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公园:一场地形感知之旅 / Lab D+H
设计团队:蓝皓、梁嘉惠、刘志刚、凌齐美、陈志华、叶婉璐、邓文欣、袁喆依、熊铮铮△ 漫公园 摄影:吴清山
漫公园,是一座以丰富的地形调动人们感知的社区公园。漫公园的设计,是一次回归空间的设计实践,通过对地形的塑造,为置身其中的人们带来多重感官的体验乃至情感的交流。无论是盘旋的流水地形,还是折叠的儿童乐园,无不在激发人的多重感受(触觉、视觉、听觉、嗅觉)。无论是微微起伏的草坡地被,还是桥下可通行的下沉剧场,无不在促进空间与身体的对话。△ 总平面图 ©Lab D+H
作为未来社区中心的商业建筑,以东西向为轴线,向南北两翼展开,两翼100多米,中轴距离社区道路不到30米,形成强烈的古典对称格局。对于这个狭长的建筑前广场,我们希望景观在空间尺度上与建筑是平衡的,但它不应该只是一个附庸建筑形式的景观空间。商业立面的展示要求与狭长地块的尺度限制反而激发了我们去探索如何用纯粹的“空间”来呈现空间,空间在这里回归到它的本质:尺度、高差、动线以及氛围质感,“行为”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 建筑围合出半月形状的街道公园 ©Lab D+H△ 地形下凹形成下沉空间 ©Lab D+H
△ 各种活动在场地上漫延 ©Lab D+H
△ 各种活动在场地上漫延
这种各维度整体融合的感觉,称之为“漫”,它可以是行为上随意洒脱的散漫,也可以是空间上不受约束的漫延。设计方希望这个空间不要被功能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少一些目的性,多一些漫无目的的本能。△ 下沉空间的广场里可以嬉戏的微地形水景 摄影:吴清山
△ 地形形成微缩的峡谷 摄影:吴清山
一座飞桥跨越场地,直抵商业中心,俩侧下沉空间各有不同。一侧是蜿蜒的步道伴着小溪,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引导人们在场地上穿梭漫步。另一侧步道盘旋而下形成广场和户外坐阶。无论是材质的选择还是种植的塑造,都在强调空间整体的流畅感。
△ 从桥上看向北侧的小丘与图书馆 摄影:吴清山
在北区折叠公园的设计中,刻意减少儿童器械的使用。希望通过折纸般的地形鼓励儿童手脚并用,以身体感知大地。孩子们可以奔跑攀爬,可以躲猫比赛,自由自在地决定怎么玩。
在公园的中轴上,把雕塑和户外剧场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是整个社区的标志物,也可以是居民聚集举办活动的场所。它与公园一道宣示着一个社区开放与包容的决心。△ 不同坡度的折叠地形具有不同程度的挑战性 摄影:吴清山
△ 公园里嬉戏的孩子 摄影:吴清山
万科金坛公园大道项目位于常州金坛区华罗庚科技产业园,紧邻滨湖新城。在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理念下,这个四十万平方米的巨型社区,将通过一系列开放街区的形式与城市对话,而本项目将是这个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主要包括南侧商业街的街道花园和北侧的街心公园,前期作为先行区开放,后期将成为社区永久的公共空间。
△ 雕塑的表面像哈哈镜般的效果 摄影:吴清山
THE END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小编微信:jingguanzhuanji 注明来意,欢迎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