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5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王 紫 荆
▼ 每每提及性教育,总少不了拿外国对于性话题的开放程度与中国的情况做对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像英国这种不仅 “动作电影” 在网络拥有一席之地,还能产出《Sex Education》和《I May Destroy You》这样大尺度讨论性、性少数与性侵犯的剧集的国家,性知识的普及程度 “一定比我们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Sex Education 和 I May Destroy You 分别是由 Netflix 和 HBO x BBC 推出的情景剧,因为专注于青少年十分关注的性话题而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 今年夏天,一条关于英国性教育改革的新闻让我意识到,英国人对性教育的态度其实远比想象中复杂。于是我搜集了一些资料,采访了学生、家长和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从不同角度揭开了英国性教育的真实面貌。 “我从哪里来” 这个灵魂发问是全世界父母都逃脱不了的噩梦,英国人也不例外。面对孩子的好奇与死缠烂打,并非所有英国父母都愿意上一节性知识小课堂。当学校准备承担起这项义务时,还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几个月前,英国教育部颁布了一套新的亲密关系与性教育(Relationship and Sex Education,简称 RSE)实施准则,建议学校在这门课程中教13到18岁学生如何识别亲密关系中(包括性在内)的暴力行为。 在英国教育部门给出的新课程指导中,小学性教育课程是非强制的,而中学的性教育与亲密关系教育合并为一门课程,所有学生都要参与。 准则一经发出,就遭到许多家长与公益组织的质疑和反对。根据英国报社 The Telegraph 报道,一些家长联名向政府投诉,认为有些性教育课程并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学校一旦强制自己的孩子上 RSE 课程,就等于剥夺了他们教育子女的权力。英国民间组织 Let Our Kids Be Kids 也表示,这会向学生传达一些宗教家庭并不认同的观念,形成一种不顾及家长意愿的 “专制型教育体系”。还有一些组织认为,改革后的 RSE 课程把性概念过早传递给了儿童,过度强调了性别意识形态。 一些宗教家庭并不认同同性恋和跨性别行为,也不赞同学校把这些观点教授给孩子。| 图源:The Guardian 针对家长与社会组织的投诉,政府表示会重新评定 RSE 的种种准则,并且给予宗教学校以充分选择权,允许其与当地政府沟通后自己安排性教育课程。显然,英国家长对于性教育的看法并非我们笼统想象中的 “开放”。 在家长以 “过界” 为理由反对推动性教育时,一部口碑爆棚的 BBC 英剧《I May Destroy You》令年轻人产生与他们截然相反的态度:学校里的性教育远不足以支撑处理与性和亲密关系有关的一切问题。 I May Destroy You 讲述年轻作家 Arabella(左)是如何被迷奸又如何走出阴影的故事,引起许多网友的共情。很多人表示能从一些情节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年轻演员 Hannah McDonald 在 The Independent 发文表示,如果不是因为《I May Destroy You》这部剧,她都不会意识到男友对自己曾经的行为已然构成了强奸,也不会意识到有这么多人都在经历着相似甚至更严重的遭遇。 “因为没人教过我们什么叫 ‘自愿’,很多人,尤其是女孩,以为恋爱中的所有性行为都是合理的:没兴致是自己的问题,男朋友不会强奸我。” Hannah 认为,学校既然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就有责任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性与亲密关系也有阴暗的一面。 根据英国医疗体系官方网站 NHS Borders,英国人的青春期开始时间因人而异,最早8岁,最晚可以推迟到16或17岁,但大多数女孩的启蒙期开始于12或13岁,男孩开始于13或14岁。英国人的第一次性经历平均发生在16-17岁。20岁以前绝大多数人已经有过性行为。 然而即使有了好奇心或性体验,许多青少年依然认为 “性” 是神秘、微妙、难以向父母老师启齿的话题,性侵犯或性骚扰更是一种不可告人的耻辱。据英国慈善组织 Plant International UK 调查,仅仅在今年春天 COVID-19 封城期间(3-5月),英国就有19%的14-21岁女生在公共场合遭受过性骚扰,其中26%没有把经历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寻求帮助。性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很多英国90后来说,学校的性教育大体分两部分:10岁左右接受的青春期启蒙教育,和9年级(14-15岁)时学习的月经与性行为背后的生物原理。有些学校也会在9年级时教学生如何使用避孕套。 “这些知识都很有用,但是学校始终不教我们真正意义上与性有关的道理,比如我该怎么做,什么时候有性行为比较合适,什么行为会构成性侵犯……” 一位正在读研究生的英国女生 Chloe 说,“搞得很多人当时都很担心,也很疑惑。” 性是一个庞大而复杂,危险而甜蜜的话题,它与任何学科一样,甚至比任何学科都需要被系统,科学地教授。许多科学研究也证明合理的性教育可以预防青少年过早尝试性行为。然而在新准则颁布之前,很多人都像英国女生 Chloe 一样,认为学校模糊不清,“点到为止” 的性教育给他们留下了许多疑惑。如果无法从家庭获取帮助,他们只好选择另一个途径 —— 通过电视与互联网自学。 Chloe 表示,她在英国网站上可以看到许多对待性话题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完全取决于发言人的自身经历。“他们(互联网)有时候以频繁的性行为为耻,有时候又说这没什么,有时候甚至把侮辱,强迫描述成 ‘浪漫’,‘情调’ ”,“不排除互联网上有些信息真的有用,但是大多数都在误导人。”
英国研究机构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在今年七月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揭示了年轻人如何通过数字媒体获取性知识。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于 “性教育” 内容的划分并没有统一标准,很多与性话题有关的文章都可以被创作者贴上 “性教育” 的标签。这些内容五花八门,观点目的不尽相同,甚至有一些信息缺乏准确性。比方说,小黄片的男性视角主导和网络平台对性快感的过度强调与鼓吹,加深了男生对女生的误解。 “男生总会把女生说的 ‘或许吧(maybe)’,‘好吧(ok)’ 或者沉默当成同意,但这显然不是发自肺腑的同意,她们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应该满足对方。” Chloe 认为。好事情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相关组织正在大学里涌现,Instagram、Twitter 等平台也有更多内容在普及沟通与尊重在性关系中的重要性。 虽然英国教育部有权力发布课程指导,但性教育课程一直由地方政府与学校协商决定,学校也有很大权力决定具体内容。BBC 在去年就报道过穆斯林家长因为学校教授同性恋知识而发起投诉、组织游行的新闻。今年夏天,英国某学校因在课堂上讲解自慰而引发热议。
英国教育部门和各大慈善组织都向社会与学校提供了许多性教育和亲密关系教育的内容,目前最常被学校使用的是 PANTS 法则。 英国儿童慈善组织 NSPCC 的 PANTS 法则列举了儿童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被很多学校当作教材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不再把学生按性别分开进行性教育,教师 Shona Fraser 所在的一所苏格兰学校就是如此。Shona 觉得,这会促进男生和女生的相互了解,为他们以后的感情生活提供帮助。 “我们整个班级一起学习了男女身体结构,避孕,节育,同性恋,性传播疾病和尿道感染(一种极易因不洁或过度性生活而引发的疾病,女性患病率较高)。接下来还会像男生们解释什么是卫生巾,他们的态度比那些一听这个词就浑身紧绷的成年男人放松多了。” 如今的英国,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高包容的社会形态,但冲突与危险也与之俱增。英国教育部表示学校应该是最了解学生的,新的 Relationship and Sex Education 准则也是为了帮助学校合理安排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背景和需求,为年轻人提供最大的帮助 —— “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更好,更安全地去理解这个现实世界。” 从未成年人性侵案到新出版的儿童性教育读物,国内发生的种种悲剧与进步都在促使我们反复讨论性,讨论性教育与亲密关系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些问题同样或多或少地存在于英国:有的家长对性绝口不提,有的儿童在遭受熟人侵害,既有对学校性教育落后的谴责,也有对新政策推进的恐慌。当然,由于国情与文化的不同,同样的问题会衍生出不同的现象,“落后” 与 “先进”、“匮乏” 与 “充分” 的标准和程度,在两国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次英国性教育改革的新闻,也许可以作为我们未来的一面镜子,再次提醒我们:人类对于性教育这件小事,还远远没有做到完美。 //文字编辑:赵四,Alexwood
如果你还想看
其他
拍出《性爱自习室》的英国,也有解决不了的性教育难题 | 赏月计划
编者按:我们的微博(BIE别的女孩)上会常发一些性与性别相关的简报,并获得大量的赏月评论:“来赏月了”、“真大真圆”。因此灵感,我们(又)开了个新专栏,就叫 “赏月计划”,来记录一下身处世界各地的别的女孩们对于本地性别文化的体验和观察。除了赏月,对这些性别文化有更具体和完整的认识,才是赏月计划的初衷。有兴趣投稿请发至:biedegirls@yishiyise.com。
今天第一篇,是关于英国的性教育。
性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里还远远不够完善与普及 ,与此同时,人们对西方国家的性教育状况常怀有一种理想化想象。作者王紫荆曾经也怀有这种想象,直到在英国留学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这个老牌 “腐国”的性教育依然在 “上下而求索”。多方势力的撕扯之下,一个令全员满意的性教育似乎还没有答案。
英国性教育改革遭家长反对:会导致小孩过早有性概念
热播剧集引起英国年轻人反思:学校只教了我们怎么戴套
网络在英国也是 “双刃剑”
那些认真普及性教育的学校,都在教些什么?
后 记
// 作者:王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