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看见彩虹的声音了吗?你看见爱了吗?

郝景芳 童行学院 2019-11-30


2017年10月,我们从文章《郝景芳:打开眼界一定要周游世界?我更相信这100本书的力量》开始,正式开启了童行100本书单的亲子伴读课程。


我们从每一个孩子都好奇的“我是谁”出发,探索自我,探索我们所在的世界我在哪里”。今天开始第三辑“我如何看世界”的学习,从别样视角,了解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


大小朋友们,请跟随童行,把世界带到孩子眼前,一起看自然风光,看城市人文,看历史过往,看自我人生。


🌎伴读课程每周在本公众号首发,你可以点击菜单栏的【童行课程】,获取最新伴读课程,以及童行所有线上课程。



有一个秘密,是我在大学时才赫然发现,那就是:大自然其实没有“颜色”。


这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从何而来呢?从颜色的本质而来。我们看到的颜色,是不同频率的光子:红光频率低,黄光频率高一些,蓝光频率更高。


这听起来很自然。但更为重要的事实是:世界上的光子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还有大量大量大量光子,我们看不见。


比红光频率再低一点,我们就看不见了,频率更低的光子就是无线电,我们觉得是透明的;

比紫光频率再高一点,我们也看不见了,频率更高的光子就是X光,我们还是觉得是透明的。


宇宙中亿万光子,99.99……%以上都没有颜色。


那么有颜色的光子有什么特殊吗?为什么世上绝大多数光子都没有颜色,只有这一小群有颜色?答案是:它们完全不特殊,它们只是最最普普通通的一小群。


而秘密在于:它们的颜色,是在我们眼睛和大脑里出现的。


人类的眼睛,能对某些光子产生反应,将电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又编码出识别的方法——那就是颜色。颜色是在我们头脑中出现的。人类眼睛对光子的识别也完全不是精确的,只有对红绿蓝三种频率敏感的蛋白,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蛋白按比例猜测出来的结果。


这就意味着,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我们自己的眼睛和大脑绘制出来的世界里。


颜色并不是世界的本质,而是我们看到的世界的样子。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这个事实意味深远。它意味着,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光子在你眼中看到的红色和我眼中看到的红色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而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这个秘密。


动物的感光蛋白和我们有很多不同,有的有两种感光蛋白,有的有四种,有的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红外光,有的对夜视更为敏感——在它们的眼中,世界是另一副样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人。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眼睛、大脑的构建,世界本无颜色,我们看到颜色。


了解到这件事,让我们反躬自省。其实带有色眼镜也没关系,能够承认自己带有色眼镜,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我们所有的认知,我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都与千百万年形成的大脑机制,以及我们自己的成长历史有关。我们看到的,也代表了我们自己。


能了解我们如何看,才能真正理解我们看到了什么。


颜色告诉我们世界的秘密。


在所有实验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生成彩虹的实验。原本透明的白光,经过棱镜,变成了七彩的彩虹。孩子们总会欢呼:“哇!彩虹!”所有孩子都喜欢彩虹,若要问他们,彩虹从哪里来的?他们怕是答不上来。


实际上,彩虹原本就在白光里。在周围一切混合的光线里都有彩虹,无论是骤雨初晴的美丽阳光,还是混沌污浊的雾霾灰光,本质上所有的混合光线都是由彩虹组成。所需要的,只是合适的光栅,让彩虹出现。


这就是看的学问了。狐狸对小王子说:“最宝贵的事物是眼睛看不见的。”这句话并不是故弄玄虚。日光存在于所有空间,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彩虹。


有很多时候,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能力还不如孩子。他们的心是开的,可以让光射入,在心里绽开美丽的彩虹。他们看到雨后的水洼,不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第一反应是“哎哟,好脏”,他们会惊喜地指着那泥泞的水坑大叫:“快看!高楼和云朵掉进水洼里了!”那一刻,彩虹在他们眼中绽放开来。


我们教孩子太多“物”的知识,却教他们太少“看”的知识。实际上,如果能教给他们如何去“看”,他们自己会发现那些“物”。只是成年人自己也说不清如何去“看”,于是更说不清如何教孩子去“看”。


真正的“看”,要先看到自己,知道自己带着什么样的眼镜在看,然后去感觉,感觉那些肉眼不可见的东西,如彩虹,如爱,如孩子的心。


此时,世界才清明起来。



主题展开


有关“看见”的知识,我们与其说是讲给孩子听,不如说是引导孩子听。


“看”的学问涉及很深的物理学、生物学和脑科学。就连成年人也未必看得懂,因此我们也无需给孩子讲很深。


这里面重要的不是提前灌输生物物理知识,而是,让孩子学会去思考:


你看见了什么?

你觉得ta看见了什么?

你看到这些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这些,都是有关“看”的元认知,也都是对观察的引导。观察是任何学习的第一步。



有关“看见”的知识,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探究如下几层:


01

别人眼中的我

我的外表是什么样?其他人如何看待我?我的感受是什么?怎样的外观是更好看的外观?


02

我眼中的世界

我们用什么器官看世界?眼睛看东西的原理是什么?不同人或动物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人还能用哪些工具看世界?


03

看见色彩

你能认出多少种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颜色混合之后是什么颜色?你觉得不同颜色反映出怎样的情绪?彩虹是哪里来的?


04

看见感情

你看到一幅画,会感觉快乐和悲伤吗?什么样的画会让你快乐或悲伤?你看到一样东西,会有快乐和悲伤吗?


最终,我们希望的是,孩子真正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也“看见”自己。福尔摩斯一般的敏锐观察并不需要特殊天赋,只需要一个人有意识、有思考,真正对世界睁开眼睛。


绘本推荐


在这样的知识框架下,我们为看见主题精心选择了四本有趣的绘本,各有特色,又各有侧重。



其中:


小龄组(3-4岁)绘本为:

[美] 南海出版社《自己的颜色》

[法] 明天出版社《动物眼中的世界》


大龄组(5-6岁)绘本为:

[德] 河北教育《神奇的色彩女王》

[英] 新星书版社《味儿》


小龄组

《自己的颜色》


这是一本帮助小龄的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绘本。


故事的主人公是孩子们都喜爱的变色龙,虽然它能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着风度多样的色彩,但它有着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它总是随着环境改变颜色,偏偏没有属于自己的颜色。


在绚丽的色彩世界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如何在寻寻觅觅中确认自己的身份?这是小变色龙面临的课题,还好,它找到了另一只变色龙做朋友,它们看见彼此眼中的自己,接纳自己的变化,并获得了真正的认同。


《动物眼中的世界》

这是一本特别有趣也特别“科学”的绘本,帮助孩子发现“他人”眼中的世界。


我们人的眼睛能分辨三种基本颜色,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能帮助我们的眼睛区分多达1000万中色彩的组合,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美丽世界。


动物眼中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很不相同,有的能分辨更多的颜色,有的能“看见”紫外线、红外线,甚至磁场,在它们眼中,万事万物的色彩、形态、远近都与我们感知到的不大一样。


这本有趣的绘本,通过孩子都喜欢的翻页设计,帮助孩子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眼中的世界。“看见”不同物种的视角,也能帮助孩子清晰的“看见”自己。



大龄组

《神奇的色彩女王》


这个故事,讲的是色彩和情绪。色彩不仅仅是我们“看见”的五彩斑斓,同时,它也传递着可以被感知的情绪状态,比如,蓝色让我们安静平和,红色让我们热烈奔放,黄色让我们觉得温暖,同时也会有焦躁。在这个特别的色彩世界里,住着玛琳达女王和她五颜六色的大臣们。


故事里,色彩大臣们会变化,会融合,有情感,有温度,而故事外,真实世界的颜色也焕发着真切可感的生命力,相信通过这本绘本,孩子们对于颜色的理解会更深一层。



《味儿》

这是一本温暖而有哲思的绘本,帮助孩子看见色彩的本质。


小男孩雷蒙喜欢画画,可是哥哥总嘲笑他的画“不对”,他想了很多办法想让自己的画看起来更“像”,但却感觉更“不对”,后来,他终于领悟到,画画要追求的不应该是形状上、颜色上的“相似”,而是“味道”,而我们本身也是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感知这个有“味儿”的世界。


这也是“看见”的艺术,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视觉本身,不是具体的颜色、形状、深度、远近,而是所有这些综合起来的整体。我们看见的,终究是我们所理解的和想表达的世界的整体,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各有不同,但这,正是这个丰富、多元的世界特有的“味儿”。


如何讲


讲解“看见”,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围绕眼睛讲起。


孩童在母体中也能接收很多信号,但似乎必须要等到睁开眼睛、接收到光的那一刻开始,智识才开始点亮。据研究,人类大脑接收的外界信号,眼睛所看到的要占据80-90%以上。眼睛是我们与世界联通的桥梁,是我们理解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眼睛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时至今日,还有虔诚的神创论者对我说:你看看眼睛解剖图,你看一看就知道了,这么精密完美的设计,绝对是一个奇迹,这怎么可能是演化出来的呢,一定是上帝的杰作啊?眼睛太完美,以至于神必须存在。



那么眼睛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人类原本不觉得眼睛有什么奇妙,只是会用“心灵的窗口”、“目光如炬”这样的词汇比喻,直到人类开始研究仪器,才赫然发现我们的眼睛如此了不起:


自动调焦——当人类研制望远镜,才发现人的眼睛远比望远镜厉害:望远镜想要变焦,只能用长长的镜筒,而人的透镜柔软,用两条细细的眼眶肌肉压缩就能调焦。


自动调明暗——当我们在晚上反复调试照相机都照不出好效果,我们才发现,相机很难白天黑夜都能处理,而眼睛进入黑暗环境自动调换光圈,让我们能适应更宽的亮度环境。


自动识别——当人类研究人工智能,我们才发现,人工智能需要百万数据才能学会识别,还时常犯简单错误,人类只需要看几次就能学会,是我们的大脑让看懂变成一种自动。


这么简单而小的器官,竟然让高科技的人类工程师追了几百年还没有追上,如果说存在神明也真的有一定道理。


我们必须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有了眼睛,世界大不相同。


学习“看见”,最终让我们更加热爱神奇的自然。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12

郝景芳

第 74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

作家、经济学家、两个孩子的妈妈、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星球创始人

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2017年财富杂志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领袖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40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理念

郝景芳:打开眼界一定要周游世界?我更相信这100本书的力量

郝景芳:中国教育还缺什么?

郝景芳:为什么通识教育是帮助孩子直面未来的教育?

郝景芳:这是我唯一的成长自述,也是我最想送给孩子的礼物


伴读

【第一辑伴读集锦丨我是谁】从自己出发,去了解世界

【第二辑伴读集锦丨我在哪里】用16本绘本,种下探索宇宙的小小种子


🌎已更新课程查找方式:

1.公众号菜单栏 — 童行课程 — 亲子伴读课程

2.公众号后台回复:书单,即可获取所有更新课程

3.微信搜索小程序【童行看世界】,即可看到【亲子伴读】版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