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锋 | 《韵律格局——语音和语义、语法、语用的结合》序言

石锋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5-19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南开大学石锋教授编著的《韵律格局——语音和语义、语法、语用的结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语言格局系列”的第四种,标志着学界对于语言中格局的表现及作用的深入探索。

今刊其序,以飨读者。

序 言

文 | 石锋

这本《韵律格局——语音和语义、语法、语用的结合》是格局系列的第四本书。前三本书依次是:《语音格局——语音学和音系学的交汇点》(2008),《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2013),《听感格局——汉语语音听感特征初探》(2019)。随着语音格局实验分析工作的不断拓展,我们对于语言中格局的表现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渐加深

基于语音实验的格局分析,最早应用在汉语声调的研究中。后来又在汉语元音、辅音、语调,以及听感实验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实语调格局分析已经进入了语义和语法的领域。韵律格局的分析则是在语调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更为自觉地把语音平面跟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结合在一起,集中考察不同类型焦点的各种表现,更加深入地探索韵律三要素在语言交际中互动的机制

从初次寻求在迷茫中发现的惊奇,到后来持续多番不断验证的喜悦,逐渐形成了语言格局的确定信念:格局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越是原初的表现,越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反之亦然。韵律特征比音段特征似乎具有更为广泛的共通性。虽然对话者之间的语言不通,却可以根据韵律特征(+表情、手势)的共通模式,知道对方是善意还是敌意,是高兴还是悲伤。

什么是格局?


格局是系统的分布模式,格局是可见的系统。索绪尔曾讲过系统。特鲁别兹科依曾写成《音位学原理》。萨丕尔曾讲过格局。乔姆斯基和哈勒曾写出《英语语音格局》。只要研究语音,就必然进入格局系统,受到语音格局即语音系统的制约。我们这里讲的格局,吸收了他们的观念和成果,又具有两个新的特点:基于实验的量化分析;可视化模式便于观察。

语言格局基于实验的量化分析,可以有效避免主观的设想和臆断,免于陷入那种似是而非的、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怪圈。语言学是经验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进行事实的调查和科学的实验。如果说,过去因为有些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不具备,而没能去做事实的调查和科学的实验,那么,现在已经万事俱备,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做。田野(现场)调查是语言学者的基本功;科学实验是语言学者的必修课。这对于青年学者尤其重要。因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语言学的面貌会日新月异。缺失这个基本功,没学这门必修课,一定会落伍。

语言格局的可视化模式便于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类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是最丰富的,也是最直接的。有声语言造成听感印象,经过实验分析得到量化数据和视觉模式。这样就如业师邢公畹先生所讲:“不但能见到一般人所能共同见到的,而且由于利用了语音实验仪器,还能见到一般人所不能见到的;而最重要的是能想到一般人所想不到的。”这样就更容易看出语言的特征和规律,形成语言观念和语言理论的新见解。

一般学者都认为,语言交际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却往往忽略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编码和解码都是在大脑中解决的。问题在于编码人和解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个语码怎样从编码人传递到解码人?怎样确认编码人所编的码,就是解码人所解的码?人们往往对此习焉不察,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此中大有文章。这就是语音学要解决的任务。从编码人的发音,通过空气媒质的传递,到解码人的接收。在这个过程中,确认语言代码同一性的方式是模式匹配。格局就是模式。编码人和解码人之所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有着语音格局的模式匹配。

吴宗济先生对格局的确认方式曾做过通俗具体的解释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正如古语所说:“言出于我口,入于尔耳。”尽管言者所说的每个音节和声调并不那么“到位”或规范,但由于人的听觉系统可以对听到的语音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大脑的分析、记忆、比较等功能的综合处理,只要听来的语音“框架”不差,语境相近,就能被理解。这个“框架”就称为“格局”。

“有序模式”


我们曾经多次确认语言中的有声原理:因为人类语言是有声的,即:语言中的一切内容(结构、语义、功能、语用、情感)都是通过语音表现出来的;同时通过语音来接收和获得理解,所以对话语音流进行适当的语音分析,应该能够得到相对应的有序模式。这对于语音和韵律来说,应该是一个普遍的公理和常识。这个“有序模式”才是语音研究的意义所在,体现出语音研究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价值。

一个语法范畴的建立,一定要有形式和意义的对应。这应该就是有声原理之下的重要表现之一。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相互对应。在语句中,没有无意义的语音成分出现,也没有无语音表现的意义存在。语用学所谓的言外之意,都是要有语言学之外的语境背景和共有知识作为条件的。

广义的韵律格局可以在两个方面跟语法结合起来:形态构词;语句产出。在语素构词层级,利用韵律特征来构词或构形,这就是韵律形态。韵律形态在各种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韵律赋值在语素构词中是必选成分。语素和单词只是在韵律赋值的同时,才具有了意义。所以韵律赋值是语素和单词的点睛之笔。韵律赋值包括音高、时长、音量三种韵律特征,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侧重。

在语句产出层级,利用韵律特征来凸显焦点表达信息。短语成句时,韵律特征同样是必选的完句成分,不可或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句中各个单词、短语和句末的边界调可以划分出结构单位;二是语句焦点的韵律凸显表现出语义信息。所以韵律特征是语句生成的灵魂所在,生命之源。这些都可以作为韵律句法的实验研究内容。

语调韵律是语言学皇冠上的钻石,是语言学者的终极诱惑。我们为此准备并探索了几十年。现在刚刚开始步入正途。这本《韵律格局》且作为重新出发的集结号,愿大家继续努力前行,去探寻求索,解开人类语言的奥秘。

是为序。

2020年2月1日

于南开静寓

(注:为方便阅读,文中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韵律格局——语音和语义、语法、语用的结合》

石锋 编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是“语言格局系列”的第四种。语调格局考察不同类型语句的韵律分布模式,开启了语音和语法的结合。韵律格局则进一步把语音跟语法、语义、语用紧密相联,探究不同类型焦点的各种韵律表现模式。

书中收录了近30篇论文,涵盖了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对于理论的探讨和具体的实验分析。韵律格局的研究为一些语法、语义、语用问题的讨论,建立了客观量化的实证基础,具有很好的开拓潜力和发展前景。


★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论

一、语调研究是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

二、韵律格局:理念和方法

三、试解韵律不同步原理

四、较大样本普通话陈述句和疑问句的音高分析

五、汉语普通话不同语句类型的时长分布模式

六、汉语普通话不同语句类型的音强分布模式

 

第二章 信息与焦点

一、汉语的信息结构和语调模式

二、赵元任“橡皮带”效应的实验考察

三、强调焦点和对比焦点区分的韵律证据

四、汉语轻声字音韵律表现的多样性

 

第三章 特定句式

一、“被”字句和“把”字句的韵律分布模式

二、双音节动词“把”字句的焦点考察

三、“将”字句的韵律分布模式

四、“是”字焦点句的语调实验分析

五、“是”字焦点句的韵律表现

 

第四章 几种构式

一、“连NP都VP”句式中的焦点韵律分析

二、“X比Y还W”句式两种功能的焦点表现

三、汉语“都”字句语义焦点的韵律表现

四、“也”字句的焦点表现

 

第五章 否定句

一、“不”字句否定焦点的韵律表现

二、否定焦点和否定句焦点关系的韵律探索

三、汉语否定辖域和否定焦点的韵律分析

 

第六章 疑问句和感叹句

一、疑问句焦点的韵律模式

二、语调问句和“吗”字问句的不同韵律模式

三、特指问句的韵律模式

四、同型感叹句韵律分布模式

 

第七章 诗歌吟诵

一、日本汉诗吟诵记谱举例

二、七言律诗吟诵的音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七言律诗吟诵的节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作者信息★

石锋,南开大学教授,《南开语言学刊》及《实验语言学》名誉主编、《中国语言学报(JCL)》副主编、LINGUA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语言学、语言演化、语言接触和语言习得。出版论著《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语调格局——实验语言学的奠基石》《听感格局——汉语语音听感特征初探》《秋叶集》《银龄集》等20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

往期回顾

Thomas Hun-tak Lee (李行德) | 《汉语量化研究》前言

威廉·拉波夫|《语言变化原理:社会因素》序言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出版推进会在京召开

重磅!《近代汉语官话方言韵书韵图文献集成》面世

林冲不说“我被高俅坑陷”,却说“被高俅这贼坑陷了我”,何解?


、、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