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施一公: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如何通过预聘期

撰文:施一公 Hanson临床科研
2024-09-05

Knowledge is power. Get our free daily newsletter. 

知识就是力量。欢迎订阅“Hanson临床科研”每天一篇激发创新思维的精彩推文,让科研和SCI论文成为临床工作的副产品。



关键词:施一公;Tenure Track;忠告


导言:


近期上海某高校事件,引起学界对Tenure Track(预聘制)的激烈争论。
我们昨天刊发了饶毅教授的精彩长文饶毅:预聘制不背锅!这才是预聘制的真相”
这篇文章是我看到的关于Tenure Track的最好的文章,没有之一。
饶毅教授清楚地告诉了大家:什么是真正的Tenure Track。

不排除有些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也确实听说过某些高校打着“Tenure Track”的幌子,做一些下流的勾当。


我们也不否认Tenure Track仍然有很多弊端。

Tenure Track给了没有关系但有实力青年科学家的公平机会,仍然是最好的。一位好朋友就是受益者。
他在美国读博士时,凭借在其研究领域的深入研究而发表了两篇高质量的论文,从而获得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Tenure Track;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因为他没有国内的关系,更不是某大咖的门徒;但是有实力。


我们之前发过施一公教授给青年科学家的忠告,以自己接受普林斯顿大学的Tenure Track为例,讲了自己的经历。
我们之所以再次转发,是因为这段经历告诉了我们:青年学者成长过程中,如何转正(Tenured);更告诉了我们,其主任和院长是如何帮助青年学者成长的

撰文:施一公

来源:施一公的个人博客


(图源:Princeton University官网)


尽管我可以在1997年的夏天开始普林斯顿的独立实验室,我选择推迟六个月,在1998年1月才正式报到,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完成我博士后阶段的科研工作,也让自己做更充分的准备。


尽管如此,我心里还是感觉诚惶诚恐,不知今后几年的学术生涯能否继续自己博士阶段和博士后训练的辉煌。

Shenk和Levine对我各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至今想与每一位年轻PI分享的忠告

和每一位刚刚开始独立实验室的助理教授一样,我担心自己能否顺利申请到科研基金,尤其是NIH的项目经费;这种担心对英语非母语的外国人尤其真实和迫切。1998年1月,初到普林斯顿,我对Shenk表达了这种担心;Shenk回答道,
“Yigong,please focus on your research and apply for NIH grants only when you have significant preliminary results. If you fail to obtain any external funding but are doing fantastic research, we will support you! Please don’t worry.”
Shenk的这句话打消了我所有的疑虑!只要我的科研出色,即使拿不到外面的经费,系里也会支持我!

不可否认,
每一位助理教授都对能否拿到tenure耿耿于怀;我也一样,从在普林斯顿正式报到的第一天起,就常常想这个问题,而且常常想得很紧张
在1991至1997的六年中,七位年轻的助理教授试图在分子生物学系拿到tenure;可惜,只有一位成功,其他六人都被迫离开普林斯顿、另谋他职。

Levine看透了我的担心,直截了当地告诉我,
“Yigong, think about it: getting tenure is not so difficult. If you can reproduce your track record as a graduate student and a postdoc in the next 5 years, you will get your tenure at Princeton or any other top-notch university in the US.”

如果说Shenk的表态打消了我对申请基金的担心,Levine的忠告则让我看清了为拿到tenure而需要努力的目标
Levine进一步提醒我,
“The difference is that you were alone as a grad student or postdoc. But now you have a lab full of people to help you. That’s why it should not be difficult to get tenure.”
这句话让我信心充足!是啊,我至少会有三、四个人的实验室,加上我,如果这么一批人在一起还不能重复我一个人做博士生和博士后期间的工作分量,我也太笨了,不值得普林斯顿的tenure!

Levine又对我做独立PI提出了具体建议,
Treat yourself as a super-postdoc in the lab during the first 3 years. You must work on your own projects at the bench and supervise your students. This way, you will get your research take off immediately.”
我完全接受Levine的建议,不仅天天在实验台上做自己的课题、还尽全力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做研究,科研工作很快形成局面,仅用三年就顺利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

在庆祝我顺利tenure的party上,Levine又一次忠告我,
“I know you’ve been working hard on the bench for 3 years. Now your lab is fully established, and you need to shift your focus from bench work to supervision. Some people believe, and I agree, that spend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your time on the bench work after being a PI for 5 years won’t make you fantastically successful.” 
当时对这条建议我从心里有点不认同,但回望过去十几年的科研经历,这个建议是很有道理的。


我对清华年轻PI的忠告

对每一位刚刚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或医学院建立独立实验室的年轻PI,我都会不止一次地忠告:
1)
至少要在前三年,你们一定要立足于自己是一个超级博士后,身先士卒、尽全力在实验室做研究、做自己的课题,同时帮助训练培养博士生、实验员和博士后

只要能够重复你们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的辉煌,你们就不愁在清华拿不到tenure!当然,我也有信心自己可以像Shenk和Levine一样做好对年轻人的支持工作。只要你们做的研究工作出色,即使在外面拿不到经费,清华也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们!
2)
我还告诫这些优秀的年轻人:
不要花时间去拉关系,尽全力做研究,以实力取胜!
其实,一个人的尊严、学术地位、以及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永远不可能靠拉关系获得,只能来源于自己真正的学术修养和贡献。
那些天天热衷于拉关系的浮躁科学家,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即使表面风光,事实上也会被同行(包括一些他拉过关系、关照过他的人)从心里看不起。在学术界,这永远是真理!在美国是,在中国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一样!

与所有的年轻PI共勉!



编后记:

感谢施一公教授的分享,尤其是其领导对于他的帮助和关键时候的点拨。


让我们再次复习来普林斯顿大学给施一公的两个忠告

1,Focus on your research. (Tom Shenk,时任系主任)

2,Treat yourself as a super-postdoc in the lab during the first 3 years. (Arnold Levine,前系主任、后曾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


让我们一起实践这些忠告,早成大科学家。


参考资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212-411102.html



编辑:Mark。科研助手:Henry,微信号:healsan。


点击👇,关注生物医学家


成长三部曲

给博士生的20条建议
给住院医师的八条建议
成为医学巨匠的17条原则
Nature支招:如何在“专职科研人员”或“长聘教轨副教授”时获得突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Hanson临床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