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王高华:拨开迷雾的“白衣法官”

湖北省司法厅官方微信公众号      讲述湖北司法故事



王高华,男,1964年2月生于湖北天门。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湖北省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负责人。


2011年,小修(化名)从某精神病医院“脱逃”,自称被强行送往精神病院接受监护治疗4年多。事后,小修被警方以涉及危害公共安全理由带回,引发舆论关注。

小修家属也提出书面申请,请求对其进行司法鉴定。湖北省人民医院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受理了此项申请。

王高华时任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接到委托后,他迅速组织相关鉴定人员集中对案情进行了分析,并排除舆论干扰,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为确保公正,鉴定过程中,王高华还特别邀请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两名专家到汉参与鉴定。

多方采集资料,取信相关人员,查阅历史案卷……在王高华的主持下,历时7天,鉴定所出具意见:“小修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建议监护治疗,定期临床评估”。权威鉴定结果公布,社会舆论很快平息。

忠于事实、客观严谨,这是王高华从事法医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30余年的一个缩影。

作为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法医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王高华还带队主持参与了多起重大事件的鉴定,作出的医学诊断和鉴定意见获得了司法主管部门及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高度认可,为案件判决和维护社会安定提供了充分、有力的法庭依据。

过硬业务能力的背后,是王高华对从事精神病学这份工作的坚定和长达30多年的坚持。

1985年,王高华从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主动报名从事精神病学专业,最终如愿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员。

“入行没两年,倒是留下一块跟了我一辈子的疤痕。”王高华调侃道。原来,精神病人常常神志不清,一次,王高华在为一名病人做检查时,对方突然发病,在他的左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时隔20多年,这块印记仍然清晰可见。

在王高华看来,和精神病人打交道,被打伤、咬伤在所难免。作为一名医者,必须更多的理解病人,多花些心思关心爱护患者,与病人耐心交谈。

“医术精湛,态度温和”,这是很多患者对王高华共同的评价。也正因此,常有患者慕名找到王高华寻求帮助。

致力于精神医学学科领域的钻研与研究,如今,王高华已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学科带头人。

在他的推动下,医院精神科得到越来越多重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筹资60万元建立了精神科专用实验室,配备最新仪器设备,精神病人住院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为了推进高校学生心理/精神咨询的发展,王高华还主办了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培训班;为增强社区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和治疗能力,使更多的精神病人获得诊断和治疗,他承办了社区医生的培训……




“砥砺前行又一载,继往开来启新程,作为司法鉴定人,我将继续发扬‘敬业求是,埋头实干,不畏艰难,勇于超越’的医院精神,为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高华说。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刘义:武汉开发区的民调高手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刘少华 :改革开放40年,我与司法行政共成长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湖北监狱民警刘军因公牺牲 背后的故事让人泪目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续辉:她为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李建敏:用责任担当使命 用奉献谱写和谐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 徐全朝: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的三重角色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丨 杨彦萍:向贫弱者播撒法治阳光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丨 林雪飞:宽严相济的监区长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丨 亢铃:一张婆婆嘴,让基层司法所“能”起来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丨 李莉:身穿警服的特殊园丁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丨 翟泽玉:用友情亲情感化社区矫正对象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 丨 鲁诚:为民躬耕在“法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