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参考语法》荣获“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二等奖!
喜讯
《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参考语法》荣获“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二等奖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夏俐萍所著,于2020年6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国内第一部汉语方言参考语法专著。
今刊作者记录的益阳(泥江口)方言声韵调系统,供读者了解。
益阳(泥江口)方言声韵调系统
文 | 夏俐萍
传统描写汉语方言音系时,一般对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并将其与中古音系(以中古的《切韵》系列韵书作为参照)进行比较,讨论该方言音系的语音从古到今发生了哪些变化。现代音系学往往从辅音音位、元音音位和调位等几个方面描写一种方言的音系,并对音节结构、音节弱化、重音等问题进行描写。本章依据汉语方言学的传统做法,对泥江口话的声韵调系统以及音节系统进行研究。
一、声母
声母20个,包括零声母在内。
注释:
① 全书语音例字中,下标 1 表示白读,下标 2 表示文读。泥江口话部分声韵母存在成系统的文白异读情况。
说明:
1. 合口呼韵母单独成音节时,通常音节前有一个无擦通音 [ʋ]。
2. [z] 浊音成分不明显,实际音值为近音 [ɹ]。为方便起见,记作 [z] 声母。
3. [l] 声母和鼻音韵母或鼻化韵相拼时,音值接近 [n],但 [n]、[l] 不形成对立,记作 [l]。
4. 发 [f] 时实际音值接近 [ɸ],[f] 声母和单元音韵母相拼时,有一个不明显的 [u] 介音。
二、韵母
韵母 32 个,包括自成音节的 [m̩]、[n̩]。
说明:
1. [ɤ] 的实际发音位于 [ɯ]和[ɤ] 之间。
2. [an] 的鼻音韵尾有弱化趋势,但不如市区方言明显,在这里仍然记为鼻音韵尾,不记为鼻化元音。
3. 自成音节的 [m̩] 只有“姆”一个例字,有 [n̩] 的变读,但“翁红你蕹”等字并没有[m̩] 的变读,因此仍然设两个自成音节韵母。
本书对韵母的处理不完全采用音位标音法,而是考虑了音位的具体音值。在上文韵母表中,如果采用音位标音,复韵母只需标出音位即可,不用考虑其具体音值。上文韵母表中具体音值与音位之间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可见,如果采用音位标音法,泥江口话的元音音位可以归纳为八个,包括一个舌尖元音 [ɿ],七个舌面元音 [i u y a o e ɤ]。韵母表中的具体音值则反映了不同元音搭配时的语音同化作用。复合元音的韵尾均出现达标不足的情况,如 [ae ɑɔ əʌ] 的尾音段成分均无法达到目标音段 [i o u]的程度,而且这几个双元音的动程很短,有强烈的单元音化的倾向。鼻音韵母 [ən] 中的主元音也由于分别受到前鼻韵尾的作用,主元音央化,与目标元音 [e] 有较大的差异。
三、声调
说明:
阳平调值在不同人中的发音有所不同,有的读作曲折调 [213] 调,有的曲折调不明显,可以记为 [23] 调(见图 2-2),本书记作 [213] 调。
泥江口话有一个中平调,两个升调(低升和高升),两个降调(低降和高降)。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整个湘语区的高升调 [45] 常常有假声的变化。假声(falsetto voice)与常态带声(modal voice)发音时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活动状态的不同。发常态带声时,声带整体参与振动,各部分均衡紧张;发假声时,只有声带边缘的韧带部分振动,声带整体处于松弛状态(Vennard 1967)。图 2-2 是泥江口镇一位男性发音人(M1)和一位女性发音人(W1)声调的平均基频与时长的图示,横坐标为时长,单位毫秒(ms),纵坐标为基频值,单位赫兹(Hz)。
图2-2 泥江口声调的平均基频与时长(男左,女右)
从图 2-2 可以看到,男女发音人阴去调值的基频起点与降调上声的基频起点接近,均在 200 毫秒左右达到基频最高值,但末尾部分均有一定的回落。相比而言,女性发音人的基频值比男性发音人要高得多。女发音人阴去调基频起点均值为 280Hz 左右,从一开始就往上升,最高基频均值达到 374Hz,已经超出了常态发声的调域范围,是假声的发声态。在所有样本中阴去调值最高基频达到 436Hz。男发音人阴去调值的基频起点在均值 200Hz 左右,最高均值也只有 280Hz 左右,只接近女性发音人阴去调值的最低基频,男性发音人所有样本中阴去调值最高基频调值接近 310Hz 左右,个别字有假声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图 2-2 中,女性发音人的阴去调超出了常态发音的调域范围,是假声,但男性发音人的阴去调基本可以认为在常态发声之内。阴去字在实际语流中的假声发音与非假声发音并不构成音位上的对立。本书对于声调的分类不区分高中低三域。
★图书信息★
《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参考语法》
夏俐萍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以参考语法所倡导的语言描写和研究原则为理论指导,是国内第一部汉语方言参考语法专著。作者采用实地田野调查方法,对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的音系、形态、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与分析。书中还细致描写了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的显赫语法范畴,如:小称范畴、时体、情态范畴等,很好地反映了该方言的特点。
该书的音系描写、例句标注、语料采集方法,也为设置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深入开展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1.1.1地理位置
1.1.2历史沿革
第二节 语言状况及研究成果
1.2.1方言系属
1.2.2前人研究成果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理论框架
1.3.2研究意义
1.3.3语料来源
第四节 类型学概览
1.4.1音系
1.4.2形态
1.4.3句法
1.4.4显赫范畴
第二章 音系
第一节 声韵调
2.1.1声母
2.1.2韵母
2.1.3声调
第二节 语音特点
2.2.1声母特点
2.2.2韵母特点
2.2.3声调特点
第三节 异读
2.3.1文白异读
2.3.2新老异读
第三章 词类及构词法
第一节 词的定义及其界定
3.1.1词的定义
3.1.2句法词的确定
3.1.3附缀
第二节 词调
3.2.1重中式
3.2.2中重式
3.2.3重中式兼中重式
3.2.4其他两字组的词调模式
第三节 词类及其操作性定义
3.3.1开放性词类
3.3.2封闭性词类
第四节 构词法
3.4.1复合构词法
3.4.2派生构词法
第四章 名词及名词性短语
第一节 名词的构形
4.1.1小称标记“唧”
4.1.2类定冠词“阿”
4.1.3构词重叠、准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
4.1.4构形后缀“里”“家”
第二节 名词及人称代词
4.2.1名词的种类
4.2.2人称代词
4.2.3反身代词
第三节 指量结构
4.3.1指示词系统
4.3.2名物指
4.3.3处所指
4.3.4方位指
4.3.5时间指
4.3.6方式指
4.3.7程度指
第四节 数量结构
4.4.1数词
4.4.2量词
4.4.3数量结构
4.4.4数量名结构
第五节 领属结构
4.5.1领属结构类型
4.5.2领属标记
4.5.3领属结构与话题结构
第六节 内涵性定语
4.6.1名词修饰名词
4.6.2动词修饰名词
4.6.3形容词修饰名词
第七节 多项修饰语
4.7.1领属成分的语序
4.7.2指示成分的语序
4.7.3数量成分的语序
第八节 并列名词短语
4.8.1无标记并列
4.8.2有标记并列
第九节 同位结构
4.9.1名词类同位结构
4.9.2人称代词类同位结构
4.9.3指示类同位结构
第五章 谓词及谓词性短语
第一节 动词及其形态
5.1.1动词的分类
5.1.2动词重叠
5.1.3自指与转指
第二节 形容词
5.2.1性质形容词
5.2.2状态形容词
第三节 时、体、情态
5.3.1时
5.3.2体
5.3.3情态
第四节 动宾短语
5.4.1动词与宾语的语义关系
5.4.2黏合式与组合式
5.4.3处所、时间宾语
5.4.4存现宾语
5.4.5准宾语
5.4.6谓词性宾语
第五节 趋向结构
5.5.1趋向动词
5.5.2趋向动词表位移
5.5.3 动趋式表位移
5.5.4情态式和反复问式
5.5.5趋向动词的非趋向用法
第六节 连动结构
5.6.1一般连动式
5.6.2“去”类连动式
5.6.3“来”类连动式
5.6.4“有”类连动式
第六章 简单句及其构成
第一节 完整句与非完整句
6.1.1完整句
6.1.2非完整句
第二节 动词谓语句
6.2.1不及物句
6.2.2单及物句
6.2.3双及物句
6.2.4存在句
6.2.5领有句
6.2.6系词句
第三节 论元结构的调整
6.3.1被动
6.3.2处置
6.3.3致使
6.3.4相互
第四节 旁格成分和加接成分
6.4.1核心标注“得”
6.4.2前置词与后置词
6.4.3状语成分
第七章 复杂句及复合句
第一节 补足语从句
7.1.1主语从句
7.1.2宾语从句
7.1.3表语从句
第二节 关系从句
7.2.1限定性与非限定性
7.2.2关系从句标记
7.2.3无核关系从句
7.2.4关系化成分
第三节 补语从句
7.3.1结果补语从句
7.3.2程度补语从句
第四节 状语从句
7.3.1时间状语从句
7.3.2目的状语从句
7.3.3因果状语从句
7.3.5条件状语从句
7.3.6让步状语从句
第四节 并列复合句
7.4.1并列
7.4.2承接
7.4.3递进
7.4.4选择
7.4.5转折
第八章 句类
第一节 疑问句
8.1.1 特指问
8.1.2选择问
8.1.3反复问
8.1.4是非问
8.1.5反问
8.1.6回声问
第二节 祈使句
8.2.1命令式
8.2.2建议式
8.2.3禁止式
8.2.4祈愿式
8.2.5商请式
第三节 感叹句
第九章 语义语用范畴
第一节 话题
9.1.1话题的结构分类
9.1.2话题的语义分类
9.1.3话题的指称
9.1.4话题标记
第二节 焦点
9.2.1整句焦点
9.2.2成分焦点
第三节 否定
9.3.1否定词
9.3.2否定句式
9.3.3语用否定
第四节 比较和比拟
9.4.1比较
9.4.2等比
9.4.3比拟
第五节 量范畴
9.5.1客观量
9.5.2主观量
参考文献
附录:同音字表
后 记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作者信息★
夏俐萍,湖南益阳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汉语方言学、语言类型学,已出版专著两部:《湘语益阳(泥江口)方言参考语法》(商务印书馆,2020年)、《汉语方言全浊声母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科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往期回顾
阅读经典辞书 传承优秀文化 | 为中国未来而读——2021阅读行动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喜讯!《辞源》(第三版·纪念本)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