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GA】 合集1:新冠肺炎对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带来的冲击和重塑
引言
2020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现已呈现全球暴发的局面,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不仅危害了全球生命安全、公共健康和粮食安全,还给世界经济和产业链带来强大冲击,还深刻影响了全球化的方向和政治经济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全球化的历史、回顾中国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架构、总结各国抗疫经验与教训、剖析公共卫生和粮食安全之间的链接,并推进人类安全、风险防范等新型国际发展议程和南南合作框架。在此过程中,社会科学研究者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学院的教授们围绕上述议题发表了15篇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李小云
全球抗疫战:新世界主义的未来想象
摘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传播,中国在全球抗疫战中积极进取,西方国家对新形势进行调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但加速重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对人类公共卫生体系及生命价值构成巨大冲击,而且也对既有的东西方文化价值及发展模式的构成挑战。疫情之下,浮现在东西方舆情表面的是汹涌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及意识形态偏见的喧嚣,而其背后,则指向人类社会的价值和道路选择问题。疫情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也将给全球治理带来大变局。后疫情时代的共治格局需要西方践行多元主义,让渡部分文化空间,从而实现世界主义成为“世界”的世界主义;而中国则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下,探讨更多新的理论和思想,与西方的世界主义价值相对接、相融合,创造出新的世界主义。
原文:
1.李小云《中国抗疫援助:国际发展合作格局加速重构的标志?》光明网 2020.04
2.李小云《全球抗疫战:新世界主义的未来想象》文化纵横 2020.04
樊胜根
预防禁出口政策与恐慌性购买引发粮食危机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共卫生和粮食安全的关系尤其紧密。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可能受到威胁。到目前为止,尽管全球供应与中国库存充足,但随着新冠病毒在非洲、南亚和拉丁美洲迅速传播,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况且沙漠蝗虫和秋天粘虫也正持续威胁着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由新冠病毒带来的各国政府的恐慌性出口禁令和人们的恐慌性购买有可能大规模破坏全球食品贸易和市场,进而导致粮食危机,并进一步加重贫困、饥饿以及营养不良的弱势群体的脆弱性。
为此,全球和国家层面应采取一些紧急行动。首先,需要保证地方一级的供需平衡。其次,必须确保保持开放的销售渠道以确保下一季的粮食生产。第三,为弱势群体提供最好的保护为弱势群体提供最好的保护。第四,政府还需要增加公共支出,并出台积极政策,优先考虑健康,食品和粮食生产。此外,促进全球贸易平稳发展,联合国机构、多边开发银行、捐助者和民间社会进一步提供大量财政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也同样重要。同样,在采取预防粮食安全危机的行动时,各国与国际社会不仅需要学习以往的疫情应对经验,保持销售增长的创新方式,也需要建立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疾病的保障措施。
原文:
1.樊胜根《Preventing global food security crisis under COVID-19 emergency》CHINA DAILY 2020.03
2.樊胜根《Stop panic buying and export bans to prevent a food crisis》CHINA DAILY 2020.04
徐秀丽
全球抗疫援助凸显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关系
摘要:在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后,不管是从时间节奏上看,还是从空间互动上看,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援助往来都已超过了经典意义上以北半球国家提供给南半球国家为主、单向给予的国际援助传统关系,而呈现出更为多线、互助的全球新团结精神,“全球社会”也因此而生,从此意义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援助“已很难概括当前全球抗疫的国际实践,因此,需要跳出原有思维框架,重新审查和界定”援助”的理念、行为规则和管理规范。
在此观察之下,抗疫经验的跨国分享逐渐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个公共产品,但鉴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在分享抗疫经验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抗疫经验平行分享的原则。第二,注意讲述普通人抗疫的日常,凸显生命安全的重要性。第三,注意分享新型领导力的实践。第四,注意分享主体的多元性。
原文:
1.徐秀丽《面对新冠肺炎,国际发展能贡献什么?》光明网 2020.02
2.徐秀丽《无人独处孤岛:疫情中对全球化的思考》澎湃新闻 2020.03
3.徐秀丽《中国抗疫经验的全球分享需要注意什么?》中国网 2020.03
4.徐秀丽《全球携手抗疫,“援助”难以概括》环球时报 2020.04
唐丽霞
新冠肺炎疫情将重塑全球卫生治理体系
摘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将会重塑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将会让全球各国更加重视健康和卫生问题,从而加大投入力度。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将会迫使全球卫生治理体系重新审视重点领域,传染病防治需要重新加以重视。第三,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损失严重,对于未来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资金投向有可能会产生影响。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将会迫使全球重新审视国际多边机构在全球公共问题上的作用,更加重视多边机制的功能。最后,新冠肺炎疫情也将会迫使全球重新审视国际多边合作的内容,更加重视发展经验和行动的分享。
原文:
唐丽霞《新冠肺炎疫情将重塑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光明网 2020.03
张传红
加强南南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深化全球卫生合作
摘要:卫生合作一直是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加强南南公共卫生安全合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第一,南南卫生合作要围绕防范全球重大卫生安全事件为重点进行合作,避免灾难性公共卫生后果的威胁。第二,倡导建立南南公共卫生合作互助机制,加强重大卫生安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合作,避免因恐慌造成的不必要的链锁反应及经济和社会损失。第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合作,共建合作研发机构。第四,需要认识到全球卫生安全议题不仅跨越国界、而且还是一个多学科的议题。最后,积极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和有效治理模式,发挥大国作用。疫情之下,中国不仅要继续防控国内疫情,还要继续支持各大国际组织的领导作用及协调作用,同时也应倡议成立新冠肺炎国际医疗专家组,进一步深化全球卫生合作。
原文:
1.张传红《进一步加强南南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光明网 2020.02
2.姜志达、张传红《深化全球卫生合作、分享抗疫经验、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日报网 2020.03
董强
中国公益组织参与全球抗疫的意义
摘要:当前,肺炎疫情已进入全球蔓延阶段的时期,中国在抗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全球抗疫的意义远远超过医疗援助的本身,创造了多个历史性的突破。首先,全球抗疫标志着中国公益力量走向全球,中国开始形成公益的全球伦理观,这也意味着发展模式多元化时代的真正来临。其次,以马云为首的企业家抗疫捐赠代表着中国的公益开始承载起民间外交与增强中国软实力的责任。第三,援欧抗疫标志着中西方长期失衡的权力关系步入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最后,这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现代的弘扬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
中国公益的海外之路尽管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中国将会与西方和其他地区共同重构全球发展治理,也将会在全球层面形成中国独特的公益形象:在造福世界的同时,展示中国独有的发展经验与伦理。
原文:
1.董强《马云全球抗疫捐赠显著提升中国公益的国际影响力》
凤凰网 20020.03
2. 董强、李小云《我们可能都忽略了“援欧抗疫”的深层历史隐喻》文化纵横 2020.04
陆继霞
突发疫情下,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做什么?
摘要:为了将来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建议针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等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从以下议题开展研究:第一,突发疫情对社会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别对疫情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社会组织在应对突发危机中的角色与作用,以及如何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路径和方式,使其更大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第三,疫情危机对不同类型弱势群体产生的影响。第四,政府应对疫情公共危机的治理能力与挑战。第五,公众对突发性疫情的认知与行为研究,这有助于今后应对公共危机相关的政策干预。 第六,疫情公共危机下的社会心理,这有助于今后通过心理干预更好地引导公众的社会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七,疫区人们和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经历和体验。可以从心理上预防隔离所带来的心理和社会伤害,减少社会风险。
原文:
陆继霞《突发疫情下,社会科学工作者可以做什么?》新京报 2020.02
徐进
人类安全应成为G20特别峰会和全球治理的优先议题
摘要:从一战到二战,主导国际合作的主要理论假设是,人类的和平需要在经济的发展中取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天的全球治理。在人类的科技和经济达到高度发达状态的今天,非经济因素的全球挑战越来越多,但是有关该议题的全球探讨和行动却仍然很少。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我们关于全球性议题的新启示,即在G20会议召开之际,世界各国的领袖们需要重新审视全球治理的基本价值,需要将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安全作为21世纪以后全球合作新的内容,应将涉及到人类安全的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议题,如全球公共卫生,并将这些领域作为全球治理的优先议题。
原文:
徐进《危机时刻,人类安全应成为G20特别峰会和全球治理的优先议题》光明网 2020.03
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CIDGA)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其过去几十年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发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之上,于2020年组建的校级跨学科、跨学院、围绕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相关学科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校级新农科建设平台。面向国际前沿,秉持全球视野。
整理:赖毅琼
编辑:邢喜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