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薪酬自反馈:薪酬做不好,员工容易跑

胡健之 自经营 2024-03-12

薪酬,是企业经营的难题,‍薪酬做不好员工容易跑!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后期会出现拿了工资不干活以及干了活拿不到更好工资的矛盾,久而久之优秀员工不断流失,企业效益江河日下。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薪酬是一门讲究分配的学科;从组织学角度来看,薪酬是维系组织行为效率的纽带;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薪酬是完成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从人性角度来看,薪酬又是对人性的经济学解读与反馈。

薪酬自反馈,由如下链路构成。首先是薪酬结构优化,然后是薪酬与业绩挂钩互动,接着薪酬体系完善,最终完成薪酬自反馈的闭环。

在企业的自经营体系里面,薪酬属于底层反馈系统,是支撑自经营模式得以自动运转的基础要素。薪酬是人才的重要补充手段,与业绩形成共振,完善了企业自经营逻辑的底层循环。所以,薪酬是作用于人才身上,然后再反映到业绩层面,最终业绩与薪酬形成相互作用力,是支撑企业发展壮大最底层的基础。

企业做的最多的是薪酬改革。目前主流的薪酬思路就是,把整体拆分,让工资由固定底薪加上薪酬绩效构成,复杂一点的是固定底薪加绩效薪酬加上奖惩薪酬构成。固定工资的薪酬模式,在一些偏服务后勤岗位比较常见,但是这种模式可以逐渐改为“主要固定+部分绩效”的模式,而对于生产性岗位,比如销售、客服这种,比较适合“基本固定+较高提成+奖励”的模式,这是薪酬设计的整体方向。

如下图所示,薪酬自反馈逻辑图:

薪酬本质就是公司利益再分配,所以讲究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与企业的自身定位息息相关,企业是经济组织,首要目的是效率,所以企业薪酬的设计,一定是偏向于效率机制而非公平机制的。非生产性岗位可以偏向公平,生产性岗位必须偏向效率;固定工资要追求公平,激励性工资要追求效率。这是老板自己在设计薪酬模式的根本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就容易迷失。
薪酬结构越复杂,薪酬弹性越大,意味着考核的范围更广,对员工的效率提升效果越明显。所以对于生产性岗位占多数的企业来说,对于业绩创造部门薪酬设计,用“部分固定+较高提成+奖励”,可以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起来。提成属于长期激励,一个月一结算容易产生疲劳,奖金属于短期激励,一天一结算能够一直激发斗志。这种薪酬模式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心理学上的一些原理作出的:人习惯于对于长期满足松懈,对短期满足甘之如饴。
我们公司的薪酬制度,也是遵循这一套理念设计的,并且效果明显。在开始,薪酬结构非常简单,“底薪+提成”,提成随着业绩累计上涨。这种设计的初衷是,让人做更高业绩拿更多提成。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员工懈怠了,尤其是优秀员工,即使知道业绩越高提成比例越高,但是积极性还是不高。然后我们把薪酬改成“底薪+提成+奖励”的模式,公司额外拿出一笔钱做奖金,业绩前三名才有资格拿,每天业绩清零不累计,并与总业绩存量脱钩,形成了如下情形:不管员工总业绩多少,每天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无论员工总业绩多好,要是没有拿当天奖金心里落差就会大;即使有些员工暂时总业绩差,拿到奖金也会增加工资依然干劲十足。最终就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员工工作热情很高,但是后面又出现问题,就是奖金太过集中,老员工客户多基础好,还是比新员工更有机会拿奖金。而公司又不能否定老员工积累的老客户和老员工的积极性,也不能让老员工形成垄断局面。
我的解决方案是对奖金然后进一步拆分,改为“底薪+提成+老客户奖励+新客户奖励”,把新老客户拆分开,这样新员工至少有机会拿新客户奖励。这样明显大家战斗力提升一个层级,然后我们继续加激励,在这个薪酬基础上,再加上“月底总业绩前三名奖励”,最终不少员工从之前每个月拿9000到现在一个月平均1万2左右,总业绩提升了25%左右,员工工资也提升了30%,员工忠诚度进一步提升。
以上模式之所以有效果,是把薪酬进行了拆分,公平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把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都融合进了薪酬体系中,并且形成一种薪酬自循环:薪酬结构优化引起薪酬自动反馈,体现在工资和业绩上,接着促进薪酬体系进一步完善,薪酬循环闭环完成。
薪酬必须反馈业绩与员工工资增长,才是优秀的薪酬结构。反馈业绩意味着效率提升,反馈工资增长意味着员工归属增强。二者互为支撑,螺旋交替上升。
在薪酬层面,可以明显看到,我在工资后面叠加的激励因素越来越多,它的效果越来越好。这是我基于人性和心理学原理,设计出来的符合规律的薪酬结构。很多企业家或老板总是在这方面没有周密思考,导致不断去加工资,而不是加激励。加完工资,最多能刺激两三个月,员工就继续懈怠下去,加激励却一直可以保持活力。这也是符合人性的,人总是对于已经得到的东西或者确定无疑得到的东西,表现得理所当然,而对于未得到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总是充满向往。
所以,大家记住这句话:对于员工来说,加固定工资永远不觉得多,加激励工资永远嫌努力少(非常关键的一句话)。

(自经营线下私教课)

一个观念,就能让你在薪酬设计的时候,避免走入死胡同。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做了好人得不到好报的事情,不要以为涨工资是一件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涨了无法降的工资,不仅起不到激励员工的效果,也会让老板最终如鲠在喉,公司陷于被动。
有老板说,我可以给员工做心理工作,让大家体谅公司,现在暂时困难给大家降降工资,等等。这样换来的是军心不稳,大家会觉得公司不行了,是不是要赶紧找下家,人性本能是趋利避害,没有人会记得老板当初多么体谅员工——除非是电视剧里面发生。任何试图靠感性的说教去解决理性的利益问题,基于99.99%的人性倾向,是注定失败的。况且没有这样不成熟的老板,总是把自己置于不利境地。“相益则亲,相损则疏”,《鬼谷子》在两千多年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朴素道理,不得不让我们重视。
很多企业,在薪酬设计上退路没有留好,考虑不周。改革薪酬,改革意味着利益分配,而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可能让公司陷于极度被动中,加剧了动荡,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管子》里面说道,“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设计一个好的蓝图,一定要考虑最终的走向,不能凭脑袋一拍就作出决策;改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所有不利因素,否则必然推动不下去。不要总觉得我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就是好的,一个老好人注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因为这种行为与市场经济规律相背离。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薪酬设计必须客观符合人性和经济规律。对于生产性岗位,薪酬偏向效率设计,对于非生产性岗位,薪酬偏于公平方向设计。对于加工资,尽量加到激励上面,这样的设计才是科学的,因为激励是可进可退的,固定工资是非必要不能动的。最为关键的是,激励性质的薪酬激发了员工竞争力的同时,客观提高了企业效率,进而反馈到企业的收入与利润中,完成薪酬自循环的整个路径。
如何做好薪酬自反馈呢?
薪酬自反馈,是建立在“相对公平”与“绝对效率”基础上的薪酬策略,是基于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策略,是建立在人性规律与经济规律相适应的体系中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公司营业额和员工工资水平。如果你设计的薪酬结构不具有上述的自反馈效果,那么就要深刻反思是否在设计的时候没有遵循其背后的原理。
工资高了,效益好了,从量变到质变,按照超循环理论,企业会进入到下一个更高的循环状态。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老板只需要抓住关键即可。
在自经营框架下,聪明老板使用薪酬自反馈机制,是完全可以简单轻松完成好企业发展蓝图的。
推荐阅读
人低成王:自经营框架下“人才自补充”
私教课纪实:园林绿化公司导入自经营模式
杜绝德不配位:升降自匹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薪酬自反馈:薪酬做不好,员工容易跑

胡健之 自经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