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低成王:自经营框架下“人才自补充”

胡健之 自经营 2024-03-12

自经营,解放老板身心。其核心在于,把事情合理分配给人去做,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好,必然需要人才。

人才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某种意义上是第一资源。有的老板干着干着人越来越少,有的老板干着干着人越来越多。最后人越来越少的业务也越来越差,人越来越多的业务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板,必须理解“无私是最大的自私”这句话的精髓。企业人才能否补充起来,其底层逻辑在于老板个人的理念,优秀的人总是习惯于着眼长远利益而把短期利益让给别人,这样自然就有更多人跟随。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把东西给别人反而自己能够得到更多,我希望大家可以牢记这句话,深刻体悟其背后的哲理。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万物为了生存和发展把自私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自己的基因尽可能延续下去,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在人类社会却截然相反,那些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自我利益的人,逐渐变得没有人愿意接近,最终在人类社会彻底失去了信用,永远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伙,信用破产意味着这个人社会性死亡。虽然自私的基因在自然环境效果好,但是在人类这个文明社会,必须主动“利他”才能被动“利己”。这就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可以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依据。

自经营体系如下图所示:

在自经营体系里面,人才处于底层反馈系统的中间位置。
人才自补充,如何做到?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上文所述,老板必须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坚决看重长远利益,把短期利益让给员工,把长期利益留给自己,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是格局问题,更是科学规律的问题:毕竟员工是来上班的,企业所有者是老板而非员工,天天喊口号让员工看长远而老板却只看眼前,是严重不符合规律的。格局虽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但是在人才自补充框架内,我们把它的定义进一步明确化,就是舍得分钱,然后是合理分钱。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里面就深刻指出,我们要想实现“利己”就要先“利他”。这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意义同样重大。
老板思维的改变,并不是我苦口婆心劝说你必须要改变,而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如果谁违反规律,那么一定不会成功。自经营模式的核心,就是顺应规律办事。在中国的传统哲学范畴,儒释道三家告诉我们做事情的道理是迥然不同的,儒家告诉我们做非常重要;道家告诉我们,做不重要,找到规律去做才重要;佛家告诉我们,不做最重要。
所以可以看出来其实儒家佛家是偏于两个极端的。这也造就了部分人对儒家的刻板印象以及对佛家的空灵感受,而大家都错误理解了道家思想,认为道家主张“无为”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道家思想深度是最高的,所以真正懂的人太少,曲高和寡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优秀企业家必须要深入学习“无为而无不为”的思维精髓。
道家其实一直教我们,必须按照规律做事,必须总结规律然后顺应规律,这样事半功倍。《道德经》值得大家好好去读,读懂读透,自然就能想透。不建议看别人的注解,尤其是夹带私货的注解,很多解释不过是望文生义,毫无营养。尤其是许多人没有实践,没有在商海沉浮过,注解的东西自然苍白无力,所以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去伪存真。此为,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句话:只有违反法律的人,没有违反规律的人。
《易经》言,“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这也是教授我们构建底层认知的基本方法论,从形而上中总结规律,然后从形而下中去应用,这样才能让总结的理论反作用于实践。
人才自补充体系如下图:
人才自补充,建立在老板的思维格局上,建立在老板舍得分钱、会分钱的智慧上,建立在企业家坚持长期主义的理念中。我们培养的员工离开公司,尤其是优秀员工离开,没有其他任何原因,只有一条:钱少了。培养一个员工其实成本并不低,面对优秀老员工的流失老板必须高度警惕:春江水暖鸭先知,优秀老员工离职,往往意味着企业不再贯彻以奋斗者为本的思想,企业增长遇到了瓶颈,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危机。所以,想办法留住人永远不要靠洗脑、靠博爱、靠奉献,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
人才自补充第二点,就是招聘机制问题。除了传统的网站、APP、招聘会之外,员工推荐也是重要的途径。尤其是一些老员工,因为在同类公司工作,自然有一批能力差不多的同时,这时候让员工推荐,转正之后给予奖励,不失为一个高效的招聘方法。
老员工的介绍,对于公司快速扩张意义非凡,所以可以给予一般2000左右的奖励。具体情况看当地经济水平和员工收入水平,尽量让优秀员工介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般优秀的员工,他们身边的同时能够玩的来,自然能力是不会差的。
我有一个做模具加工的学员,扩张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但是一时很难招满工人,尤其是有熟悉技能的工人。然后让他们介绍工友、同乡,给予每个人转正3000人的奖励。很快就介绍了一批员工,让生产线得以投产。如果单纯靠企业自己招聘,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尤其是在珠三角一带,很多工厂要扩招都发动老员工利用过年的机会去老带新,效果非常好。转介绍可以作为一种人才补充的机制。大家千万不要觉得介绍费高,一个合格可以直接上岗的员工,其实节省了大量的招聘、培训、时间成本。
对于人才自补充,要达到好的效果还必须从入职流程优化着手。很多企业都是从一面二面三面,然后开始漫长的培训,大型企业业务庞杂这种方法不失为筛选人才的通用做法。须知求职者这个期间也会对比不同的企业,显然你的岗位不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流程对于大企业可能适用,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效率低下,不妨按照我的思路做出调整。
简化招聘流程,培训改为考试。尽量在第一次面试就剔除一些硬伤因素员工,宽进严出,确保基数。这就需要搭建一个大体范围,设置硬性条件,不符合的不进入下一环节。然后入职之前,让员工看基础资料,下午就考试。考卷内容以部分专业内容部分实践内容结合,考察准员工的学习力。从考试答卷至少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灵活度
2、 学习力
3、 认真劲
灵活度不够的人,很难培养出来,可以不让入职;学习力不行的人,要么基础学历有问题,要么做事没有章法;认知劲不够,可能是一个懒散之人,卷面潦草内容敷衍,肯定无法胜任工作。
培训其实成本很高,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也推行7天带薪培训,我的理念是用实践代替培训,用老带新方法让员工快速进入状态。有读者会说了,怎么这些细节我知道的清清楚楚 其实是因为我一直在实践,实践才有发言权,所以我写的内容就会比较饱满,有理有据。
做好人才自补充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总结来看,人才自补充需要老板对人才有深刻认识,需要合理的分钱制度留住老员工,需要简化招聘培训流程,让考试和老带新部分取代培训,提升人才补充效率。人多了,自然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保证企业“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有效策略。
人低成王,老板的格局决定跟随着的素质与数量。这恰恰是很多老板难以做到的点----他们太过看重眼前利益。
真正优秀的老板,一定要坚持把看得到的利益或者看得见的钱分掉,而赚看不到的更长远更丰厚的利益或者钱。这也是大老板和小老板最根本的差距。
这个世界的成功,本来只属于少数卓越者。而自经营模式,恰恰是通向卓越的正确打开方式。
推荐阅读:
杜绝德不配位:升降自匹配
一文彻底解决股权问题:股权自激励(关键)
从《道德经》到“自经营”:开启中国式管理新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低成王:自经营框架下“人才自补充”

胡健之 自经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