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观察】减煤不一定增气,打铁还需自身硬

杨常新 博轶咨询 2022-04-23


导读

6月2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引发行业热议,特别是文件中“减煤增气”的表述,让大家非常兴奋。

诚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底层逻辑是:减少煤炭消费总量、用清洁能源来填补缺口。但是,减煤不等于必然增气,清洁能源不仅仅是天然气,还有水、核、风、光、生物质、地热等,煤碳清洁利用也属国家政策鼓励之列。更何况,2017年冬季“气荒”,使得各级政府和客户对天然气的保供能力心存疑虑。

减的煤,能有多少变成气,关键在于天然气行业能否让各级政府和客户重拾信心,消除“气荒”对天然气供应和价格的负面预期。


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十条


1、三年行动计划是大气十条的升级加强版


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简称“大气十条”),管辖期到2017年底。全文十条35项措施,近万字。

“三年行动计划”管辖期是2018-2020年。不含“总体要求”,全文九条36项措施,1.5万字。

把握未来,需要了解过去。我们看看“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十条”的异同及演变过程。

 图一:国家环保政策演变

2、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十条的相同之处

(1)底层逻辑相同。两者都是通过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特别是减少散煤用量,实现防治目标。

(2)重点地区和防治目标相同。重点区域都是京津冀及周边;终极目标都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雾霾”天数,重现蓝天白云。

(3)重点措施类似。包括:通过工业领域调整产业结构、北方清洁用暖、关停散小煤锅炉煤电厂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扬尘、渣土等面源控制;加强车船等移动源控制;区域协调联防联治;中央政府强制要求和专项资金支持相结合。

3、三年行动计划比大气十条的升级之处

(1)指导思想不同,执行力度升级。“大气十条”也是国务院发文,实际上主要是环保部在推动落实,尤其是2017年之前。“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更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务院直接推动落实,全国人大、中纪委、中组部全面参与,这个力度是空前的。近期重要时间节点如下:

  • 5月18-19日: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七常委除在国外出差的一位,悉数出席,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 6月08日:召开“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启动会”,组成1.8万人督察组,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布置工作计划;

  • 6月12日:中纪委点名6省市环保整改措施落实不力(中纪委首次因环保问题点名地方);

  • 6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审议“三年行动计划”;

  • 6月1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 6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三年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

  • 6月2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三年行动计划”;

  • 7月03日:国务院发文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调整为“领导小组”,韩正副总理任组长;生环部部长、北京/天津市长、河北省长任副组长;国务院十个组成部门负责人、晋蒙鲁豫4省副省长任成员。

  • 7月09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栗战书委员长主持会议并作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5-6月 ,全国人大已完面向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执法检查。

  • 7月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主题为大气污染防治。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国务委员王勇率有关部委负责人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网络热传为“正国级主持,1位副国级、15位部级领导应询”

(2)责任主体升级,更加明确。大气十条”提法是“企业施治”,责任主体是企业,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是监管、督查。“三年行动计划”已无此提法,36条具体措施,每条都明确了牵头和参与部门,共25个部委局在列,包括中组部等非国务院序列的部门;每条措施都需要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从国家的角度看,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升级为地方政府。

(3)重点区域增加,污染物种类增加。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仍保留,去掉了珠三角,增加了汾渭平原。有39座城市明文在列,这是“大气十条”所没有的。重点防控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保留外,增加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的量化指标。

(4)清洁能源含义扩大。“大气十条”鼓励的能源形式有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煤炭清洁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增加了水、核、风、光、生物质、地热。

(5)更加重视移动源和面源。分别列为第四、第五大条,而之前为两项具体措施。

(6)新增“重大专项行动”大条。包括4项目具体措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工业窑炉治理专项、VOCs专项整治方案

(7)区域联防联控升级。详见前述“京津冀领导小组”成立。

(8)措施、指标、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详见下节“三年行动计划要点”。

通过比较“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十条”的异同,梳理政策演变的脉络,可以确定的信息有:

  • 国家防治大气污染的决心不容质疑,终极目标是消除雾霾,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如果2020年未能完全实现,还会有新“大气十条”。

  • 从督企变为督政,各级地方政府压力巨大。

  • 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煤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

  • 天然气仅是替代煤的清洁能源的一种,而不是唯一。


“三年行动计划”要点

全文十条,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条是总体要求;二至五条是优化四大结构,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具体措施,是天然气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六至十条是配套支撑措施,包括重大专项行动、区域联合、法律经济手段、技术和执法要求、考核问责等。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将文件总结为“4个四”

1、突出重点

重点防控污染因子PM2.5;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

重点时段: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

2、优化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钢铁、化工、建材、水泥、平板玻璃、火电等行业是重点关注对象;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对“散乱污”企业要“先停后治”、“两断三清”;严控工业污染源,鼓励园区集中供热;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优化能源结构:北方清洁供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 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降到58%以下,电力煤占煤炭消费总量达到55%以上,电能替代燃煤和燃油1000亿度以上,淘汰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综合整治燃煤锅炉,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不再新建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重点区域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淘汰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全部关停整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5%,有序发展水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优化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优化运输结构: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30%;推广新能源汽车,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0万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升级油品质量,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严厉打击新生产销售机动车环保不达标等违法行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

优化用地结构: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实施重点区域降尘考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吨/月•平方公里,长三角地区不得高于5吨/月•平方公里其中苏北、皖北不得高于7吨/月•平方公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

3、 强化四项支撑

强化环保执法督察: 半年“回头看”已问责超过4,300人;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详见前述“京津冀领导小组”;强化科技创新:检测手段更先进,鼓励治污科技创新;强化宣传引导:媒体密集报道;生环部每日通报。

4、 实现四个明显

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三年行动计划”对
天然气行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环保是天然气行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减掉的煤,空出巨大能源缺口,笔者从四种不同口径保守估算,2018-2020年,“煤改气”带来的天然气增量约300-500亿方。

(2)有助于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设施建设。一方面,市场长期增长的预期,会增强业界投资储调设施等回收期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蓝天保卫战”是举国大事,从“讲政治”的角度,各级政府和国企必须加快设施建设进度,避免2017年的情况再次出现。

(3)缩小客户使用天然气和煤之间的成本差距。以历史价格看,同一客户,使用天然气肯定比使用煤贵。说用天然气比煤还便宜的,不是耍流氓,就是忽悠领导。不过,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使燃煤的成本与日俱增,考虑全成本,烧气与环保地烧煤成本差距在缩小。

2、不利影响

(1)清洁能源定义宽泛,竞争激烈。天然气在争夺减煤的市场时,将会遇到煤炭清洁化利用、生物质、水、风、光、核、地热、工业余热等激烈竞争。

(2)重点区域“虹吸效应”,冬季保供压力大。冬季,全国气源向重点区域倾斜,是明文在列的,这是对全国全产业链的巨大考验。

(3)气价上涨压力。如此高调的环保大战,各方颇为乐观的未来气量预测,使得全球都知道“中国要大量买天然气了!”。以经验看,中国买啥,啥贵。真心希望我预测错误。

(4)工程成本可能增加,工期可能延长。按第五条对面源的严控,涉及开挖、破路等工程审批手续将会更加严格,环保措施要求也更高。部分国家级重点工程工期影响可能不大,但成本肯定会增加。

(5)客户不见了。环保不仅仅是蓝天,还有碧水和净土。有些行业,不仅仅是燃料问题,可能其他污染更严重。即使“煤改气”了,还是有随时被关停整改的风险。


几点建议

 长期来看,国家重视环保,打响“蓝天保卫战”,对天然气行业绝对是利好。只是,近期笔者参加了几个行业会议,听到的都是一片叫好声,行业媒体也都是大书“减煤增气”。狂欢之后,我们还得面对硬币的另一面,所以上面着重列了笔者的几点隐忧。

天然气如何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抓住机遇,抢占市场,几点建议如下:

1、上游要扎实做好增加气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增加气源是根本。国产气源(包括常规气、页岩气、煤制气等)的稳定增加,才有可能使进口气的价格不至于增长过快。

进口气采购,除三大油之外,主体增多。要想避免卖方抬价,大家最好不要一窝蜂去国际市场上询价,几大买家之间最好能互通声气。

2、下游开发客户要落实气源

2017年的气荒,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原因之一就是“个别地方无序发展”,今年出台的“储调新政”中特别严肃的提出“按合同供气”,中石油已在淡季开始演练严格按合同供气。

个别地方、个别公司的行为,被放大到全国。各地政府官员、客户好不容易建立的对天然气供应的信心,在一个冬天几乎消耗殆尽;竞争能源支持者也重提“天然气不适合XX”,大造声势。而这个锅,是整个行业来背的。

做下游的各位,不论是管道还是点供,如果想这个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千万不要再忽悠领导、忽悠客户了。气源,起码要有八成把握。

3、安全,安全,安全

未来三年,上中下游,各种工程,肯定是“大干快上”,强烈呼吁同行们一定要重视安全!

2017年,京津冀农村煤改气,真的让人捏把汗。好在,到目前没有大的事故发生。但是,李克强总理在6月13日国务院专题会议上强调“消除过去因赶进度留下的所有安全隐患”,足以说明事态的严重性。

“气荒”已经让政府和市场的信心有所动摇,如果再发生几起重大安全事故,对行业的打击会更大。

4、工业窑炉和柴油车是市场重点

“三年行动计划”中,工业窑炉是第六条重大专项行动之一,柴油车列出了淘汰具体数量,市场潜力巨大。

这两类项目,保供压力小,甚至可以在冬季“错峰用气”,既是好生意,也能平衡用气结构,一举两得。

农村“煤改气”,不展开。国家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结语: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才能真的“减煤增气”。


作者简介: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请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