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选读丨三见叶嘉莹先生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3-05-17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素以为绚的风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为“涵芬学人随笔”丛书之一种,作者为清华大学刘石教授。

今日分享其中一篇《三见叶嘉莹先生》,以窥本书精彩之一隅。



三见叶嘉莹先生

文丨刘石

2004年12月2日,应邀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叶嘉莹先生八十寿辰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对于叶嘉莹先生的学术思想,我没有能力奉献新见,却想起了此前与叶嘉莹先生的两次见面,并愿意借此机会表达我对叶嘉莹先生的一些感受。

我初次见到叶嘉莹先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1982年夏天,四川大学历史系文史兼擅的缪钺先生邀请叶先生去为历史系学生开设唐宋词的讲座,那时我在川大中文系读本科,专业既未选定,又快放假了,本打算就去听一次,没想到一听就停不下来了,直到叶先生讲完所有的课程。不仅是我,当时所有听课的学生无不被唐宋词美妙的词境所折服,这种折服又是产生在被叶先生讲课艺术所折服的基础上的。一时间很多同学见面都必谈唐宋词之美,也必谈叶先生的口才、气质、风度、仪容之美,甚至模仿叶先生吟诵诗词时独具韵味的声腔。我随后两年选择了古典文学做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并以唐宋文学为研究方向,从此走上古典文学编辑、研究和教学的道路,与叶先生这次的西南之行是必有相关的。

叶先生关于古典诗词的精彩见解,散见于她的多种著作中,一篇短文无法细论,也不必细论。在词体方面,她继承王国维、缪钺等前辈学者又有所发展的一个观点,就是她在《灵谿词说》前言中所说的:“盖词之为体,自有其特质所形成之一种境界,以一般而言,词中所表现者,常是比诗更为深婉含蕴之一种情思和境界。”后来她又在另一篇文章《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载《清词丛论》)中将这种特质称为“弱德之美”,我以为是她对词之为体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对我影响甚深,我在自己关于苏词的博士论文中对词史上一系列现象的褒贬评骘,正是以叶先生的“诗词有别”和“尊体”说为理论指导的。

再见叶嘉莹先生,是六年前的1998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古典文学与文献学讨论会上,我再次听到叶先生关于古典诗词的精微之论。她还介绍了她正在组织的儿童古典诗词吟诵训练活动,同时我还知道她在南开创办研究所以及用自己多年积蓄设立多种基金的事。我感到她真的是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古典诗词。我当时也想起了十多年前在川大的那次讲座,她讲到数十年来漂泊海外,每读杜甫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便情动于中,不能自已。她还声情并茂地吟诵了70年代初次归国时所作的诗句,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我曾在会间向叶先生提及这段往事,她很高兴地随口吟诵出了诗中的两句:“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

但我想我们不必尽用对故国的思念和热爱来诠释她数十年来所做的一切。古人曾言:“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其实我们诵叶先生的诗,读叶先生的书,叶先生其人也就在其中了。我们会发现,叶嘉莹先生实在是一个灵心悱恻、善怀多感的人,是一个沉婉真挚、蕴藉深微的人。她的性灵和心境与中国古代的诗性词心有着本质的相通,因而她对古典诗词之美才能有如此深细的观察与体悟,她才能在古典诗词中汲取到如许多的兴发感动的力量。这里面除了对祖国文化的深厚感情,当然还有后天的学养在起作用,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更是依赖于一种先天的资质和禀性,那是旁人所无法学而致之的。

2010年与叶嘉莹先生在北京

前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对叶先生的专题采访,真不曾料到她的一生充满了那样多的坎坷和不幸。但叶嘉莹先生的一生既是辉煌的,也无疑是幸福和充实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古典诗词供她优游徜徉,沉潜玩索,含英咀华,乐在其中。我想,她的心灵一定常常荡漾着美好情感的涟漪,充盈着无边的愉悦和快乐。

这次是第三次相见叶嘉莹先生。她在会议的主题演讲中对自己诗词创作里乡情的阐发亲切有味,真情感人。又看见她身心健朗,思维清晰敏捷,记忆力超凡,一如往昔,打心底里感到欣慰。叶嘉莹先生曾经感叹:

“自古以来,因读其书而慕想其人的读者,常未必都有能与其所慕想之作者相逢一晤的机缘遇会。”

并举出杜甫之于宋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悲慨,和辛弃疾之于陶渊明“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的空叹(《唐宋词名家论稿·前言》)。从这一点来讲,我比杜甫、辛弃疾幸运,也比自古以来的许多读者幸运多了。

祝愿八十初度的叶嘉莹先生今后的岁月更加辉煌,更加幸福,也希望今后能有第四次、第五次以至无穷多次再见叶嘉莹先生的机会!


(《中华读书报》2005年3月16日)


图书

信息

《素以为绚的风景》

刘石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全书总字数约二十万字,另配有插图数十幅,分为“学海随泛”“典籍谈片”“前贤忆念”三辑。“学海随泛”一辑所收乃对于文学史、文化史相关问题的想法,所涉内容广泛,作者立论平实,语言活泼,带有作者的鲜明个性特征。“典籍谈片”所收为对古今著述的相关评价,既有《艺概》《唐诗三百首》等古代经典,也有《宋诗选注》《启功丛稿》《良镛求索》等今人著述,体现出作者“不薄今人爱古人”的洒脱襟怀。“前贤忆念”所收21篇文章乃追怀前贤之作,所怀念的对象为启功、傅璇琮、王利器、杨明照、叶嘉莹、欧阳中石等名家。因作者曾与他们中的多位有着过从甚密的师生缘分,因而文中颇多传神写照的细节,读起来令人兴味盎然。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

简介

刘石,1963年出生,曾先后在四川大学、中华书局、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工作,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兼任《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古典文学知识》等刊物编委。出版有《有高楼杂稿》《有高楼续稿》《诗画之间》,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傅璇琮、赵昌平、高克勤合作)、《宋词鉴赏大辞典》,另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涵芬学人随笔”

丛书简介

“涵芬”,涵宇内芬芳之义也,既具商务特色,且能体现出本丛书之特点。丛书所收,既非谨严的学术论著,也不完全等同于纯文学的创作,而是追求一种介乎二者之间的跨界——学术随笔。其特点在于既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笔则追求活泼有趣,能让一般读者在较为轻松的阅读氛围中有所获益。丛书作者均为活跃于当今文史哲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家名家。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一部裒辑珍贵客家方言域外文献的优秀图书 丨《近代汉语客家方言域外文献集成》概述(一)

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202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

辞书编纂与术语规范互动研讨《现代汉语词典》专科条目

会议预告 | 第七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

王希杰先生千古!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