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父母如拆盲盒?孩子无法选择父母,如果可以,他们一定不会选……
本文看点:
如果让孩子选父母,孩子一定不会选择这些类型的父母:
身体虐待型父母、
言语虐待型父母、
性虐待型父母、
不称职父母、
永远正确的父母、
操控型父母。
(《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 著)
今天,通过一部动画小短片,来了解操控型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
周二
思维 🌏
全文共3733字,阅读时间10分钟
🌿🎨🌏
日本网络上有个流行语,叫做父母盲盒,商家将小玩具放入球型半透明塑料壳中,消费者投币后,扭动开关,从机器中获得随机盲盒。
父母盲盒指的是,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就像拆盲盒一样全凭运气。年轻人觉得自己抽盲盒失败了,又分为3大类,一个是经济、一个是出身地区,还有外貌。
对于日本的这个网络词汇,社会学家土井隆义认为,年轻人深信父母盲盒的现象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因为日本近年来的阶级越来越固化,因此光凭自己的努力好像也没什么用。再就是网络和社交软件的普及,让人们很容易就能跟别人比较,相比之前更容易感受到社会的不公与相对剥夺感。
想要抽到一手好盲盒,也是人之常情,年轻人只不过说出了他们那个年纪才会有的想法。
这种靠投胎来选父母的方式多想无益。不过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孩子真能选择父母,他们会选择怎样的父母呢?孩子的回答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芬兰公益短片《孤儿院》)
操控型亲子关系
孩子是树,家人是藤
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他是这样说的,“我想要温和的家庭”,然后又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说,“还想家里有一个哆啦A梦。”
哆啦A梦代表着无限的心愿,得不到满足是正常的。但是孩子想要一个温和的家庭,这让我脑海里翻滚出无数个冲孩子大喊的画面,这些画面几乎都发生在同一种情境之下,那就是他没按我要求的做的时候。
如今,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在增强,面对这种变化,我还没有做出调整,给予孩子的爱依然和小时候那么多,于是爱就会成为负担,成为了控制。
“以爱之名”的操控往往非常隐蔽,比如说帮孩子做一些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实帮孩子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的需要。
当孩子不断长大,而父母又不放手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是树与藤的关系。父母是藤,孩子是树,这种关系是操控型亲子关系。
(07年《心理访谈——不要再管我》)
正如李子勋老师所说,在孩子不会走的时候,家人扶着孩子,就不能说家人是操控型家长。而当孩子已经会跑的时候,还在扶着孩子,那就是过度控制了。
以爱之名
《妈宝的一生》
《妈宝的一生》,是俄罗斯导演Alexander Bubnov的一部动画作品,讲述了一个控制型母亲怎样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们常用“心理脐带”来比喻家人与孩子之间的控制关系。这次的动画片里,脐带以最初的形态出现,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控制在这段关系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在出生前,母子共生,孩子通过脐带获得营养。孩子出生就需要剪掉脐带,但是这位母亲不舍得与孩子分开,于是脐带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孩子会爬的时候,好奇心旺盛,喜欢各处探索。妈妈忙着工作,看到儿子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扯一下脐带,孩子很容易就摆脱了危险,很方便。这个时候,脐带会起到保护作用,但已经开始显示出控制的力量。
走在街上,大爷用绳子控制宠物,这位妈妈用脐带控制着孩子。但是妈妈的状态是昂扬的,自豪的。狗绳与脐带的对比在后面还会出现。
母亲在超市遇到心仪的男子,孩子不乐意,上前抱住母亲,转身跑开,母亲不得已被拽走,并把对那位男士的思念深埋在心底。
与孩子出生时一样,这次母亲还是主动放弃与孩子的分离。
孩子要上学了,这是一个绝佳的分离时机。
可这孩子被妈妈保护得太好了,不知道离开妈妈之后,该如何与别的孩子相处。
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又遇到了不友好的同学,被打了一下,崩溃大哭。
母亲得知此事之后,大闹校长办公室。
孩子在学校的世界塌陷了,母亲又一次“不失时机”地完全拥有了孩子。
操控型的家长喜欢给孩子帮忙,即使是对成年的子女,他们也不会放手不管,相反,他们会经常制造一些状况让子女“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对子女的操纵常常表现为诚意十足但根本不必要的帮助。
(纪录片《城市真英雄2021》,卷入诈骗案的妈宝,在被警察带走之前,父亲首先关心的是外面天气冷,爸爸给儿子穿袜子,穿裤子,披外套。)
为了帮助孩子免受同学的“欺负”,妈妈让孩子待在家里,也让孩子陪了自己,这是妈妈的不当获益。
没同伴和孩子玩怎么办?妈妈陪呀。妈妈擅长织毛衣,那妈妈就教你织毛衣好了。就这样,和同伴一起玩的足球,变成了毛线球。
孩子长大后,没有外出找工作。因为妈妈又一次帮了他忙,让他在自己的手下工作。
孩子在妈妈的控制之下,变得越来越胆怯,走路的时候头都抬不起来。
(综艺《我家那小子》)
这一切正合妈妈的心意,要知道,孩子的独立在操控型的家长眼里是可怕的,他们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他们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
(综艺《我家那小子》)
青春期到了,又一个绝佳的分离期来了。
孩子遇到喜欢的女孩,趁着妈妈睡着,偷偷跑出去约会。妈妈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又惊又慌,顺着脐带,找到孩子,不由分说,将他拽了回去,像小时候一样。
这次,孩子怒了,开始反抗,拿出剪刀,当他正要剪去脐带的时候,母亲晕倒了。孩子怕了,他怕自己的独立会让母亲失去生命。
母亲醒过来之后,反过来安慰他。这部动画没有任何对话的,但可以想像这位母亲给孩子说了什么。
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
如果家长直接对孩子说“我很孤独,我需要你,我想让你多陪陪我,我害怕失去你”,孩子也许就不会气愤了。至少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还有选择。
可是父母的操纵总是会把孩子逼入了死胡同。孩子选择反抗,就会伤害到自己“只是出于好意”的父母。对多数孩子来说,“屈服”更容易。
在这场较量中,母亲胜了,她又一次获得了孩子,再一次,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彼此。
接下来的日子,母亲是孩子生活的主宰,名正言顺地对孩子的生活横加干涉。
就在这个时候,家庭经济出现了危机,这个危机把母子二人捆得更牢。
他们失去了固定的工作场所,只能租下一个露天的摊位,寒来暑往,日子过得很辛苦。母亲的活计就是他的活计。
“操控型父母的子女成年后,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会有些模糊。他们很难把自己视为脱离父母存在的独立个体,也不懂得区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苏珊《原生家庭》)
当有女孩来到摊位前的时候,这个男孩甚至都不敢抬头看一眼,任凭母亲像赶苍蝇一样,把女孩赶走。
对于操控型父母来说,子女的婚姻是极具威胁性的。一旦孩子独立了,有了自己的家,操控型家长就会感觉到一种背叛。他们将子女的对象视为争夺子女感情的竞争对手,子女为了兼顾两边的关系,往往腹背受敌。
(综艺《我家那小子》)
于是,孩子的婚姻就这样,在家长的插手之下,被耽搁下来。一年又一年,同龄人已经结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甚至小孩子的宠物狗都没有拴绳,可自己和母亲之间,还是被那条脐带连着。
母亲年纪越大,做为子女越是不好反抗,一旦反抗就会被骂做不孝。
孩子也上了年纪,他把母亲揽在怀里入睡,就像他刚出生时那样。
有一天,死神来了,在孩子睡着的时候,从他怀里抱走了母亲,剪断了脐带。
当他醒来,发现母亲不在了,他吓坏了,像是一头困兽,在房子里不断碰壁,嘶吼声逐渐化为婴儿的啼哭声。
心理脐带的控制
可以阴阳相隔
随着母亲的去世,孩子并不能摆脱母亲的控制。亲子关系中的心理脐带不仅可以跨越地域,更可以在阴阳相隔的父母和子女间发挥作用。
苏珊在《原生家庭》里给出了这样一个案例。
六十岁的伊莱,住在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里,开着一辆破旧的老爷车,乍一看你会觉得他贫困潦倒。其实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家财万贯。
就是这样一位富翁,为了省5块钱的停车费,差点丢了一桩价值1800万的生意。
这种省钱强迫症,是因为他脑海里一直回响着父亲的声音,要他谨小慎微地生活。他的父亲已经去世12年了。
打破循环
假如不幸生活在不幸的家庭里,有网友总结了最怕的三件事:
一怕活成像母亲那样的女人;
二怕嫁给像父亲那样的男人;
三怕孩子经历自己曾经历过的伤痕。
(剧照《都挺好》)
人到中年,如果你确定自己深受控制型父母的影响,如何面对已经老去的父母,同时避免孩子重蹈覆辙呢?
推荐你看看《原生家庭》这本书后,再做打算,这本书里有案例,也有详细的操作步骤。
控制孩子就能成为控制型家长?
并不是有了一些控制行为,就能定义我们是控制型家长。
“父母也不过是普通人,也有很多他们自己的问题。只要他们平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理解,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原谅他们偶尔的怒气爆发的。
“但也有很多家长,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些就是伤害型父母了。”
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控制型父母呢,其实需要我们意识到,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慢慢变小,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给予孩子自由。
12
韩乐
儿童故事创作者
生活教育实践者
互动话题
你会对孩子有控制欲么?你是如何理解“爱”与“边界”的?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成长、生活、育儿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有什么想说的,不如分享给我们~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