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熊孩纸”身后的“育儿重症肌无力”妈妈
文:小巫
图:来自网络
1
个案专场实况:
抓不住、抱不稳、听不见的娃
(学员韩小妞记录)
前年暑假在北京举办的小巫家庭联结力工作坊,最后有一整天的个案专场,学员可以观摩。那天,有一位妈妈带着她六岁的儿子来参加。
通常在正式开始之初,小巫会点燃屋子中央的蜡烛,念一首史泰纳的颂词。但那天这个过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个六岁的孩子不能安静地让成年人完成开场仪式,而是一会儿抢走了火柴,一会儿又抢走了蜡烛桌子上摆放的物品。
小巫让妈妈稳住孩子,妈妈就对孩子说了无数遍:“宝宝不要拿东西,把东西还回来。宝宝安静别动,别拿走火柴,老师需要火柴,火柴是老师的,我们不可以拿。”等等。语气蛮微弱的,有点儿像讨好孩子。
这都不管用,妈妈就又换了几种语气,要么温柔,要么坚定,有时候还挺强硬的,有点儿威胁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就像是失聪了一样,完全听不到。妈妈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却很难捉住孩子,更不要说控制住孩子的肢体。
小巫当时对妈妈说:“他听不见你说的话。”她建议妈妈先搂住孩子。但妈妈的怀抱好像是漏的,臂膀无法控制住孩子的肢体;而孩子虽然瘦弱,肢体却好像十分有力。妈妈的所谓怀抱就是两根木棍一样的胳膊,没法把孩子包裹住,孩子一扭身就挣脱开。妈妈刚抓住孩子,孩子一个鲤鱼打挺又跑掉了;妈妈就哈着腰跟在后面,满屋子绕圈儿。
颂词念不下去了、火柴没了、蜡烛也吹灭了。这孩子不断地给我们捣乱,把火柴盒里的火柴倒到地上,把桌子上的物品扔到地上。每一次小巫让妈妈用力地抱住孩子,但妈妈仿佛没有力气,无论如何也抱不住孩子。
后来好不容易把这个环节完成了,坐下来开始做个案。第一个就轮到这对母子,小巫对妈妈说,“你平时和他怎么相处就怎么来,我现在就想看看你们平时是如何互动的。”
这位妈妈就试图让孩子跟她一起坐在小巫面前的椅子上。她拿了一本故事书说“宝宝我给你讲故事吧”,故事书打开了,孩子却哧溜一声从凳子上滑下去了。妈妈要把他拽上来,孩子又滑下去了。反反复复几次之后,孩子终于不滑下去了,但是他又直接趴在椅子上了,就像是一只软体动物一样,没有办法直立地坐在凳子上,要么爬、要么跑、要么就瘫倒在地。
妈妈中间还试图继续念故事,但是孩子已经开始满场绕圈跑了,把蜡烛又给吹灭了。妈妈就又在后面哈着腰,但始终离孩子有半步的距离。即便是抓住了,也像是抓住了一只小泥鳅。
这个时候小巫已经观察完孩子了,就让妈妈把孩子带到房间外,把他交给爸爸,好让我们成年人继续交谈,这些交谈是不能让孩子听到的。但是这个孩子依然坚持回到教室里。因为教室是酒店会议厅隔出来的房间,没有锁,无法把他锁到门外,他不断地跑回来,妈妈说什么他都听不见。
他就在教室里面爬来爬去,妈妈不停地抓也抓不到,说也不听。后来妈妈好像真的累了,也很无助,站在门口,说了一些“宝宝你跟爸爸出去吧”,我听不清楚,就是模模糊糊的。
小巫跟妈妈说,“你这样跟孩子说话,他根本听不见你”。妈妈又提高了嗓门重复说了一遍,但依旧无效。
这个时候孩子爬到了观众席后面狭窄的过道里面,小巫立刻过去抱住了孩子,她把孩子紧紧地搂住,靠在墙上,脸贴着孩子的脸,在孩子耳边很近很近的距离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只见孩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乖乖地自己爬出去了。
此刻观众席表示无比震惊。
回过头来,小巫又跟妈妈说:“孩子的听觉和触觉是联系在一起的。你的声音很飘,我说他听不到你说话,并不是让你提高嗓门。这个孩子是必须触碰到他,他才能听到;而且要紧紧地抱着他,给他紧紧的包裹感。”
反正孩子终于走了,大家都狂舒了一口气。小巫又开玩笑说:“这要是放到平时,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啊。”
隆重鸣谢回忆起这么多细节的韩小妞同学!
2
小巫谈“育儿重症肌无力”
这个孩子并不是听力有问题,而是典型的触觉发育不良导致他听不见妈妈说的话。
我在现场反复确认这一点之后,碰上一个机会,过去搂住孩子,跟他耳语“我们现在要上课了,你出去跟爸爸玩儿吧,妈妈待会儿就出来。”仅此而已。
触碰让他回到了自己身体里、唤醒了他的注意力,也让他听见&听懂了我的话,并且很乐意配合。
上周公微《打妈妈的孩子被什么雷给劈了》里讲到:触觉直通听觉,话语即触碰,共情即共振。这个孩子的情况,既是一个很简单的印证。
回过头来说这位妈妈,她已经参与了前面三天的家庭联结力工作坊,期间她提出来孩子的案例。我当时初步判断孩子是触觉发育不良,建议妈妈多给孩子做抚触按摩。
妈妈第二天告诉我,她回家给孩子按摩了!一边说一边用手示范她的按摩动作。我发现那个动作并不是按摩,而是抓和捏,任谁被这样的手法碰到都会不舒服。我就问妈妈,你有没有被按摩过?她说没有,于是茶歇期间我就让主办方朱静老师给她做一下按摩(朱静老师是养生主灵性按摩的高手)。
没想到,朱静刚刚按了她两下,这位学员就崩溃了!
只见她转过身来打朱静的手,不是很用力,就是不停地去打,噼里啪啦的打,边打边哭。然后她冲了出去,跑到另外一个地方趴在墙上放声大哭。哭了一会儿她又跑回来,来找朱静,还想让朱静给她做按摩。
相信大家听了这个故事都能看出来:这位妈妈从来没有接受过爱的触碰。她自己的触觉发育就有问题,在第一次真正得到爱的触碰的时候,整个人就崩溃了。(很可能她曾经在触觉方面遭遇过创伤,尤其是暴力侵犯,我们的个案现场不涉及这部分,因而没有采集这方面的信息。)
这对母子再一次反应出来一个普遍现象:很多父母,都患有“育儿重症肌无力”。起因在于成年人自身感官发育有碍,导致孩子感官发育随即不良;可以想见,双方感官都没发育好的亲子互动,难免各种一地鸡毛。
最普遍发育缺失的感官,就是触觉。
触觉是一个全方位的感官,或者说多方位的感官。其他感官基本上各司其职,而触觉却渗透到很多感官当中,仿佛其他感官的一个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史泰纳博士在最开始讲述感官时,没有包括触觉,因为它其实不能与其他感官并列。)
生命觉、运动觉、平衡觉、嗅觉、味觉、视觉和温度觉这七个感官,都需要触觉的配合,也都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同时,触觉影响听觉、影响理解力。
可以说,触觉是最基础的感官,它的发展影响其他诸多感官的发展。
3
触碰即沟通,关系即共振
当一位母亲因触觉问题而导致上述七八个感官都发育不良时,她就无法细致入微地体察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也无法为孩子提供温暖、安全、接纳的养育。她甚至连有心灵热度的身体拥抱都做不到,又谈何心灵层面的抱持呢?
一个孩子,得不到身体和心灵两个层面充满热度的拥抱,得不到关爱、保护、包裹、确认,就会“刷不到存在感”,严重缺乏安全感,无法感知自身与世界、与他人的界限、现实和共鸣,表现得要么超级敏感要么超级迟钝,会对他人说话充耳不闻,会表现得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理解力和同理心、爱发脾气、喜欢“打人”甚至带有“暴力攻击”倾向,另外还会有学习方面的问题,乃至比较频繁的自慰现象,等等。
当今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官发育不良,或者说,很多孩子的“问题”行为都源自感官发育不良,尤其触觉。遗憾的是,大多数教育者和广大父母对这个现象认识不足,总是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是需要通过沟通和说教来纠正的。
《发展健康的生命之锚——十二感官(上)》核心板块的第五节课《触觉:健康生命的出发点》列举并解读了触觉的十六条特质,这里剧透一部分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内容:
…人体是一件乐器,所以我们总是说每个人都是音乐家,生命既音乐。宇宙的秘密都隐藏在音乐里面,即隐藏在我们的身体里。
可以这样画一幅画:头和躯干是乐器的主体,也就是共鸣箱所在之处。从这个意义上,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我总是在强调姿态的重要性。肌肉、肌腱和韧带就是乐器上的弦,而运动的模式就是身体这件乐器演奏出来的旋律。
当触碰的时候——不管是我们主动去碰什么,或者我们被什么碰到了——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共鸣箱/共振器。对触碰的不同品质会做出不同呼应:是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还是光滑的?是锋利的还是不锋利的?是软的还是硬的?等等等等。
这种振动贯穿了整个身体,而我们的心魂永远都会参与到任何生理性的变化过程中。
德国人智医生翰宁·科勒说:触碰时,我们的心魂在聆听外界在我们身体乐器上弹奏的音乐。这个感觉越细腻,越隐蔽,这一点就越明显。
我看到翰宁·科勒医生这句话时,是在我们学校的人智学读书会里,一位成员是学校的小提琴老师,她突然激动起来,说“我对这一点很有感受,下次读书会我展示给你们看!”
下一周读书会相聚的时候,她拎着小提琴来了:“当我拉一根琴弦、一个音符时,如果音准是准的,你会看到其他琴弦上跟它同频的地方产生共振。”
她拉出一个音符,我们马上听到该基本音符的泛音,非常美妙。但是如果她拉的音符不准(跑调),其他的琴弦就不会发生同频共振,我们也听不到泛音,而是不和谐、很难听。
触觉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共振。而且,只有天然的物质才可能发生共振。人工制品尤其是塑料制品不会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引起任何共鸣或共振,而是恰恰相反。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中充满了塑料制品或塑料玩具,会让他的触觉发育滞后。
歌德馆医疗部长葛欧格医生说,无论是爸爸、妈妈、医生、老师还是护士,我们和孩子的相遇是一种身体化的相遇。因为只有相遇双方的身体同频共振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这种相遇。
新生的小宝宝在感受到妈妈说话时,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随着妈妈的声音产生共振。但是如果他身边有很多噪音,这种共振就无法发生;只有当这种共振发生的时候,小宝宝才能听到妈妈说了什么。
当两个人在心魂里真正相遇时,彼此的身体也会产生一种共振。比如当我们听到美妙的歌声,如果是在真正深入地倾听,几分钟后我们的呼吸就会调整到与歌唱者一样的节奏。对于一个小宝宝来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振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我们都知道,被遗弃是一个孩子可能经历的最严重的伤害。当小宝宝充满喜悦地去看他的爸爸和妈妈,而妈妈这个时候正在看手机,或者爸爸正在忙着回复电子邮件,宝宝就会感觉自己被遗弃了,跟父母之间的共振亦随之减弱。久而久之,母婴之间或亲子之间的共振会完全消失。
现代科学对围产期的研究还发现:围产期妈妈心魂里体验到的一切对胎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共振,而且这种共振不止是对妈妈内在心魂的体验,还有物理性的共振。如果妈妈总是带着手机,而手机离胎儿很近,那胎儿也会对手机产生共振;手机离胎儿越近,孩子出生之后就更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的倾向。
这种通过触觉而发生的共振和共鸣体验,就是在对我们身体的乐器进行微调,fine tuning,不单止是在细微地调,这个fine也表明好好地调,很微妙地把它调好,帮助我们开发理解力和共情力/同理心。
中文和英文对这一点都有同样的词来表达,就是什么触动了我们,touch。我们的语言蕴含了很大的智慧!我被触动了,被touched,I am touched,这是触觉层面发生的:被打动了、被触动了。
跟我时间长的学员、或者看我的公微比较仔细的学员,会比较熟悉我一直在讲的一段话:我们说话对孩子就是一种触碰,就是在影响孩子的触觉。如何用我们内在和外在的声音触碰孩子,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触觉发育,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魂和智力方面的发展。
是的,触觉即沟通,沟通即触碰。我到底是碰你、还是不碰你、怎么碰你,都是沟通。触觉发育良好的孩子会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触觉发育不好的孩子呢,沟通能力也就免谈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孩子(甚至一个成人)的行为举止比较简单粗暴,甚至是没礼貌、粗鲁、不体贴、不善解人意,说明他的触觉不那么细腻;而缺乏细腻的触觉,他也就没办法细致入微地体贴他人,也就缺乏共情力和同理心了。
鸣谢Jessie X整理课程录音!
4
简单实操疗愈“育儿重症肌无力”
纵观多年来的经验,可以说:在每一个“熊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位“育儿重症肌无力”妈妈。
有趣的是,每当我听完一位妈妈在育儿方面各种苦恼的倾诉,都会提议她先去做个spa,涂油、按摩、足浴、芳香疗法,喜欢哪个就去做哪个。先放松下来,在触觉滋养中,找回自己、回到现实。
因为触觉即现实觉。在四个基础感官里,触觉是唯一与外界有物理性实质接触的、能够向我们证明自身与外界的物质存在。(《发展健康的生命之锚》课程记录)
每一个在育儿方面遭遇困扰的妈妈,都面临着很多期待、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些期待和压力可能来自婆婆、配偶、老板、同事、亲友……当外界的压力进入妈妈的心魂时,混乱的振动也会导致妈妈和自己失联、和宝宝失联。
皮肤或者内心长期缺乏温暖的拥抱和滋养,缺乏爱的抚触,成年人也会跟自己失联、跟现实失联。而一个简单的按摩,即可通过触觉让我们找回I AM、我是、我在;确认自身的存在感,是增强内心“肌肉”力量的第一步。
当然,“育儿肌无力”是多方面因素和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做做spa就能完全疗愈。只是,定期给自己独处时间、做一些关爱自己的活动、让自己得到滋养,是疗愈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他的疗愈手段,要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尤其是感官发育不良的诱因,比如触觉发育不良的诱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围产期创伤、剖宫产、非母乳喂养、母婴接触不足、超级敏感体质、缺乏关爱、被拒绝、寄养、遗弃、暴力、性侵,等等,或许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也需要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
翰宁·科勒医生告诉我们,脑细胞和皮肤细胞,是从胎儿同样的干细胞里面发展出来的。皮肤饥渴,会导致头脑饥渴、心灵饥渴,所以说,触觉乃健康生命的出发点。
延伸阅读:当老天送我一个超级敏感高需求娃
半个月治愈咬指甲N年的娃,点解?
班班后记
“育儿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典型状态,即便没到“重症”的程度,每个人的感官发展往往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成长难免有缺憾,而当我们成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偏偏我们自己没有的,却很难给到孩子。
滋养孩子的感官,从疗愈自身开始——小巫养育学堂12月隆重推出《发展健康的生命之锚——十二感官(上)》核心板块,这是一套体验式、实践式、沉浸式的课程,跟随课程中的讲解和练习,你可以重新发现自己的触觉,如何伸出千万个看不见的触手感受和解析着外界的信息;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觉,知饥饱、知困馁;重新发现自己的运动觉、平衡觉,如何感知上下远近,如何在脑海中建立三维定位,接球抛球救球时是凭什么做出判断和动作的,在教室、礼堂和户外时身体的感受有何不同……
人类的身体,设置何等精妙,每一个感官都慷慨又精微地帮助我们脚踏实地生活在大地上,失去任何一个,生命就少了色彩。
一起进入十二感官的神奇世界吧,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专享限时六折优惠将持续到圣诞节后的12月26日!
新添免费宝藏:视频号!
想听小巫老师聊什么,
欢迎在视频号下留言!
想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学堂?
三步操作很简单
1.扫描左边二维码,开通超级会员,享受全场六折&多种福利;
2..扫描左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13410869061,联系小巫养育学堂班主任鱼游游老师,出示开通会员记录,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VIP学员群;
3.开始任意选课、听课、实践、写作业,与其他学员交流,与小巫老师互动,并留意学堂新添课程、答疑专场和其他福利活动的动向。
早加入,早受益,六门公益免费试听课程+十四门核心板块+已有四门全新精品课程(后期还会陆续推出更多)等你来!
学堂课程一经订阅,可无限回听回看,同时给到每位学员强大的后盾支持,除了实时群聊讨论,还有以下馈赠:
01
授课老师亲领核心板块答疑专场:免费!
02
小巫额外四次综合答疑专场:免费!
03
每月一次资深老学员带领消化讨论会:免费!
04
心理学专家带领《看电影聊成长》专栏:免费!
05
资深老学员带领《无条件养育》读书会:免费!
更有VIP群内小巫老师随时空降互动,仅须¥899元,大咖陪伴一年!
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学堂,成长和收获从此刻开始!
— END —
还有五百余篇精彩文章,请进入公微查看~
微信平台博主简介
关注小巫养育学堂
关注小巫微信公众号
小巫,美籍儿童教育专家,人智学者,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华德福学校联合发起人兼特约顾问;国际人智医学学士后培训(IPMT)讲师兼项目发展顾问;开创艺术养育父母培训课程,创办小巫养育学堂网络课堂,创立家庭联结力亲子互动模式;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等十余本畅销书,累计销售百余万册;开发家庭联结力、儿童成长力、放飞想象力等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学员逾百万人次;当选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
微信改版 想要常看 勤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