区58所中小学全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实现了‘家长知晓百分百、学生愿留尽留百分百’的目标。”洛龙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丁利欣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为了将这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做好、做亮,洛龙区开启了独具特色、先行一步的“元”探索,奏响“186”课后服务模式新乐章。
“洛龙区提出的‘186’课后服务模式,就是围绕‘学生舒心、家长放心’这一中心,通过开展‘八大工程’‘六进校园’活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打造区域教育减负增效的‘树木·森林·气候’绿色教育生态。”洛龙区教体局副局长刘京波说。
“学生舒心、家长放心”这一中心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区域规范引导,更是自下而上的学校实践创新。
通过采访,教育时报记者发现,在探索课后服务中,洛龙区各学校立足实际,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模式,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附属小学实现“一校一方案”,研发作业“自主套餐”,让作业分层、有趣、自主、个性;洛龙区第三实验小学落实“一师一专长”,学校师资不能满足学生对个性化课程的需求,就由学校出资让教师选择一项特长学习,以培训优化师资;洛龙区未来小学开展“一生一特长”,让每个学生选择兴趣社团,并围绕特长进行定向培养……丰富多彩、灵活创新的课后服务,收获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称赞。
目前,洛龙区接受课后服务的学生达95%,全区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约98%。
“八大工程+六进校园”,将服务创成模式,让模式彰显品质
家长放心、特色德育、书香校园、强身健体、艺术素养、益智思维、科学素养、劳动实践——洛龙区创新开展“八大工程”,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里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以前我觉得英语课是枯燥乏味的,而在课后服务的快乐英语课上,老师带我们读英文故事、看英文动画、唱英文歌,现在我觉得学英语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六(17)班学生任保华说。
作为入选河南省2021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典型案例的学校之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全面梳理“八大工程”,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100多个跨班级、跨年级的社团,内容涵盖“身心健康、生活实践、创新思维、科学技术和艺术人文”等领域,社团课程丰富了课后校园生活,深受学生喜爱。
“将服务创新为模式,无疑就找到了抓手和载体,让思想有了贴地行走的路径。‘八大工程’是‘186’课后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的课程食谱。”丁利欣说。
为了不打折扣落实“八大工程”,全区各学校积极探索创新,洛龙区张衡街小学在科学素养工程实践中提出“快乐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编程设计、立体创作等STEDAM课程,提升科学素养;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翠云校区在劳动实践工程中开展“劳动·创造·幸福”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耕作中体会劳动创造的幸福感、收获感。
开展课后服务,师资力量不足是无法避免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洛龙区创新开展“六进校园”活动,充分调动家校社各方优质资源,请“非遗传承人、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文联协会、家长课堂、技能培训、优秀校外培训师资”等进校园,为学生的个性专长拓展课堂时空。各行各业的专家、志愿者、家长纷纷走进学校,走上“百家讲台”,与学生面对面,将学校小课堂变成了社会大课堂。
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安乐校区聘请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书法家杨庆兴走进校园。学生在专家手把手的指点中,对阅读、写作、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已经读完了沈石溪的所有作品,甚至尝试着自己创作长篇小说。各行各业的专家进校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田利刚表示。
据统计,洛龙区迄今共有200余个优秀社团进入校园,使全区一万余名学生受益。“把课后做成服务,将服务创成模式,让模式彰显品质,是洛龙区‘186’课后服务模式的三部曲,是思想的逻辑、行走的方式。未来,洛龙区会继续沿着这个逻辑展开,在行走中不断地深化、优化、体系化,做出实效,做出风格,做出品质。”刘京波说。
“六大行动”关爱教师,让“双减”温暖落地
35岁的青年教师贺谊萍,目前是洛龙区广利街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和大队辅导员,性格温柔的她是孩子们眼中“解语花”般的老师与朋友。最近,连续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贺谊萍偶感些许压力,便马上与学校心理服务室专业咨询师进行了“心灵按摩解压”服务的预约。“沙盘物品的摆放,可以侧面折射出当前的心理状态,您可以在近段时间增强体育运动、亲近自然,和家人朋友多多交流。”半小时左右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咨询师为贺谊萍订制了一系列的心灵解压方案。走出咨询室的贺谊萍,随即加入到操场上正在进行的“解压运动课堂”。
一系列的“解压操作”,一系列的“暖心服务”,放松教师身心的同时,更提振了教育工作的“精气神儿”。洛龙区广利街小学校长冯朝霞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学校目前有200余名教师投入课后服务行列,为了给这些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充分结合教师需求,推出“关爱服务教师子女、教学替补轮岗、延长就餐时段、保障身心健康”等多项贴心服务。“随着年轻教师人数逐年增多,学校还将筹建母婴室、室内健身室,为老师们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健康、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冯朝霞表示。
作为“双减”政策落实的“先行者”,教师的身心健康关乎辖区教育工作的最终成效,洛龙区多项“关爱教师暖心举措”的实施,为教师群体带来工作生活便利的同时,更为区域教育持续“充电蓄能”。
洛龙区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关心关爱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广泛聚合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充实完善课后服务力量,缓解教师工作负担。建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课后服务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对于在开展课后服务等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设立相应荣誉表彰,全区每季度评选不少于20人。探索实行教师课后服务时间“储蓄制”,将课后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用于本学期内兑换假期。探索教师子女按片就近服务制度,将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孩子接到学校集体照管,并提供辅导和相关资源设备。提供晚餐放心包、课间休憩包、心灵放松包、节日温暖包、健身训练包、体检健康包等“爱心六件套”,缓解教师身心压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辖区各校从软硬件双方面入手,结合各校教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一校一策’特色化教师关爱服务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提质增效提供保证。”刘京波说。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方慧
“这变化真和做梦一样!”
国宝会说话、地图活起来、名画动起来……6部值得收藏的纪录片
创新育人模式,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百年名校的探索
幸福“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