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上)

王昌成 朱启胜 历史教学问题 2022-04-2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上)


安徽省蚌埠市教科所 王昌成

安徽省芜湖市教育局 朱启胜


摘要: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中学世界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对这一内容介绍得不够完整,线索不够清晰,尤其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评价,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没有论及。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用唯物史观视角分析和评价各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和影响,揭示它最后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唯物史观;指导教学;资本主义发展史


世界历史,其本质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世界历史”概念的表征是世界的整体性,并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是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体现在: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历史表现为各个地区孤立的历史,只有当资本主义出现以后,历史才表现为世界整体的历史即世界历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但是,中学历史教材对世界历史这一重大内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介绍不够完整,线索不够清晰,尤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和评价,几乎是空白,不利于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厘清资本主义发展线索,分阶段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并揭示它最后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线索概述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从公元1500年前后,到19世纪中后期,属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9世纪中后期,垄断组织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并基本形成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国家成为垄断大资本家的代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帝国主义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力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结合,代表资本家的利益,由国家掌控和运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是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战后经济进入快速増长时期,战后20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尤其是资本的驱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实现增值和扩张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最高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剥削本质一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始至终存在,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用唯物史观原理审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影响


在有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影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需要教师用唯物史观原理来观照、分析和澄清。以下是笔者归纳的一些典型问题。


1.有关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评价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介绍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重在强调人口迁徙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对其影响的评述不够详细和突出。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这一资本主义发展上的重要内容,只在第7课的《早期殖民扩张》一目作了介绍,也只是简要介绍了殖民扩张的过程,对殖民扩张的影响和评价,没有充分分析和重点强调。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处理。


在分析地理大发现的诸多原因中,我们得出了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是其根本原因的结论。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它产生的重大影响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也开始出现;它诱发的商业革命,使封建地主收入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伴随地理大发现的,是殖民扩张的开始,西欧殖民者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教学中,我们充实了整个殖民扩张争霸的过程,并分析了殖民争霸战争中胜负的原因,给学生以整体认知。对于殖民争霸过程中的胜负,我们用唯物史观视角做了补充解释。英国为什么能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西班牙与英国相比,本国工商业水平落后,虽有广大殖民地,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业品,还实行封建专制统治,所以这算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战胜封建农业文明。荷兰与英国相比,是一个商业霸权国家,国内的商业资本占居优势地位,因此对殖民地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它的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来进行;而英国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这是工业资本主义战胜商业资本主义。法国与英国相比,法国仍是封建制度,而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重视大陆霸权,英国重视海权。这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在这两课的教学中,我们拓展分析了如何看待欧洲列强的殖民侵略扩张的问题。


西欧殖民者通过直接抢劫和掠夺、种族屠杀、贩卖黑人奴隶、垄断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等方式,获得大量血腥财富,对殖民地而言这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但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又是历史的进步。“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地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它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养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资本主义强国进行殖民扩张,把世界上大片领土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控制范围,这显然是一种罪恶。但马克思在1853年就说过,殖民主义有双重历史使命,在血腥镇压和统治殖民地人民的同时,还有破坏性和建设性这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即破坏过时的、古老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建设先进的西方式企业和铁路等等。马克思把这称为“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2.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其唯物史观评价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在下册第10课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对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影响作了介绍,且两次工业革命放在一课介绍。限于篇幅,教材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过于简略,对工业革命影响没有给予辩证地分析。


教学中,我们先通过数据渲染了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因此英国工业生产得以迅猛发展。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8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指出,手工工场不可能改造全部生产,当然更不可能改造整个社会。只有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尤其是工业在装备农业、改进人们生活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才大规模地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推动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强调,这个进程恰恰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革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进步。


同时,我们还用唯物史观视角补充介绍了如何辩证地看待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提高,使资产阶级势力大为增强,也造成了产品剧增,促使各工业国家加速了占领殖民地以扩大市场的过程,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有不少历史现象很复杂,进步作用与血腥罪行混合在一起,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科学地进行衡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里尽管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相对弱小得多。


3.对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


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只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有简要介绍,垄断组织的出现也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部分一笔带过,对于何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没有提及;垄断资本主义有几个发展阶段没有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说明;对垄断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论及,使得学生对其积极意义理解不到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也认识不清;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容,教材基本没有介绍,没有对此定义的解释,也没有对其评价。我们在教学中组织了专门的单元复习,作了拓展介绍,并给予了明确的评价。


垄断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是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无论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上仍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政治上开始走向全面反动。


经济上,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程度很高的美、德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和4.2%;而垄断组织发展程度比较低的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和3.3%。由此可见,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始成熟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国家的内政外交开始受垄断组织的控制和影响。著名漫画《被垄断组织操纵的美国参议院》就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状况。


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的反动,表现在对外对内两个方面。


对外,它既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剧。列强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对内,它加紧对国内劳动人民大肆搜括和剥削。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在加紧对国内外劳动人民的剥削。为了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抢占更多的市场,更大程度地榨取剩余价值,他们狠抓管理,加大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当时兴起的“泰罗制”就是抓企业管理的一种垄断模式。“它分析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适合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划监督方法等。”这一时期流行“流动化生产线”制度,强调“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工人在岗的时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生产一部汽车的时间从12小时零8分成功地降到2小时35分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除了垄断经济形成之外,更重要的是基本形成了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直到今天,这种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罢了。


总体评价来看,垄断资本主义是大大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包括它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等,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但正如列宁所说,它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是代表大资本家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未完待续)


注:

①本文来自《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第1期

②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历史教学问题”微信公众号,保留公号二维码

③注释从略,可参见原文


历史教学问题

微信号|历史教学问题

报刊代号:4-326

电话:021-62866552

邮箱:LSJX@history.ecnu.edu.cn

网址:http://lsjx.chinajournal.net.cn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点亮在看,共赏佳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