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零售业何以成为性贿赂和腐败重灾区?

董洁 36氪Pro 2021-12-25

制度永远都不是完美的,有生意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文 | 董洁

封面来源 | IC photo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发酵2天后,阿里终于在内网公布了处罚结果:相关当事人被辞退并永不录用;相关事业群总裁和HRG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记过处分。
还原事件经过,根据涉事阿里女员工透露,她是在出差跟商家商谈合作时被强行灌酒,后被商家和领导相继侵犯的。她称,自己刚到饭桌,就被领导介绍,“给你们‘送’来一个美女”,并和商家强调自己酒量特别好。
女员工的领导是淘鲜达华北区商家运营组组长,商家则为济南华联超市的领导,一个负责商家拓展,一个是供应商,一场带着“性贿赂”意味的商业谈判在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桥段。过往,地推和采购系统一直是腐败重灾区,即使到了电商时代,这种情况仍未好转,甚至有加重之势。有大厂采购人员甚至语气平和的告诉36氪,“‘性贿赂’和‘金钱贿赂’在一场不算平等的商业谈判中最为受用,大家都讳莫如深。”
“很多公司压根没人爆出来,但不代表就没有,甚至比这还恶劣。”
因为谈判成功的几率高,很多大厂采购谈合作时都会有意无意的带上几个女同事,“如果(女同事)长相或者穿得漂亮,合作方言语都会跟着轻浮”,某电商平台招商部员工告诉36氪。
他曾碰见过一次“奇葩”现象:在与一家服饰领域的头部品牌商谈入驻事宜时,对方在酒局上曾明确问,“贵部门就没有女同事或者女助理吗”?招商部领导瞬间意会,在二次谈判时,果断带上了女同事前往,并拿下了大单。虽然席间并未发生“阿里女员工被侵犯”的类似事件,但该员工表示“难免会觉得惭愧”。
“性贿赂”之外,更多的是金钱贿赂。在近些年互联网大厂通报的腐败事件中,更多的也是此类。以阿里为例,最著名的属前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受贿案。因为在聚划算工作期间,先后两次收受贿赂,总计价值53.8万余元,阎利珉被判刑7年。
类似的腐败案件还有:
2019年7月,美团发布公告称,原市场营销部总监赖某、高级经理梅某某、离职员工路某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已经被北京朝阳警方刑事拘留;
2019年底,京东商城曝出一采购经理从供应商处高价采购赠品谋取不当经济利益,涉案金额数百万元,被公安机关刑拘;
2020年2月,阿里的两位前电商小二,因为帮助淘宝商家通过申诉进而撤销处罚,并在收取好处费后分成,被开除和判刑。
可以看到,在很多互联网巨头内部,只要涉及采购或者商家运营,贪腐就很难避免,而零售业更是重灾区。
这其中的关键原因,更多是供零双方的不平等合作关系造成的。
电商时代,因为占据流量高地,电商巨头们掌握巨大话语权,渴望转型的零售商或者商家,迫不及待想要登上这艘大船,这也给公权私用滋生了土壤。在供货商眼里,和零售商内部个人进行私下交易会降低成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比如上述阿里小二案例。
根据判决书,在明知道帮助违规店铺申诉或者撤销处罚违反禁令,该小二仍与其他小二预谋,帮助相关店铺处理违规行为,并在收取好处费后分成。而如果该店铺能够成功运营,每年的营收都在百万级别。
在《互联网公司反腐,搞不好就死了》的报道中,一名前饿了么地推员工也曾对36氪称,她入职后发现,团队的其他地推人员会向商户直接提要求:想上线要先交一千到两千块钱不等。“这还不算额外给资源的费用,当时正是饿了么和美团竞争激烈的阶段,这么做显然会影响饿了么的商户数量”。因为难以忍受这样的工作氛围,她很快就辞职了。
而据36氪了解,在各大厂严抓腐败之前,一些电商网站的采购部门日子过得最为滋润,供应商经常求着采购上单子,一些采购都是自己注册公司和公司做生意以获取中间利润,一个普通采购人员甚至一年赚取40-50万很轻而易举。
“在供大于求的竞争现实面前,供应商是零售商的‘孙子’,而不是伙伴,或者朋友。如果供零关系真正实现了平等,只有傻子才愿意行贿!”
上述电商平台的招商部员工对36氪说。可现实是,这种平等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很难达成,某种程度上电商巨头甚至拉大了这种不平等。
但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电商平台也不永远都是强势方。
以此次事件为例,在阿里内部淘鲜达并不是核心业务,争取到的资源也并不多,之所以选择在饭局开始就“推销”女员工,显然淘鲜达方面有着很大的业务压力。
刚刚过去的七月,阿里刚刚完成组织架构升级,重点在于调整本地生活业务,而淘鲜达即属于该业务线下。与京东到家类似,淘鲜达的业务模式也是帮助线下零售商数字化转型,并完成线上的订单配送。这意味着其需要广泛的区域零售商接入,而济南华联超市正是一家在当地有着几十家线下商超的区域龙头。
眼下同行业的竞争者中,京东到家、美团显然属于第一梯队,京东到家在很早就打通了沃尔玛、永辉这些京东系的资源,而在内部淘鲜达也面临着饿了么同城业务的内部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平台和众多大牌商家之间。据一位天猫的运营人员透露,长久以来对于大品牌天猫都是“跪舔”,“大牌带来的流量和生态资源都是无可比拟的,(天猫)为此不惜可出各种优惠条件,比如降低佣金抽成等。”
当然大厂也不是没想过堵住这些漏洞。一家本地服务公司此前接受采访时就告诉36氪,他们曾让人假扮成供应商,试图用高档礼品买通一个采购部门的员工,那个员工也欣然答应了会“想办法”。但等反腐人员拿出证据时,却被员工反咬一口,“事情最终闹到创始人那里,折腾了很多天,最后答应了他一些条件,也给了补偿,才终于让他离开公司”。
最近几年,各家互联网巨头,尤其是涉及采销和商家经营环节的平台都设立了严格的反腐机制。阿里在收购饿了么后,也进行了一场至上而下的整肃。“对底层的地推部队则讲究方法论,例如每天近乎洗脑似地告诉他们,不能喝商家的水,不能吃商家请的饭,收到十块钱的手机壳也要上报”,一位前饿了么员工告诉36氪。
但正如一位电商平台的商家所说,“制度永远都不是完美的,有生意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生意之外,更要克服人性的弱点。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官方账号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