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青科聊高考④| 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张有鹏:想当医生的工程师,咋就成了科学家呢?
WLF杰出青年科学家张有鹏
想当医生的工程师,最后成了科学家
我很文艺的,因为我是B型血双鱼座。
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长见识'。
中学时期的张有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随处可见的、“不够成熟、双商不足”的大男孩:成绩不错,但还没到最顶尖的一档;有一群死党,一起读书学习,一起打球运动,偶尔也背着家长偷偷喝瓶啤酒;也有心仪的女孩,然而鼓足勇气表白却惨遭拒绝,大哭了一场——
那时我遇到点挫折就容易哭,哭出来就好了。不过这应该是我高中时哭的最惨的一次,晚饭也没吃,一个人躲起来大哭一场。
我七、八岁就想当医生,连以后去哪个科室都想好了。可是到了高考报名了以后,才想起来去看专业的要求是什么,果然发现有问题。
我爸一辈子都想当工程师,但是最后莫名其妙当医生了。所以我爸就一直在跟我说工程师的好,工程师多好玩,而且是门手艺。他还跟我说:‘你想学医,我就是当医生的,我来告诉你,医生性价比最低,天天加班。挣不到什么钱,万一出了事人家还找你呢!’
大学里,知识不是最重要的
大学时期的张有鹏
“我本来是个闷葫芦,不喜欢说话,当了班长就必须跟班里45个人,天天都得说两句话,一开始组织个班会我都要发愁。那段时间又要军训,又要适应大学生活,所以压力确实很大,只能强迫自己去完成这些任务。每天要处理学生的问题,我觉得我自己心理都有问题了,我还要去关照别的学生……”
虽然发牢骚,不过张有鹏觉得,这段经历对自己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帮助。到了大三,他终于可以主动向系里申请,不做班长,转去做科技代表。
更大的转变发生在研究生、尤其是博士阶段。本科毕业之后,张有鹏到瑞典皇家工学院留学。他的博士生导师在美国工作了很长时间,也把美式的风格带到了团队之中——虽然是个物理的项目,但整个团队的氛围非常活跃。在这个团队的4年多时间,张有鹏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整个人的气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抗拒社交变成享受跟人打交道的过程。
“三、四年前我刚到复旦,新教师培训的时候,教务处的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到复旦当老师?’我当时就写了五个字:‘我喜欢说话’,把全场都给逗笑了。”张有鹏笑着回忆说,“选择复旦就是因为它的氛围开放包容,给机会去表达自己,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张有鹏给准大学生的建议是:
进入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多的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接触社会的态度、看待世界的眼光。
“我总是跟学生说,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给你上完课,过完一个暑假你可能全忘了;但是我给你们讲关于世界的那些东西,我希望你们能够多记住,自己去看看,这就是见识。当你有见识以后,看待社会、看待世界就会更通透,这是一种人格的完善。”
03
选专业,自己对未来负责
如前所述,张有鹏自己就是一个拥抱变化的最佳案例。读不了医科,听父亲的话去读工程,张有鹏多少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是后来学工科之后,慢慢也产生了兴趣,感觉自己确实流着一个工程师的血。
所以张有鹏建议,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还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一定要参考一下家长或者学长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诉求。参加高考的人基本都满18岁,已经成年了,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当然,选了专业,并不代表未来发展就一定局限在这一个领域。张有鹏不建议学生读研的时候继续学本科专业,博士也是一样。要挑不同的专业,增长阅历和见识。
就他本人而言,到了博士阶段,研究方向转到了核物理。一般从理论转向应用的情况比较多;像张有鹏这样,从工科转成理科的比较少。
一个已经习惯画图,天天研究螺栓和管道的一个人,要从头学量子物理一类的理论课程,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张有鹏倒觉得这不算问题:“现在互联网这么开放的社会,已经没有什么门槛了,连《生活大爆炸》都可以讲天体物理学。而且当时,我的博士生导师说之所以录取我,就是看中了我之前的机械和热能动力工程的背景,因为这正是他们学物理的人比较欠缺的。”
张有鹏与学生代表去上海电气集团参观交流
专业之外,张有鹏寄语准大学生:
保持年轻人自信和阳光的气质,珍惜青春,享受学习、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未来,会有无限可能。
延 伸 阅 读
WLA青科聊高考①|青春偶像剧“男主”、上海交大教授俞凯的学霸人生 WLA青科聊高考②|一考定终身?看上海交大“草根”教授金贤敏如何开挂逆袭 WLA青科聊高考③|硫元素代言人曾是高考“失败者”,华师大教授姜雪峰的多元化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