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访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迹 | 《香港故事》摘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书HK Author 知书HK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商务印书馆推荐月度新书《香港故事》

《香港故事》


近日,新华社高级记者闵捷所主编的《香港故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由新华社“香港故事”栏目中精选的50篇作品构成,分为风物地理、历史天空、人物志、众生相、生活百态五个板块。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香港,如果你想避开“水泥森林”找个特别的角度进入,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读懂香港的50个独特注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今刊摘选,以飨读者。

● 香港圣约翰座堂 闵捷摄

香港尖沙咀柯士甸道156号,一座闹中取静的居民楼。旁边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居民楼门口年迈的保安、书院里的老教师、楼下小商店年轻的女店主,都不知道80年前,这里曾住着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教育家蔡元培。 

2018年是被誉为“北大之父”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诞辰150周年,也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为了追寻这位在20世纪初曾领导中国文化教育转型的“学界泰斗”在香港度过的最后时光,记者近日寻访了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迹。

柯士甸道 :

以“周子余”之名深居简出

前不久,由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联合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香港北大助学基金会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办“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主题展览,展出了蔡元培手迹、珍贵历史图片及1916年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委任状等。蔡元培之子蔡英多、孙女蔡磊砢(现任北大蔡元培研究会会长)到港出席。

●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主题展览在香港举行 闵捷摄


● 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会长、蔡元培孙女蔡磊砢在展览开幕典礼上致辞 闵捷摄

据88岁的蔡英多回忆,父亲蔡元培是1937年11月27日离开上海,29日抵达香港,在港岛皇后大道中的顺斯酒店住了几天,然后又由商务印书馆安排在跑马地摩利臣山道的崇正会馆住了一阵。当年12月29日,母亲周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香港,一家人于转年1月底在九龙柯士甸道156号住了下来。 

记者在柯士甸道156号看到,当年的三层小楼已变成11层高的花园大厦,仅隔着一栋楼的嘉诺撒圣玛利书院的读书声声声入耳。据蔡英多回忆,当年姐姐蔡睟盎在这所学校就读,他和哥哥蔡怀新幼时也在此短暂学习过。

● 香港尖沙咀柯士甸道156号(红色建筑),蔡元培先生曾在此址居住过 闵捷摄



蔡元培晚年在港深居简出,化名“周子余”在家养病。期间,依然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并开始自撰年谱。他还从商务印书馆借来《陆放翁全集》和《王阳明全集》,爱不释手。蔡英多回忆说,记得那时父亲常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当时七八岁的蔡英多对书中的图片至今仍有印象。

虽然蔡元培在港非常低调,但前来拜访的人还是不少。饶宗颐文化馆名誉馆长、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专家陈万雄告诉记者,访客中包括北大教授、学生、校友等,南下文人也很多。而据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蔡元培研究专家周佳荣统计,在蔡元培留港的两年多时间里,曾有300多人前来拜访过他。

圣约翰大礼堂 :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香港中环花园道,日暮时分的圣约翰座堂,少年唱诗班正在排练。80年前,蔡元培在这里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1938年5月20日,蔡元培应宋庆龄之邀出席由“保卫中国同盟”及“香港国防医药筹赈会”在圣约翰大礼堂举行的美术展,并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这也是他留居香港期间唯一一次公开演讲,他提到,“美术乃抗战时期之必需品”,并认为“抗战时期所最需要的,是人人有宁静的头脑,又有强毅的意志”。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蔡先生发表抗战与美术之关系的演说。他依旧提倡美育,期望美育发挥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这是他眼光长远之所在。”周佳荣说。在港期间,古稀之年的蔡元培尽管身体日渐衰弱,又患足疾多年,但仍心系民族存亡,为抗战奔波操劳。他还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作会歌一首,被称为“白头人唱满江红”。歌词中写道:“公理昭彰,战胜强权在今日,概不问领土大小⋯⋯我中华,泱泱国,爱和平,御强敌。” 

1940年3月3日,年迈的蔡元培在寓所失足跌倒,4日入养和医院治疗,3月5日溘然长逝,享年72岁。

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

香江有幸埋忠骨

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墓园覆盖着半山坡。一块墨绿色的大理石墓碑格外醒目,上书“蔡孑民先生之墓”,并刻写着他的生平。 

1940年3月10日,商务印书馆主持为蔡元培先生举殡。当日,全港学校和商店下半旗志哀,他的灵柩由礼顿道经加路连山道,再经波斯富街、轩尼诗道、皇后大道、薄扶林道入南华体育场公祭,市民在沿途列队目送。

 “公祭时,参加者万余人,那真是荣哀。”香港著名学者、作家小思在她的《香港文学散步》一书中写道。

 周佳荣教授告诉记者,20世纪40年代香港人口只有50万,万人公祭足见有何等隆重。参加公祭活动的有学校师生、政商界和文化界人士及市民等。 

香江有幸埋忠骨。蔡元培的遗体曾暂厝东华义庄,后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1978年,北京大学同学会为老校长重修了墓碑。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北大校友、乡亲以及仰慕蔡元培的海内外人士前来悼念。 

2018年12月,也就是蔡元培诞辰150周年之际,蔡元培之子蔡英多、孙女蔡磊砢及众多北大校友来到蔡元培墓前,共同缅怀他们的先辈和“永远的校长”。当天下午3时,祭奠活动刚开始,天空中持续已久的阴霾忽然散开,出现一线阳光。“祖父旧学深邃,新学广博。今天我们追思祖父的功业,缅怀先生的精神,意在发扬光大祖父的志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蔡磊砢如是说。

● 2018年12月,蔡元培之子蔡英多、孙女蔡磊砢及多位北大校友和香港文化界人士在蔡元培墓前祭拜后合影 受访者提供


手记

蔡元培先生最后的日子是在香港度过的,那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离开了他熟悉的校园,离开了北京、上海众多亲朋故旧的一段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在香港住过哪些地方、见过些什么人、做过哪些事,甚至读些什么书,都是我一直想知道的。 

当我们走在蔡元培先生曾经留下足迹的这些建筑、街道、教堂时,依然能从历史的遗迹中感受到他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闵捷)


图书信息

《香港故事》

闵捷 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个板块:风物地理、历史天空、人物志、众生相、生活百态,由新华社“香港故事”栏目中精选的50篇作品结集而成,这个栏目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的累计浏览量超过一亿,影响遍及海内外。

深水埗最后的“布市场”、街头的报摊、巷子里的“武侠味”、菜农的“朋友圈”、最后的抗战老兵…… 揭开香港这个繁华都市的面纱,里面藏着丰富而饶有趣味的香港故事,深耕这片沃土,“香港故事”挖掘出香港的另一番天地。


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01 风物地理

深水埗的记忆链

海上龙舟 承载燃情岁月

天台之城 风景百变

香港温情记忆:转角遇到报摊

大澳渔村:海边的“浮城”往事

鸭洲:“袖珍小岛”的前世今生

大馆的一百面:打开中环“记忆的盒子” 

香港图书馆:别致的风景

香港有个“小泰国”

锦田壁画村:200名义工绘就爱的画卷

跨境探访香港赛驹从化“新家园”


02 历史天空 

寻访蔡元培在香港的足迹

张爱玲与香港的“半生缘”

香港抗战老兵:追忆山河岁月

香港书展:三十而立

80岁的工展会

东华三院的百年守望

南丰纱厂:前世对话今生

最后的香港小巴牌手写艺人


03 人物志

作家陶然:文学行旅与人生流转

慈善家田家炳:诗礼传家 大爱济世

女作家梁凤仪:用“挚爱”演绎香港传奇

两代工程专家胡应湘与林鸣:港珠澳大桥从梦想到现实

商业巨子吕志和:“和谐共享,仁爱和平”

香港艺人汪明荃:山水不变,情不变

双料影后惠英红:一树繁花别样红

眼科医生周伯展:让光明照进心田

画家李志清:图解金庸的“武侠世界”

科学家容启亮:登月之路有多长?

“湾仔码头”臧健和:狮子山下的奋斗传奇

跨界摄影师李秀恒:用镜头讲述中华多民族节庆故事

“毛笔世家”传人张虹霓:以老手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04 众生相

“盲人电影院”:让心“看见”

一位香港菜农的“朋友圈”

一位女大学生的“咏春情结”

粤剧传承:小小少年的“梨园梦”

香港老人的长寿之道

外佣的星期天

港式紧急寄养:寄住的家 常驻的爱

上岗!导盲犬和它背后的三位主人

旧爱仍是美:一家二手衣寄卖店的环保实践


05 生活百态

24小时店:见证夜的香港

球叔的“写信佬”生涯

霓虹灯招牌:点亮昔日“繁华晚妆”

单身男女:都市里的独行者

香港美食中的“武侠情”:探访“射雕英雄宴”

寻找香港街头巷尾的“武侠味”

香港美食:当“米其林”遇上“黑珍珠”

四姐的“麻辣人生”

香港街市:活色生香滋味长


后记:

深耕香港 感受“故事”里的城市脉动  闵捷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主编简介

闵捷,新华社高级记者,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8年赴美国,后就读于纽约大学。1992年进入新华社对外部从事对外报道工作。



往期回顾

张斌 | 《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增订本)序

李宇明 | 全球治理,语言助力——序《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

会议通知 |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高端论坛(2021)”即将举办!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 2020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

吴福祥 | 《描写形态句法——田野语言学指南》译者后记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