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丨《对外汉语研究》(第二十六期)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2-0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对外汉语研究》(第二十六期)


目    录



摘    要


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判断

熊仲儒

摘   要:英汉形容词都可以充当主要谓词、次级谓词与定语,也都可以受量度范畴的扩展。英汉形容词在充当句法成分时有很大差异,但不妨碍形容词的确认,因为形容词的确认不依赖于它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充当句法成分。句法成分与词类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形容词的本质特征是不能带宾语,次要特征是受量度范畴扩展,扩展形容词的量度范畴可以有语音实现,也可以没有,没有语音实现的量度范畴起核查形容词量度特征的作用。

关键词:形容词;量度范畴;句法特征;范畴特征;句法成分


汉语非常规语序中的主观性

——试析“兄弟”“弟兄”的语义分工

雷桂林

摘   要:文章通过汉日对比分析,指出汉语作为典型的孤立语,语序也是其表达主观性(subjectivity)重要手段,非常规语序结构多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和“兄”在左、“弟”在右的常规结构“兄弟”相比,“弟兄”是一种语序上的非常规结构。“弟”轻声化的“兄弟”的语音重心在“兄”,而语义重心在“弟”,也是一种音义对应错位的非常规结构。语料分析表明,“弟兄”和“弟”轻声化的“兄弟”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前者通常表示年龄小或身份低于说话人的复数集合,后者表示单一个体。二者多带亲切义,常用于凸显和对话人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兄弟;弟兄;非常规;语序;主观性


也说“稍微”的入句表现和语体分布特点

杨德峰  邱夏

摘   要:基于语料统计,文章发现“稍微”绝大多数用于陈述句,用于疑问句、祈使句的非常少,且主要用于肯定句,不用于感叹句;用于比较句的较少,并且主要用于无标记比较句;常用于条件、假设和转折复句,较少用于因果和目的复句,而且主要用于偏句;“稍微”加量与不加量结构均可用于叙事和非叙事语体,但分布比例存在差异。

关键词:“稍微”;入句表现;语体;分布;范畴化


抽象名词“目标—目的”的语义

特征与型式搭配验证

方清明  王 刚

摘   要:“目标—目的”是一对高频易混淆抽象名词,相关近义词词典多有提及,但并不全面。文章从型式搭配视角考察“目标”“目的”在语义、句法方面的异同。“目标”具有计划性、时间性、层级性、积极性等语义特征,而意图性是“目的”的本质语义特征。“目的”可用于“行为—意图”和“X目的是为了……”等句式,可受贬义词修饰。最后文章总结二者搭配的倾向性规律,以利于易混淆抽象名词的教学。

关键词:目标;目的;型式搭配;抽象名词;易混淆;语义;句法


“不向 NPVP”的句法分析、语义

特征与语用功能

——兼论与对应肯定式的语用功能差异

赵 彧

摘   要:“不向 NPVP”中,主语无标记的语义要素是[+有生][+施事],介词“向”既可引进向事、位事,也可以介引对事或当事,不同介引功能有不同的语序类型。“不向 NPVP”的低及物特征造就了 VP 的无界属性,有一系列形态和句法的表现。“不向 NPVP”与其肯定式的语用功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点:信息地位上的前景与背景、语体选择上的用频差异。

关键词:“向”;语义属性;否定功能;语用特色


汉语警告言语行为内部调节的

语用调控手段探究

刘晨阳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三部影视剧剧本进行转写并标注,以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为基础,对现代汉语警告言语行为内部调节手段和社会变量之间的调控关系展开分析,发现警告者在核心行为部分使用直接警告策略还是间接警告策略,仅与警告指令本身的强加度有显著关联,与交际双方的相对权势、社会距离无显著关联。同时,在直接警告策略内部,警告者是使用一般祈使句还是使用明示惩罚后果的条件复句或条件结果分句,主要受到交际双方相对权势和指令强加度因素的双重调控。此外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警告言语行为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帮助说话人在深入理解交际情境的基础上,在核心行为层面掌握直接或间接警告策略,同时在直接策略内部调节语力手段的重点应落在是否使用明示后果句上。

关键词:警告言语行为;内部调节;二元逻辑回归;社会变量;对外汉语教学


非线性要素到线性要素的跨越

——以“最 X,没有之一”的形成为例

陆旭  温锁林

摘   要:文章以新兴话语“最 X,没有之一”的形成为例,研究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生成过程:由非线性要素转化为线性要素。“没有之一”作为注释说明性的非线性要素升级为信息结构在线编码中的线性要素,信息属性也由附属变为焦点,并与“最 X”构成了一种新的复句类型——追补关系复句。“没有之一”由非线性要素转变为线性要素的动因是实现范畴的精细化,满足交际表达的需要。该表达采用了“减法”操作,即减去“最 X”表达中含有的“最 X之一”可能性解读,重新还原并定位为“最 X”的唯一性解读。“没有之一”由非线性要素跃升为线性要素的质变,是语言结构变异中最值得关注的新兴话语生成方式。

关键词:线性要素;非线性要素;“最 X,没有之一”;互动;追补关系复句


副词“前脚”的形成及其事件

类型和情态分析

谢尚培

摘   要:在句法位置变化、隐喻造成的语义变化的推动下,“前脚”由名词短语演变成副词,与之相伴的是语义功能的减弱和衔接功能的加强。根据副词“前脚”事件标注的结果,可知其多用于标记物质事件,尤其是施事位移事件。“前脚”所在的句子多用于表述现实事件。除了现实性语境,副词“前脚”也出现于惯常、条件、假设、可能、让步等非现实性语境中。

关键词:“前脚”;隐喻;衔接功能;情态


“不管……,X”结构成句机制考察

周佳乐  徐阳春

摘   要:“不管……,X”结构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甚是复杂,文章在描写该结构复杂句法构成的基础上,从语义出发,着重讨论该结构的成句机制,认为“不管……,X”结构的成句受到[+任何]与[+不变]两个因素制约:[+任何]制约着条件分句中关联词语“不管”等的使用;[+不变]制约着结果分句“X”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文章还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对该结构的成句机制作了印证,并且对“不管……,就”这样的“例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不管……,X”;成句机制;句法;语义


走向“新句式观”

杨旭  李姝姝

摘   要:汉语学界对句式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维到多维、从分析到整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下,卢英顺教授提出了“新句式观”,包括四点要义:一是以动词为枢纽,以小句为基础;二是聚焦于某一特定动词(或一类动词);三是具体到语义成分;四是区分典型句式和扩展句式。新句式观有两点优势:一方面,弥补了论元角色过于抽象的不足,更有利于发现动词(类)之间的句式异同;另一方面,新句式观兼顾动词、构式及其互动,能对句式生成作出更合理的描述。

关键词:句式;构式;新句式观;构式语法


基于语法能力视角的对外汉语

教学语法大纲

段沫

摘   要:文章以培养语法能力为目标导向,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的核心问题及结构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语法大纲应该:一是以句子为核心,通过句子的内部结构、整体表达、句间衔接三大线索梳理语法项目;二是通过“形式 语义”双向路径呈现语法体系及排布语法项目。这种从句子出发的双向大纲是教学语法体系形态发展的新阶段,旨在进一步突显教学语法体系面向教学、面向交际的特点,切合教学之需。

关键词:语法能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形容词》

编写思路与知识框架

刘振平

摘   要:形容词相关研究伴随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逐渐走向深入,然而有些理论认识并未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彰显。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以系统的眼光梳理形容词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建立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是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我们尝试以“形容词”为题,编写一部面向汉语教师的教学语法参考书,有针对性地帮助汉语教师解决形容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文章首先从本体研究、习得研究和教学研究三个层面梳理当前形容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形容词》一书的编写理念与内容架构,最后以精简的文本呈现出各部分的编写体例。

关键词:形容词;汉语国际教育;编写思路;内容架构;编写体例


新世纪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研究回顾与思考

蔡瑱

摘   要: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和教学研究,大致包含三方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语法体系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文章围绕这几方面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对新世纪初(2000—2020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与教学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鉴于研究论域围绕“教学”展开,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需求,文章重点回顾了近20年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与发展态势,探讨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研究特点与存在的不足,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语法体系与语法项目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修订的思考与实践

——以“比”字句为例

谭晓平

摘   要:文章以“构建以句子为核心的教学语法体系”为指导,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分析了“比”字句的形义关系、句式对词语的允入限制、句式的语体特点与使用情景等,进而对语法大纲中的“比”字句进行了修订。文章认为,语法大纲修订应遵循“以使用频率为基础,凸显句式使用特征”的原则。修订内容包括:优化选取与分级,补充使用频率、语义功能、词语特征、语体特征、使用情景等信息。选取与分级应综合考虑使用频率、义项数量、认知规律、习得难度等因素。部分低频语法项目或语法项目的低频义可安排在高级阶段,以提高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比”字句;语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


当前韩国中文人才的社会需求

与应对策略研究

俞玮奇  〔韩〕金清  李秋萍

摘   要: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中文教育适应和满足海外当地就业市场对不同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韩国主要招聘网站上的1358条中文人才招聘广告展开分析,调查用人单位的类型特征、岗位分布特征以及对中文人才专业技能的需求特征。研究认为需要积极优化中文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设中文职业能力的认证体系,搭建职业中文人才的实习实践平台,使中文教育更好地对标海外社会需求,对接就业市场,满足当地社会与市场对不同层次中文人才的需求,以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人才;社会需求分析;韩国


基于电商数据挖掘的 HSK 教辅

好评信息分类研究

曾晨刚  张海威  尹春梅  邵滨

摘   要:保障 HSK 教辅研发质量,需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电商数据挖掘成为一种调查市场需求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取电商数据挖掘的研究思路,以相关电商平台为目标网站,抓取汉语水平考试(HSK)教辅好评数据。基于 Python构建长、短时记忆模型,对 HSK 教辅的好评信息进行关键词分析,并从市场结构、客户群体特征、教辅功能预期以及购物体验四大维度,提出优化 HSK 教辅研发与营销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HSK 教辅;LSTM 模型;电商评论;市场需求


《对外汉语研究》征稿启事


《对外汉语研究》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主办,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向国内外发行。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时反映汉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全面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为学术讨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宗旨。竭诚欢迎世界各地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专家、教师、研究生围绕以上栏目及相关内容给《对外汉语研究》赐稿!

(一)栏目设置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语言测试研究;语言学习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中外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语言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学科教学论;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育技术;学术评论和学术动态等。本刊特别欢迎论证充分、材料翔实,联系实际的新观点、新成果。

(二)来稿注意事项   


1.字数:论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重要文章可做适当调整。

2.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一般不超过5个。

3.例句:例句全部用小五号宋体,用(1)(2)(3)……统一编号,按顺序排列,并在例句后面用小括号注明出处。

4.注文:注文一律采用脚注,用①②③……编号。

5.参考文献:

例如:马箭飞(2001)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强化教学教材设计,《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

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Wilkins,D.A.(1976)National Syllabus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投稿要求:来稿请以 WORD.DOC格式用E-mail通过附件的方式发送至本刊编辑部。详细的格式、体例请参看本刊近期文献。

7.来稿时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含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地址和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

8.来稿审读时间一般为6个月,6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对外汉语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200234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电话:021-64328691;电子信箱:dwhyyj@shnu.edu.cn

联系人:杜轶


期刊信息


《对外汉语研究》(第二十六期)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编委会  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第十四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

新书 丨《味绿居续话》面世

刊讯 丨《对外汉语研究》(第二十五期)

趁着开学季,一起来玩转成语!(下)

新书 丨《关通天下:“一带一路”建设与口岸和海关》面世

《中国语言学报》(第二十二期)征稿通知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刊讯 丨《对外汉语研究》(第二十六期)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