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对话崔璀:如何解锁人生优势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写在前面:
“上班如上坟”,这句话大概描绘出了很多职场人的工作状态。
想要努力工作,可总是提不起热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自己的热情该在哪里安放。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在解答今天的课题,而是在补昨天的课。
如何寻找自己的热情,又该如何让孩子避免同样的经历。
今天的对话,帮你找到答案。
周二
视野 🌏
全文共6553字,阅读时间15分钟
🌿🎨🌏
真实自我的力量
崔璀:你有没有想到过,有哪个很突出的特质让你成为今天的自己?
郝景芳: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在兜兜转转,寻找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一个很大的突破,是在三十岁左右。有一段时间,心里开始意识到什么是内在真实的自己,什么是自己试图打造的人设和理想自我的形象。
当自己感受到了真实的力量,就不在意其他人眼中的自己了。这之后的人生变得更顺利了。
只要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内心真实想做的事情,只要自己内外感受一致,就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这种真实的力量让我度过了很多人生中的危机和生活中的困难。这是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节点。
崔璀:你还记得自己曾经塑造过什么样的人设吗?
郝景芳:以前自己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或者成为优秀的作家,但是都破灭了。身边也有些人成为了金融投资人,看起来很光鲜亮丽,我也问自己,我能做什么呢?
以前,我做过一些能做但不是很喜欢的事儿。比如说,做主持人,从五岁开始一路做到大学,做了很多年,做得很轻车熟路,但是自己并不喜欢,觉得那不是自己。其他寻找过的方向也是类似的感觉,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总是差了点什么。
但是没有任何一段经历是白费的,所有的经历造就了一个今天的创业者。我觉得,创业者是这么多年自己觉得最匹配的岗位。
崔璀:你觉得匹配的点是哪些?
郝景芳:永远对做新鲜的事儿充满兴奋。每年我都要做新事情,那种自己没做过,其他人也没做过的新的事情,会让自己很兴奋。对于把一件事情本身做到极致,好像不是自己。不断地做新的事,才是自己兴奋的点。
崔璀:你很有探索欲,这是你的驱动。要去拓展从来没做过的事,不是一个新的点,而是一个大的疆域。
解决自己的人生课题
郝景芳:从一个优秀的投资人,转到做现在的优势教育,变化也挺大的。你的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崔璀:我以前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后来发现,很多东西其实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
大学毕业的时候拿到很多offer,最后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公司是在一个居民区的五楼,办公环境并不太好,但是那一柜子的书吸引了我。
以前有人说你遇到了某个人,所以成为某种类型的人。后来我发现并不是,你之所以遇到某类人,是因为自己心底里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当了妈妈之后,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很糟糕。当时我认为是妈妈的身份,给我带来的情绪变化。做职业教育之后,我慢慢理解到,不是妈妈的身份困扰我,而是成为妈妈前后我的职业遇到了瓶颈。
也是绕了一大圈,才发现自己更愿意帮助女性找到让自己有力量的事情,那个是让自己很兴奋的。然后开始做职业教育,成立了momself。
郝景芳:这里面有一个点很值得分享,如果你在带孩子方面不太困扰,那多半是因为你找到自己了。你有了你的人生,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将来的人生道路是什么,那么在带孩子方面,就不太会困扰。全都是因为自己有主心骨,主心骨就是你有自己的人生。
如果自己人生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把它悬置,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成为人生的主题,其实是会把自己人生的很多问题,带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以为这是养育孩子带来的问题,但其实就是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妈妈要先找到人生,找到自我,把自己人生中的很多问题、很多主题,在自己的人生中解决掉,就会发现孩子是可以自己茁壮成长的。
最渴望的特质
崔璀:有一个问题我很好奇,如果可以拥有一个新的特质,或者说一个特质可以有一些改变,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希望哪个特质有改变?
郝景芳:我觉得人生只要有所体验,就会解锁自己以前以为没有的一些特质。
比如说,2018年我做优势测评,跟关系相关的因素都排在后边,影响力也排得比较靠后。靠前的是思维和行动力方面的。那时候我是非常自我的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很多自己的思考,非常内敛,不喜欢跟别人打交道,嫌麻烦,觉得自己做事更容易。
创业的前两年,我也还是这样的性格的人。到了去年,童行开始面临一些危机,运营、人力、财务,甚至销售方面,都要自己操心,这使我必须更多地站出来,带团队,与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解锁了很多自己以为没有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人生不应该给自己太多条条框框,说哪些特质自己没有,或者说哪些特质是自己想要去拥有。随着自己的人生节奏去前行,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要相信自己。
但是我仍然很赞同优势这件事情,一个人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自己心里喜欢的东西去出发,往前去突破,才能把自己不擅长的部分补上。如果从弱项出发,找不到自己兴奋的点,没有太强的动力,很多事情就不愿意去做了。
那么,对于我来说就是探索性,由这一点去带动,能把弥合其他许多点,带动很多其他特质发展。
你觉得哪些特质对你来说是带动,有哪些特质是自己未来希望去提升的?
崔璀:对我自己来说,我其实并不太擅长呆在人群当中,觉得更多的是在消耗能量。但是我现在要和很多人接触,这背后的驱动主要是共情。
我心里有一个声音说,不希望跟人产生这么紧密的联系,但是另一个声音说,但是我真的很在意对方的感受,底层是对具体的那个人的牵挂,我想帮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我特别高兴的瞬间,就是看到一个人,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儿。
失败的恐惧
郝景芳:很多人想尝试新的,又担心失去。你这种想探索自我,又不担心失败的心态是从哪来的?
崔璀: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害怕失败的。但是最近一个感觉是,自己对失败这件事免疫了。
一方面,人是一定害怕失败的,原始人是要害怕危险才能生存,这是人进化的本能,人与人都没有差异;另一方面,让我们能走更远的,是在本能上的修炼,是否敢于直面失败的结果,承担起失败的后果。
创业之前两年,我的睡眠很差,感觉一睁眼就焦虑。创业之后,事情变得更多,但是睡眠变得很好。自己的体会是,慢慢地能够把一件事情放在那,去观察它。
比如,看到失败的恐惧,去观察一下恐惧。我现在仍然害怕失败,但是自己面对失败的心理不一样了,让自己更能走下去了。
郝景芳:这个说法很有借鉴意义。焦虑、害怕和担心是不可避免,但是把它挂起来,看着它,这是一个陌生化的过程。当一件事陌生了,就不是内心的怪物了,而是跟自己分离了,这样我们就不再是被这种情绪控制,而是能够反过来驾驭情绪。
我自己不那么担心失败,一方面是我想了想,自己面对的创业失败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能不能生活下去,想明白自己是可以承担这个后果的,就建立了心理的底线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不在乎别人那我比较,即使创业失败了,也可以和孩子快快乐乐地生活。
当自己不被外界的眼光和比较困扰,就不那么在意创业的失败,敢于去尝试风险比较大的事儿。
还有一点,其实没有成功和失败的截然的区分,只是一个又一个地解决问题。如果自己不认为自己已经失败,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那就永远没有真正失败的那一天。
崔璀:是的。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是自己定义的失败。很多创业者都有过失败的经历,甚至很多投资人反而喜欢这样有过失败经历的投资者。所以什么是失败呢?可能就是对自己的恐吓。
如何面对自我怀疑
崔璀:你能够走到今天,一定是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你上一次自我怀疑,是什么时候?
郝景芳:30岁之前天天自我怀疑,持续性地自我怀疑。
上一次自我怀疑是在2012年,那时候面临博士毕业,要找工作。面试了很多岗位,有些连初试都过不了,或者面试之后也没录用,产生了一些自我怀疑。
期间遇到了一个投资人,面试的时候他说,我觉得你根本不想来我们这。虽然自己陈述了很多想去的理由,但是人家说自己不想去。
后来我发现,当自己真的不是发自内心想去,自己就不会好好准备。
最后选择的经济研究机构,看到他们做的那些公益项目,自己就心动了。准备的过程就是激情澎湃。
后来我理解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问题就是出在自己是否是发自内心想去做一件事。
崔璀:所以你这6年多都没有自我怀疑了吗?
郝景芳:没有了。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儿,然后就不断地问自己,你现在做的是不是你想做的事儿,是不是你发自内心、出于本心想做的事儿。如果自己做的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儿,其他都不重要,所以就没有自我怀疑了。
打个比方说,有一天放学之后,你想蹲在路上看蚂蚁。这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儿,没有人能阻止你看蚂蚁,也没人能说你没有看蚂蚁的天赋,这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儿。
人只要想清楚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即使自己不是能力最强的,谁都不能阻止我,也没有人能说我不配,就没有自我怀疑了。
崔璀:这个回答让我很惊讶,看起来你30岁那一刻是很深很深的感悟。
郝景芳:以前我想写小说,我会怀疑自己有没有才华。后来想明白看蚂蚁这件事,我就觉得没有才华怎么了,谁还能阻止我写呢。写小说就像是在路边看蚂蚁,没有人说不能看蚂蚁,那谁又能说我不能写小说呢。
崔璀:创业可能带来的最好的历练,当你真的坚定地想要做一件事,你就会发现,怎么样都有路。
当眼里有光,发自内心地想做,总会有办法。只要你意志坚定,全世界都在为你开路。但是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先关了,把迈出去的脚收回来了。
郝景芳:那你上学的时候或者是职场中怎么面对自我怀疑?
崔璀:我会去验证。我的自我怀疑始终悬在那,但是我真的很想去做成一件事,它也不能阻止我去做。自我怀疑就像人格的一部分,一边是自我怀疑,一边是更大的驱动,他们能够和平相处。
孩子的优势培养
郝景芳:优势有多大程度上是基因带来的,多大程度是成长带来的?
崔璀:已有的文献表明,大脑突触在三岁时数量最多。突触的数量跟当时的环境和先天的情况关系很大。但成长过程中,也会在有一定的拓展,不过是基于以往基础的拓展。
郝景芳:在2岁到7岁,除了有突触的生长,也会有一些剪除。剪掉不太常用的突触,行程比较定式的思维方式。不过我现在觉得,很多能力只要学习,都能提升。
但是一个人对于什么东西发自内心地喜欢和兴奋,可能都是注定的。
比如,我小时候看到宇宙那些未知的物质,就会非常兴奋。现在看到一些新领域,也是真的很兴奋。但是,我女儿和我儿子都不是这样的。我女儿对于如何把人逗笑了很兴奋,很愿意琢磨这部分。像这样的特质,可能是基因决定的。
一个人该如何发现自己或孩子的优势呢?尤其是作为妈妈,如何借助孩子的优势进行培养,帮助他找到未来的人生道路呢?
崔璀:我们做优势课程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好多成年人,实际上是在补童年的课。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没有优势,而是童年时候很多优势被压制了。
最近比较火的谷爱凌、陈巍,他们就是小小年纪就发现了自己的热爱,同时,家长也非常地敏锐,花力气去培养他们的热爱,这样的成长就非常顺。
古往今来,各种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顺应自己的优势,是比较容易成功的。现在我们总是说躺赢,其实躺赢就是躺在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上,进步的速度就很快。
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优势都包括哪些方面。当我们知道优势都有什么类型,才知道孩子在哪个区间,才会明白,孩子并不是不正常,他是具有不同的优势。
就像我儿子,总是喜欢我陪他写作业。原来我就想他是不是独立性不够强,研究优势之后发现,他是一个关系优势的小孩,共情能力很强。但是,关系优势的孩子对关系的需求就是超出其他人。所以跟他在一起的最好方式,就是你做你的,他做他的,互相陪伴。
了解到这些之后,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从非常紧张变得更加松弛,互相适应,一起往前走。
再进一步看,孩子适合学什么。优势其实是一种思维意识,当我们不想把孩子扭过来的时候,他适合学什么其实早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只是以前我们总是想让孩子按照我们想象的样子成长,而忽视了他原来的样子。
发现孩子的优势,其实不用做测评,只要去观察孩子做什么事儿的时候时间流逝得特别快,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强大,做什么事情觉得自己做完还想做。这就是孩子的优势。成年人也一样可以自己去察觉。
我本身是一个易焦虑的人格,但是在养孩子这件事上,我发自内心地不怎么焦虑。因为我知道他会自然生长,我需要做的是去顺应他,他会有他的造化和优势,我不能把他拽回来。这就需要家长的修炼。
郝景芳:是的。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自己把自己架在那了。我们经常会说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然后发现孩子不按我们的目标长大。然后就会烦恼,怎么办呢,他不按我说的发展,我是不是很失败。
我自己经常跟父母们讲,下一个时代需要科技创新人才,我也提倡科学思维,打开眼界。但是我女儿对这些完全没兴趣,她就是对喜剧感兴趣,看得很开心,表演欲特别强。
这时候如果我说,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你这么发展说明我教育失败。那我肯定想要把他掰过来,强迫她去做她不那么感兴趣的事儿。但是当我发现她很享受,并且有源源不断的热爱。我就送她去了一个戏剧营,她非常喜欢。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身上的特征,接受他的优势,因势利导把孩子引导到健康,而且能够成长的方向,孩子会挺快乐的。其实每一个方向都能成长,都能学习,都能成才,都能有所发展。
当家长放弃我认为孩子应该怎么样的观念,就能发现孩子身上很多值得父母珍惜的特质,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人才,所有的爱好将来都能变成真正有用的东西,让她的人生得到快乐的滋养,得到好的学习和成长。这些特质都会成为孩子将来的优势。
爱好与工作
崔璀:你怎么看待“不要把爱好发展成工作”这句话?
郝景芳:我觉得要对职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职业需要你能够为别人提供别人需要的价值。你给别人带来的价值越多,你的收入越高,你让别人开心快乐,感受到价值,他才会愿意为此付出。这样的爱好才能当成职业。
如果一个爱好纯属自娱自乐,没办法给别人带来价值,比如说,钓鱼和冲浪,就不能当成职业。
我没有把写作当成职业,因为我只想写自己想写的事儿,即使读者不愿意看,也要写。我并没有想为其他人创造价值,所以,不能把写作当成职业。
真正当成职业的事情,是先认可内在价值,同时,你也愿意按照他人的价值去调整的事情,愿意为别人付出努力,去满足别人。
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既愿意做,喜欢,又能给别人带来价值。
崔璀:其实就是这个图,爱好、擅长、他人价值重叠的部分,就可以发展成为职业。
选择与自由
崔璀:你认为自己的做事方式让你有什么损失吗?失去过什么机会吗?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儿?
郝景芳:当然会有,最大的损失就是自己特别不愿意纯应酬。比如说,一顿应酬可以换来资金注入,但是我宁愿打工来填补资金缺口,也不愿意去喝这顿酒。
想明白这个事儿之后,我就对打工赚钱甘之如饴,我之所以用现在这种解决方案,是因为我知道它是其他什么事的代价。当我知道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和劣势在哪,我就不会因为其他辛苦的事儿去抱怨。
崔璀:其实反过来看,这种也是自由的表现,我们是有的选择的。
郝景芳:我们总是有选择的,即使一件事情辛苦一些,只要意念足够强,还是能想到办法。你越是清晰地认知自己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不会抱怨了。这是自己选择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这样的选择是顺应了自己的性格。
优势的理论就是让自己做很多事情是心甘情愿的。
崔璀:这就是识人和用人。其实管理和教育,这些跟人打交道的事,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互动话题
你认为自己或孩子的优势是什么呢吗?你又是如何加以利用的?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