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李建敏:用责任担当使命 用奉献谱写和谐
李建敏,女,1961年11月出生,1978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襄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担任医调委主任六年多来,她共调解矛盾纠纷850余起,接待咨询3100余人次,为患方争取赔、补偿款和减免费用达两千万余元,调处终结的医疗纠纷无一例反悔。
2011年6月,李建敏被湖北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员,2012年6月被省司法厅记个人二等功一次;2013年被评为“襄阳十大法治人物”、2014年被授予“襄阳百杰·优秀政法干警”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李建敏速写“我有两个女儿:已成家立业的女儿与6岁多的医调委。”李建敏说。
人到中年,李建敏没想到,“小女儿”医调委成了她最大的牵挂。
犯傻
“说良心话,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是偶然也是必然。”
2010年,李建敏从湖北省襄阳市司法局“退居二线”。她心里透亮:忙了30多年,终可轻松快活。
没清闲几天,李建敏又被单位老领导“提起来”:牵头组建襄阳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果断拒绝——找家人商量——扛起组建大旗。
李建敏轻松过退休生活的“如意算盘”,还是被内心那股冲劲给打乱了。
“疯了”“犯傻”,这两个词,成了周围人对李建敏的评价。
2010年9月,筹备工作伊始,李建敏成了“光杆司令”“四无人员”:无人员、无场所、无经费、无办公条件。
“没一分钱、没一个人,为保持中立,办公点又不能离市区和行政部门太近,但又得方便群众。”虽然“一穷二白”,但李建敏不愿降低一丝标准。
找地,李建敏几乎跑遍襄阳的大街小巷,一听医调委的性质,为自身“清净”,很多场所直接拒绝;找人,她找了30余名退休法官、医生商量,听完医调委情况介绍,人走得只剩下3个。
“别犯傻了。”老同事、老战友们都如此劝李建敏。
李建敏就真犯起了傻。“那段日子,大包变小包,高跟变平底,走遍襄阳,找遍朋友。”回忆起那段“犯傻”日子,李建敏说得平淡如水。
2010年11月26日,李建敏终于迎来第二个“孩子”——襄阳市医调委。
现场
“小女儿”出生7天,“新兵”李建敏深夜被拉到一起重大医疗纠纷现场——
64岁老人,心肌梗塞,急诊入住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医院请北京专家给患者手术。术中,患者冠状动脉呈现老年人常有的粥样化、脆化,死亡。
老人去世,家属难以接受,30多人将遗体摆放在医院门诊大厅,拉横幅、烧纸钱、放鞭炮,现场一片混乱。
当天21时,接到电话,李建敏从家中赶往现场。
“我们人本来好好的,结果医院活活给治死了。不是这,起码能再活20年。一年只说退休金3万元,20年就是60万元。”家属“有板有眼”提出赔偿要求。
了解清楚情况,李建敏开始找机会从医学专业角度向死者家属分析病症风险,从法律规定角度强调聚众闹事危害性及其后果。
忘记了在医院与死者家属之间来回调解多少次,李建敏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院方补偿死者家属5万元,死者入土为安。
调解完毕,接到丈夫电话,李建敏才意识到已一天一夜没回家。
“越是重大的医患纠纷,越要到现场调解。你有股子亲和劲儿,别人才会信任你。”李建敏说。
第一起重大医患纠纷调解成功后,“有医患纠纷,快打电话给李主任”就成了襄阳各大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流行语”。
愤怒
调解时,李建敏也会“愤怒”。
她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愤怒”,是对一名艾滋病晚期死亡患者的主治医师。
患者死亡,家属停尸闹丧。“我当时接到电话,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李建敏说,艾滋病晚期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结果,家属为何还要闹?
死者家属:医生每次都说“病情还可以”,但这次医生离开十几分钟,病人就去世了。
主治医生:根据病情按治疗规范治疗,“尽了心还不讨好”。
抛开两边说法,李建敏反复查看患者病历,治疗方案和护理记录没问题。
“1米6,体重仅24公斤,你为啥没告病危?”凭借医师经历,李建敏向主治医生发问。
“告病危,难道她就不死了吗?”主治医生反问。
“根据病情和治疗规范应该告病危,虽不能改变结果,但你不告病危,家属就没思想准备,就侵犯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李建敏说。
最终,主治医生主动向死者家属承认错误,承担3万元赔偿。
“我语调不高,但语气比较沉。”碰到有经验的老医生不能回归医者本位看问题,李建敏就会愤怒。
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李建敏如今还摸索出就普遍问题向医院提出整改建议书,督促院方整改。
“再复杂的纠纷,只要我们工作到位了,总有办法能解决。”如今,李建敏如此形容抚养“小女儿”的秘诀。
来源 | 法制日报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刘义:武汉开发区的民调高手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刘少华 :改革开放40年,我与司法行政共成长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湖北监狱民警刘军因公牺牲 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