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CA研讨】专家献策:通过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缓解气候变化并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9年11月18日下午,洞见2019年第六期研讨在北京渔阳饭店举行。研讨活动以“通过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缓解气候变化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与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鸣、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暂代)洪腾(Babatunde Ahonsi)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Vincent Martin)出席研讨并致辞。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粮农组织总部项目官员克里斯蒂娜·埃尔德瑞赫(Cristina Alderighi)女士围绕多边机制和伙伴关系缓解气候变化做了主旨报告。
全体合照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副代表马哈·艾哈迈德(Maha Ahmed)女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靳乐山,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玛利安·萨义德(Mariam Saeed)女士,中德可持续发展中心德方主任、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与世界领域协调员哈根·埃特纳(Hagen Ettner), 中国境外农业开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昕玮女士, 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主任李宇彤女士等六位中外嘉宾参与了研讨。
研讨嘉宾合照
辛贤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但人类对其的认识近几十年来发生了转变,从认为其是一个外部因素、不受人类行为控制转而认为其是一个内生变量,既受到人类行为的影响,也影响着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所有人的生活。他认为,粮农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在缓解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国政府在这一议题上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致辞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合作起来,总结气候变化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暂代)洪腾(Babatunde Ahonsi)指出,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对于任何国家,任何人来说气候变化不是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在全球化的时代,需要每一个国家和个人采取切实行动来实施《巴黎气候协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一直以来都遵守《巴黎气候协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经济方面也是一个典范,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可以兼得的。未来,期待和中国加深我们的伙伴关系,在环境可持续性、气候变化减缓和复原以及中国投资的全球倡议方面进行合作。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暂代)洪腾(Babatunde Ahonsi)
马文森代表在致辞中坦诚地表示,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难题。虽然全球在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目标上(如减贫)取得了进步,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虽然全球粮食产量在增加,但是粮食作物品种却下降了30%,牲畜品种也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视角,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缓解密切相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工具和平台。但我们需要加强合作,走上正确的轨道。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Vincent Martin)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鸣在致辞中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与粮农组织开展的南南合作形式合作形成了较为熟悉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发展。目前中国粮农组织和受援国建立了三方合作的南南合作多边机制,以及以知识共享、技术援助为核心,以派驻专家能力建设为模式载体,采取“授人以渔”的方式着力提升东道国自我造血功能,为全球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加强南南及三方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中国也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其他的伙伴一道利用南南和三方合作的重要平台,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效益,谱写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的新篇章。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鸣
李小云教授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与很多全球性议题不同,因为不会对某一个国家造成单独的影响,但相反,一个国家的排放有可能对整个大气产生影响。因此谈到气候变化的时候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国家减排,而其他国家没有行动的话全球层面进展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国际合作,需要多边机制来协调各国的行动。同时我们看到有12个经济体排放了全球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这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部分由少数经济体排放,他们应该在减排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现状是少数发达国家试图逃避责任。他最后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两个领域的行动。首先是推进技术创新,适应气候变化,这对于小农、贫困人口特别重要;第二才是气候变化缓解,特别需要考虑更好地利用多边机制、区域平台来协同推进。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
在专题讨论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联合国机构、研究部门、传统援助部门、私有部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在其中所做的贡献、采取的创新方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提供的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南南合作、三方合作为缓解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了多项选择,需重视市场机制、技术创新、知识分享,以及合作伙伴搭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次研讨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主持。来自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非发展基金等部委、国际机构、科研机构、私营部门约100余人参会。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
“南南合作/国际发展合作洞见”是2018年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发起的一个对话栏目,针对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前沿和焦点问题展开,尤其关注与发展金融、发展知识、发展合作和发展治理相关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减贫、社会转型等领域,期待通过对话和交流,展现该领域前沿观点、实践探知和经典议题。
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
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支持下,学院作为高校国际化业务平台,旨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学科优势和资源,基于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长期工作基础之上,在农业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南南合作的落实。
相关阅读
【CISSCA研讨】“发展合作的未来:挑战与机遇” 中国与国际发展公共讲坛在京举办
【CISSCA研讨】戴维·赫尔姆:推动有效发展的三因素:情境、能力和联盟
【CISSCA研讨】戴维·赫尔姆:解读全球发展:从“大时代分流”到“趋同性分野”
【CISSCA】CCTV中文国际频道播放我校中坦农业合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