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俭明: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 迅速研制推出应急语言服务产品意义深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战略研究 Author 陆俭明


大  家

陆俭明


北京大学教授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

迅速研制推出应急语言服务产品意义深远



文 | 陆俭明


人传人的新冠病毒不认人,不认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疯似的在全球肆虐。据媒体报道,到5月21日为止,全球新冠肺炎患者已逾490万,死亡人数超过32万;其中美国居“世界第一”,患者已逾157万余人,死亡人数超过9.4万人。这突如其来的世界性大灾害,对每一个国家,对各行各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个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该以什么心态、该以什么对策、该以什么实际行动来迎战、来抗击这场疫情。


我们国家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指挥和领导下,果断地决定对武汉实行封城,动员全国人民进入全国性的抗击疫情大会战。医务人员都逆行出征,冲在防控抗疫第一线,奋勇救治,许多事迹可歌可泣。而全国各族人民都坚决响应中央有关部门向全国发出的号召——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不凑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勤消毒,不信谣、不传谣,以此来支援全国防控抗毒之战。正是做到了全国上下一条心,众志成城抗疫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4月8日武汉解封,各地疫情风险逐渐从高级降为中级,再降为低级,并开始复工复产抓经济发展。然而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到个人,也都很清醒,认识到“解封”不等于“解除防护”,疫情还可能会有反复,在复工复产促经济的同时得继续严防严控。这场防控抗击新冠病毒之战,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在这场与新冠病毒恶魔的斗争中,我们语言工作者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特有的方式,积极迎接挑战,投入防控抗击新冠病毒之战。武汉疫情刚一暴发,就由李宇明教授主持的“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挑头,联合其他单位的语言学学人组成了“战疫语言服务团。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直接指导下,迅速开展语言应急服务研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先后研制、推出了三种语言应急服务的研究成果[1]——(一)为来自全国各地赴鄂医疗队与湖北、武汉医患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际而专程制作的《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 ;(二)为了能有效对在华来华留学生和外籍人士提供疫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语言服务而特意制作的《疫情防控外语通》 ;(三)为向在华外籍人士用汉语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提升疫情防控效果而精心设计、制作的《疫情防控“简明汉语”》。


《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简称《方言通》),由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十几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研制,内容包括76个诊疗常用语句和156个诊疗常用词汇,涵盖武汉、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鄂州、孝感、黄冈、咸宁等多地方言。为适应各方面的应用需要,《方言通》设有微信版、网络版、融媒体版、迷你视频版、抖音版、在线服务系统、即时翻译软件等7种产品。


《疫情防控外语通》(简称《外语通》),遴选整理了日常注意事项、入境注意事项、就诊常用句、个人防护措施等四方面共75个句子,关涉24个语种——韩语/朝鲜语、日语、波斯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英语、西班牙语、马来语、法语、泰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柬埔寨语、斯瓦希里语、越南语、土耳其语、加泰罗尼亚语、蒙古语、阿姆哈拉语、老挝语、印尼语、阿塞拜疆语、豪萨语等。《外语通》开发了微信平台版和电脑网页版在线查询系统。



《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简称《简明汉语》),内容主要是有关防控、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在整体编排和词语、句法的取舍与陈述上,参考、借鉴了“平易日语”和“简明英语”,非常简明扼要、通顺易懂。《简明汉语》主要适用于HSK4级或4级以上的汉语水平的外籍人士。


以上三种研制成果虽说是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但在这一次防控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真起了大作用。据有关报道[2],《方言通》对一线帮助很大,既适合不同人群、不同情境使用,也给医务人员以底气,广得好评。《方言通》微信版系统访问人数就高达3万余次,录音播放次数高达39万余次;网络版访问量近13万次;免费发放融媒体口袋书近6千册。《外语通》,所有语种视频播放、转发共计3.2万多次;电脑端访问近7千人次,手机端访问近1.2万人次。《外语通》推出后受到中国多个驻外使领馆、多地外事管理部门、国家有关卫生管理部门、多地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留学生群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并正在通过外交部、交通运输部、国家移民局、国家卫健委等国家部委不断扩大使用范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而《简明汉语》,于3月12日在教育部官网正式上线发布,在华外国人士上网浏览、阅读的也不少,起了很好的交流作用。


这一次那三项应急语言服务产品的推出,是我国语言学事业发展中的一项新的创举,意义深远——


其一,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语言学人把自己的学术跟国家重大危机事件结合了起来,跟世界人民的安危结合了起来,为我国的语言应急服务开了个好头,树立了榜样。


其二,重启了在专家带领下形成团队进行合作攻关搞科研这一良好的传统做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正是依靠“专家带领形成团队合作搞科研、集体攻关”的做法,产出了一个个从无到有的科研成果;而从80年代开始,在一些失当的科研机制影响下,逐步转向个人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各人自己闷头搞科研、写学术论文的情况,集体科研搞不起来。而这一次的语言应急服务的三种产品就是靠团队合作搞科研在很短的时间里搞出来的。据有关报道[3],参与《方言通》研制的有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九市方言团队等10多个单位70多位学人;参与《外语通》研制的学人更多,总计有120余人,涉及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华社、厦门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10所国内高校、国内中央各部7个有关单位(包括某些驻外机构)以及国外10所高校和相关单位,共计28个单位。《简明汉语》,参与研制的单位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新乡医学院、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委组织部等10个单位,参与研制人员25人。


其三,我们知道,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2年发布《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再次强调这一点。这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而成功地推出语言应急服务的三种产品,这也是我国“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的初次有效实践,这无疑为实施我国“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其四,语言应急服务在之前已经有过,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央领导下开展的全民扫盲运动和推广普通话运动,语言学人都积极投身于其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以后,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于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成立大会。三年来他们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领域的重大问题积极献计献策,有效推动了语言服务研究及语言服务行业在中国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在发布会上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负责人提出“语言扶贫”的号召,认为“贫困群众只有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收益,提升教育水平,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脱贫”。语言学人积极响应投入了语言扶贫工作。


但是,先前的语言应急服务都不像这一次那么紧急。因此,这一次那三项应急语言服务产品的推出,是我国语言学事业发展中的一项新的创举。这为今后各高校和有关机构合作开展语言应急服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注释:

[1] 分别引自李宇明《战疫语言服务团的“语言抗疫”》(载《人民政协报》2020年3月9日第6版),田列朋《“战疫语言服务团”用语言利器助力抗疫》(载《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2期),李宇明、赵世举、赫琳《“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与思考》(将刊于《语言战略研究》2020年第3期)。

[2] 同脚注[1]。

[3] 同脚注[1]。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