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C ► Schemata | “蓝瓶”的设计哲学

叁碗小姐 EveryArchive 2022-10-12



Schemata

Japan




Schemata Studio是由日本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产品设计师长坂常建立的一家设计事务所。近年来Schemata靠店铺设计走进人们的视野,不管是咖啡店、眼镜店、杂货店还是护肤品店,经过Schemata的设计都靠着不张扬但是非常贴近生活的购物/空间体验获得了各方好评。


Jo Nagasaka / 长坂常在1998年东京艺术大学毕业后就成立了Schemata建筑工作室。在2007年长坂常又成立了创意办公室“HAPPA”。


对于Jo的工作哲学,可以引用Schemata自己的介绍:

“His design approach is always based on 1:1 scale, regardless of  what size he deals with.”


上次分享了Schemata对于人们居住的两则实验性作品,今天则回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蓝瓶咖啡馆来看看Schemata的设计演变。





-       1       -

- Blue Bottle Coffee 2015 -

2015


2015年Schemata就收到了Blue Bottle Coffee的委托,重新改造他们的旧厂房。作为“第三波咖啡潮”(Third-wave coffee)的领军咖啡品牌,Blue Bottle Coffee鼓励“公平贸易”并致力于改善咖啡农场的劳动环境,而在对外方面,Blue Bottle Coffee鼓励咖啡师和消费者建立良好平衡的关系共同成长。



| Kiyosumi Store  -  1st store |


所以在第一家工厂改造的时候,Schemata将整个工厂变“透明”(侧面开窗引入自然光)向公众开放,同时尽量减少楼板和整个结构的厚重感,空间体验变得通透自然。消费者可以看到咖啡的制作过程,并且能看到独特的烘培过程,同时享受现做的手冲咖啡。










| Aoyama Store  -  2nd store |


而同年的第二家咖啡店,延续了之前的自然工业风(少量木材 + 预制水泥板 + 金属材料),一个保险的咖啡馆设计。(Logo牌是一个小特色,木质背景给整体水泥增添了一丝温度)













-       2       -

- Blue Bottle Coffee 2016 -

2016


2016年的Blue Bottle Coffee咖啡店扩张到了不同的城市部位。


| Shinjuku Store  -  02 / 2016 |


Shinjuku的商场底层“主客平级”的设计(视野角度平级的独特设计细节,家具不过腰线的设计准则和空间材料的一致性)保持了整体的设计通透感让咖啡师和消费者成为了空间的主题。






| Nakameguro Store  -  10 / 2016 |


Nakameguro的第五家店侧重于咖啡时的训练基地,于是和第一间工厂改造类似的小体量店铺应运而生,在基本保持原结构的情况下,新增结构保持了轻质的特征,同样的工业特征依然存在在空间的各个角落(盆栽,矮凳,柱子的外表皮等等)













| Shinagawa Store  -  11 / 2016 |


第六间Blue bottle Coffee设立在都市中心的人流密集处,James Freeman,Blue Bottle Coffee的创始人,选择了这家店铺,位于地铁入口正上方,抬头向上的人会看到纯白的咖啡店 - “A heavenly space”。材料的使用也增加了在工业感和都市现代感以上的一层纯粹的“滤镜”,让整个店铺跳出噪杂繁华的都市成为其中的亮点。












-       3       -

- Blue Bottle Coffee 2017 -

2017


James Freeman看到老楼,由日本雪松琢磨作模、水泥浇筑的痕迹。曾经是音乐家的他想起了“esprit rude/ esprit doux”,而空间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


| Sangenjaya Store  -  10 / 2017 |


矮楼在两栋楼中间残喘了50年,曾经作为住宅和诊所使用,同时也是主人后期的艺术工作室。并且在高密度的城市中,这样的“空地”(低密度建筑)看起来似乎格外珍贵,所以Schemata选择不拆除老楼,在原基础上创造了一个能凝聚周围邻居的新公共空间。所以Blue Bottle Coffee在此开设了第七家咖啡店。


















2号档案管理员说:



从不同时间段看同一设计师对同一个品牌的不同设计成果还是很有趣的。从第一家店空间和功能入手,到最近的一家老楼改造咖啡馆的整体气氛和老建筑背景作为切入点,结合项目的不同细节可以看出来Schemata在对材料和改造手段上都有更好的把握程度。比如后期伊势丹地铁入口上方的白石的选择,对于最后一个老房子建筑细节的保留和瓷砖排布的比例等等。很多小细节都值得大家注意并且学习。


当然他们也很好的保留了品牌本身的品牌特质,即使是材料不同,设计手段,功能不同,最终成果的空间体验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的,这也是Schemata设计的蓝瓶咖啡馆能成为“网红”店的诀窍之一吧。


对Schemata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下面的链接查看他们之前做的实验性小尺度居住项目。也非常有趣。


ARC ► Schemata | Micro-living




-          E      N      D          -





三/四月合集



以往相关文章


建筑设计



ARC ► Barozzi Veiga | the shape of "whiteness"



ARC ► Tense Architecture Network | 几何 + 水泥



ARC ► Christ & Gantenbein | Monochrome



ARC ► Valerio Olgiati | Non-referential 01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先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