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道德经》到“自经营”:开启中国式管理新篇章!

胡健之 自经营 2024-03-12

公元前518年,孔子问道于老子。

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经济凋敝。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前202年刘邦建政,短短二十年不到,恢弘帝国悄然倒塌。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87年,刘彻下《轮台罪己诏》,反思己过。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晚年悔过至关重要,使得西汉“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以上能够流传青史之人之事,必然是最顶级智慧的交相辉映。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一起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寻找智慧真正的源头。

读史不是读勾心斗角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是思想大爆发的光辉岁月。但是可惜的是,中国人很多时候读历史总是想着所谓的阴谋诡计、勾心斗角,把一个个人物故事都记得熟烂于心,并且从中吸取所谓为人处事之道和寻找避免被算计的秘诀。

诚然读史由此作用,但是这只是小聪明而绝非大智慧。所谓聪明只是明哲保身的雕虫小技,而智慧才有穿越千年的雄伟力量。这种智慧思考的是一家的和睦、一国的和谐、世界的和平。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表面上是各国相互征伐、朝代更迭,英雄人物悉数登场、风流倜傥,实际上是人类顶级思想的交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思想发挥的作用。

从秦孝公开始的商鞅变法,弱小秦国全盘导入法家思想,“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六王毕四海一”。但是紧接而来的就是对民力的无限榨取以及对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奈何取之尽锱铢而用之如泥沙”,根本不与民休息,结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强大秦帝国烟消云散。

汉朝初年,国家凋敝,刘邦甚至连几匹颜色一样的马都凑不齐。从汉文帝时期开始,采取道家思想治国,奉行黄老之术,直至汉景帝刘启时期,国势蒸蒸日上,诞生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到了汉武帝刘彻之时,儒家思想逐渐占的上风。与道家“无为而治”截然不同的是,儒家信奉“有为”,主张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而此时的儒家不是单纯的儒家,而是披着法家内核的儒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对中华民族伤害不可谓不重。汉武帝在位时期虽然开疆拓土,但是汉朝也被这股折腾劲弄的元气大伤,老百姓生活颠沛流离。以至于汉武帝下诏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读罢这些思想精髓,我逐渐悟到了思想背后的脉络,理解当年孔子拜访老子而老子对孔子不以为然的深层次原因:二者的立意与格局均不在一个层面:

儒家把逻辑起点建立在人身上;

道家把逻辑起点建立在规律上。

但人是善变的,而且人并非宇宙最底层的逻辑起点,自然规律才是。所以道家思想在维度上自然高一个等级,只是因为不符合封建专制的诉求而不被重视。

就现在看来,很多人对道家思想有诸多误解,以为道家是单纯不问世事,啥都不干;对儒法两家推崇备至,以为人定胜天。其实恰恰相反,老子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习知识越多越好,但是我们提炼知识背后的原理要越简单越好,只有简单到极致才能真正找到最底层逻辑与规律,这样虽然看起来我们做的很少,实际上却四两拨千斤,直达本质。

而儒法两家恰恰相反,总是凭借意气用事,常常不遵循客观规律,尤其是法家对“愚民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二者合流,常常在一些高大上的标语下对不符合其利益之事进行道德绑架。尤其是封建统治者改良之后的儒家思想,逐渐与孔子本真思维背道而驰。怪不得孔子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

所以,我常常观察一个现象,只要是一家企业老板天天搬出来儒家那些教条并且在公司大力颂扬,一般公司都走向封闭与停滞;相反那些没有什么标语,员工自主性更大的企业,比如苹果、Google这类型的创新公司,实际上就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自经营思维广受企业家朋友好评的原因。

(自经营模式授课现场)

故而《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我并非全盘否定儒法思想,而是它们相对道家无为而治来说,经常会因为用力过猛而产生巨大的副作用,并且它并不是最底层的逻辑。没有真正去探求经济运行的规律而把企业问题归咎于旁人,这就是很多老板做不大并且做的累的根源----他们太过缺乏高屋建瓴的思维模式了,从而导致了他们亦步亦趋,甚至沦为时代洪流的殉葬品!

从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来说,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远远比人不按规律出牌盲目冒进更为有益。企业家群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正如熊彼特所言“破坏性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家企业亏损表面上好像是经营不当,实际上是因为没有提供更高的市场效率而被淘汰,而市场效率的高低是以是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评判的。这就是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竞争的原因----前者效率更低

所以,聪明的企业家必备《道德经》,读懂它就理解了为什么要推行“自经营”模式。


《道德经》与自经营

道可道,非常道。

很多人对这一句话有不同解读。但是我坚持认为,老子说这句话与柏拉图《理想国》书中苏格拉底与大家辩论正义是什么本质一样----对事物下定义。

正义是欠债还钱,正义是扶助弱小,正义是完成工作,正义是奋勇杀敌,不同的人对正义有不同的描述,这些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但是这些恰恰不是老子真正要讲的“道”,也不是苏格拉底追问的正义。两位先贤追寻的是不可更改的本质,也就是哲学上的二阶问题。

把具体的东西抽象为统一的定义,有了统一定义,就不可能指鹿为马了,毕竟鹿是鹿而马是马。这种定义也就演变为了一种共识机制,人类超越动物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具有共识,比如现代的纸币就是一种共识,法律也是共识,国家本质上就是一个想象中的共同体。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其实是给大家反复通过比喻、案例的方式来阐述“道”的特征,以便我们掌握。所以全书表达的一个思想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太过盲目做事。

因此,老子强调,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告诫我们把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不需要争最后的功劳,老板必须学会把功劳归于员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于管理者,老子告诫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思就是说,你看那些看不到什么管理痕迹,比如喊口号、形式主义那些的公司,好像不显山露水,但是员工收入和员工品质都很好;反倒是那些各种管理条例各种限制措施都完善的公司,其实员工都心怀不满而且勾心斗角。

在自经营模式中,我反复告诫老板,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管就是为了不管。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面教育统治阶级: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对此我在《自经营:解放老板新模式》这本书中,告诫老板说,无为就是要老板努力去找到规律做事,没有参透之前不妄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很多老板恰恰相反,总是想着去管理下面的员工,事无巨细都喜欢抓在手里,并且喜欢揽功劳。我真的就想问一句,有这个时间让自己休息休息或者看看书不是更好吗?恰恰是这种类型的老板,一方面在琐事中迷失自我,另外一方面在自以为是的满足中陶醉自我,这种老板赚钱一般靠机遇而非实力----因为他们根本没时间去打磨实力。市场好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马上加足马力上足杠杆,一旦市场下行就一身债务,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所以,企业家要想提升自己的思维格局,看透世间万象,《道德经》是必须要仔细阅读的经典。而“自经营”模式,恰恰思想来源于道德经,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践行“管是为了不管”的哲学洞察,在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层面践行“长板更长”的战略方向,在老板个人修为层面践行“少就是多”的顶级智慧。

(新书刚面世拍摄)

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对于应对我们所面临的99%问题没有任何问题,而脱胎于老子思维的《自经营》这本书以及“自经营”模式对于老板来说更是弥足珍贵,这套模式落地的话可以提升企业效率40%,降低成本33%,极大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解放老板身心。

为何“自经营”卓有成效

《道德经》与自经营模式渊源颇深,前者启发了我的思维,后者做大了我的企业。从大学时期我就开始创业,十多年赶上互联网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基本实现财务自由。

大学期间,虽然我家庭贫困,但是并没有去做任何校外兼职比如家教或者食堂帮工甚至零工之类,而是去学校图书馆看书。潜意识告诉我,所谓勤工俭学不过是把宝贵时间浪费在随时可替代的事情上。我觉得知识比那廉价的工钱更为重要,毕竟人类统治地球靠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

后来逐渐接触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开始拿着着生活费去学习做网站,以至于啃了一个月馒头。学会做网站之后,我觉得本质上做网站也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劳动力,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大约是在2010年,我在图书馆了解到了做Google广告,那时候500块钱开户费对于一个月生活费不到500的我来说无异于一笔大开销。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有前途,然后积攒两个月开了Google广告。

付费投广告卖货?我当时一起学做网站的同学觉得我脑子坏了,他们并不看好这一行,认为风险太大。此时我心中窃喜,因为巴菲特说过,别人恐惧我贪婪。互联网广告行业一定未来趋势之一。

2010年了,对于信息闭塞的我来说,都不知道百度已经上市好几年,互联网关键字广告行业也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之所以做广告的人少,是因为心理学上的“风险厌恶”原理----人害怕失去比得到更为刻骨铭心。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假象,那时候我就有了朴素的辩证思维,其实我们想当然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但是,这种选择注定是反人性的。

后面读到《道德经》“反者,道之动”这句话的时候,我才豁然开朗。原来一条路已经走不通或者走的人太多过于拥挤,就要反过来另辟蹊径寻找新的道路,这样才能成功。我们有这样的智慧却不去学习,无数聪明人在凭借本能做事,偶然成功之后盲目冒进,结果生意失利,最终泯然众人矣。

尤其是对于农村出身的人来说,求稳可能是第一诉求。但是无论他考上什么大学,这种刻在骨子里面的基因会时时刻刻告诉他要好好上学,将来找个稳定工作。就如同我爷爷天天告诫我不要做生意,好好读书将来当个老师。虽然我当时搞不清楚为什么他们这样想并且这样灌输下一代思想,但是我坚定认为这是错误的。

后面我研究完《道德经》然后接触西方哲学,才知道这种现象有个专业术语叫做“规训”,法国哲学家福珂提出来的概念。我们的意志来源于周边的灌输,而灌输我们意志的人只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傀儡。所以此刻我开始深入研究儒家与法家思想,我发现里面存在很多规定性的预设结论----这些结论不过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而已,它压抑了人性,使得人的创造力无法解放。这也是近代中国沉沦的根源所在。

在2015年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我们迎来了高速增长阶段,公司营收多年破亿。这种增长一方面来源于时代的馈赠,另外一方面归结于自己选择的赛道。公司规模扩张,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了管理经验,我也初步实现财务自由,再来研读《道德经》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想。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在关键节点发力,做任何事一定要谋定而后动,这才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

后面心里逐渐有了“自经营”的概念。所以从2019年之后,我开始全面在公司推行自经营模式,在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把个人利益当作激励的主体,实现企业得盈利,顾客得实利,员工得红利的目标。

这本质上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一模一样。稻盛和夫的思想取自王阳明,自经营的思想来源于老子。所以,高维思维是自经营卓有成效的原因,在这几年里面已经有许多家企业导入了自经营模式,企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疫情冲击下下,很多企业效率大幅度下滑甚至倒闭,而我们在自经营模式全面落地之后,人效得到极大提升,企业运转依然稳定,利润稳步增长!

自经营解放老板身心

《道德经》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做企业同样如此。老板之所以出现业绩下滑或者企业亏损、员工低效,是因为在平时企业健康的时候没有未雨绸缪,发现问题及时堵住漏洞。

《自经营》指出,做少就是做多,做多容易做错。

老板必须时时刻刻去研究更为底层的逻辑,而不是浮于表面追寻现象,否则就会出现庄子说的“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自经营模式,恰恰是教会老板如何击穿事物的本质,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其核心理念之一:从管理人性到经营人心。如下图所示:

因为人性比人心更为底层的规律,我们必须顺应人性,把人性恶的一面最大限度遏制掉,然后用心经营人心,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思维与方向。

自经营认为:

管员工必须顺人性;做老板必须逆人性!

这句话对于绝大多数老板来说都值得深刻理解并且执行!

内部管理效率提升之后,自经营如何赋能企业外部增长呢?换句话说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走进利润更高的区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自经营框架内,我搭建了品牌传播模型图,如下: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来说,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信仰才是终极目标。很多人以为成为信仰很难,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需要像苹果公司那样,对于企业来说在一个细小赛道成为隐形冠军是保证利润最大化的根本。任何不按照这个路径发展的企业都很容易陷入泥潭。

所以,整个自经营模式如下图所示:

自经营逻辑图完全是从底层反馈与顶层设计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难题,到此,从《道德经》智慧出发的“自经营”模式,开启了中国式管理的新篇章。

目前导入自经营模式的800多家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平均业绩取得了53%的增长,利润增长26%,人效提升31%。未来,自经营模式一定会赋能更多企业家,帮助更多企业取得更大成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自经营,解放老板身心!

扫码关注

领取《自经营》书籍电子版


推荐阅读:

战略就是长板更长

自经营:服装门店业绩涨42%、人效增30%

新书预告:《三自体系》与企业基业长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从《道德经》到“自经营”:开启中国式管理新篇章!

胡健之 自经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