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汉语盘点2023”年度各组前五位字词正式出炉,“振”“智”“危”“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高质量发展”“战争”“ChatGPT”等热门字词入围。即日起至12月19日,识别下方二维码,投票支持你心目中的2023年度字词No.1!还有机会赢取精美奖品。最终结果将于12月20日“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上发布。“汉语盘点2023”活动自11月20日启动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全民的热情参与,网友们通过新华网PC端和客户端专题页面,推荐心目中“描述2023年中国与世界”的一个字、一个词。微博发起话题“汉语盘点2023”有奖转发活动,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要闻榜,话题阅读量近200万人次;微博文博、微博读书及蓝V认证微博、博物馆系微博等参与转发并讨论。学习强国专题报道,累计阅读量超85万。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央视新闻播出活动启动消息。知乎发起话题“汉语盘点2023”,浏览量200多万。截至12月3日,活动共收到推荐字词数千条,网友们用“梦”“新”“入圈”“挑战”等字词总结了一年来的心路历程。“汉语盘点2023”活动专家评议会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祝华新,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申,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天伟,武汉大学教授赫琳,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处长李强,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新华网客户端执行总编辑常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评议会。专家们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认为最终评选出的年度字词,作为时代的标签,要成为鲜明的时代印记,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丰富汉语的表达,记录语言的发展,具备规范性、文化性,又有创新性、典型性;浓缩现实的场景,反映民众的心声;展现中国对世界的思考,彰显国人对未来的期许。在综合网友推荐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最终选出了各组前五位年度字词。客观上,“振”是上升的趋势,发展的走向;主观上,“振”是舒展的精神,奋起的姿态。长路有险夷,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面对挑战时不失本心、遭遇风雨时行之不辍,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当得起一个“振”字。ChatGPT横空出世,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定义;大语言模型风起云涌,预示了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是新兴产业、是伦理挑战、是哲学隐喻,是充满可能也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这段话可能就是人工智能写的,谁知道呢?度过世纪疫情,推动经济复苏,人们说,信心贵比金;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人们说,信念坚如山。在中国传统里,“信”有天地之坚的含义,也有四时之信的意象,只要今天笃志而行,必有未来如期而至。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这是中国先哲的智慧。“新”意味着更上一层楼的境界,意味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也意味着孜孜以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在新时代,怀新理念,抢占新赛道先机、前瞻新业态方向,需要中国人始终闻“新”而动、向“新”而行。亚运会、大运会的超燃瞬间,勾勒出体育强国的“身影”;戴眼镜的航天员与神舟十六号,推出了科技强国的“新番”;非遗热、文博热、诗词热方兴未艾,写下了文化强国的“注脚”。何谓强?是不卑不亢,是自胜胜他,是光明的进取心,是磊落的求胜欲。
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十年来,“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十年再起航,“一带一路”倡议开枝散叶,硕果累累。曾经,我们执着于“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现在,我们关注“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高质量发展不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追求的是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
烟火气,是车水马龙的喧嚣嘈杂,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街边食肆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川流不息……攥着的拳头终于可以松开,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舒缓,熬过了寒冬的人们格外盼望回到锅碗瓢盆、三餐一宿,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到平淡安稳、知足常乐。
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攻防龙腾虎跃;场外热情高涨,球迷围得水泄不通……从一村到一国,乡村篮球赛的火爆是偶然中的必然。篮球不再拘泥于特定的环境和语境,而是下沉到乡村中,以富有本地特色、为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心怀热爱,敢于挑战,才是纯粹的体育,才是活力的乡村。
日行四万步,五天登五岳。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效率高……年轻人打破常规、探索世界,试图用最低的经济成本,挑战时间与体力的边界,以此换取最丰富的旅游文化体验。宁可委屈自己,不可委屈假期,像特种兵拉练一样的旅行,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挑战”,追求的是一种“痛感”的快乐。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或胀或缩,各国都面临各自的难题,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在危机中育新机,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才能为世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头部,却在很长时间卡在中国的咽部。中国的芯片产业以其独特思路,用迂回的方式进行“新突破”,展示出中国科技力量不断向前发展的蓬勃态势。从俄乌冲突的旷日持久,到巴以冲突的骤然爆发,世界一步步呈现出战争升级的态势。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遏制战争的努力也在相应展开。战或和,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还是毁灭的重大课题。2023是谈判之年:中国促成了伊朗与沙特的和解,130多个国家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东盟举行领导人特别会议推动缅甸局势缓和降温。这一系列的会议、商谈都说明,人类正在用“谈”的方式与“战”赛跑。从核裂变技术的使用到核武器的发明,核阴影始终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自俄乌冲突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以来,核战争的威胁与核废弃物污染让全世界辗转难眠。这如同一个告诫:和平利用核能,是人类避免毁于核灾难的唯一出路。
俄乌冲突带来的阴霾还在持续,巴以冲突再次雪上加霜。在这个深度链接的时代,战争不只发生在远方的土地上、别人的历史中,也传导到你我的生活中、日常的思绪里。此时,人们都怀念着那些“庸常”的日子——电视里嗡嗡播着广告,街市里滴滴响着车声,涌动的是过节的人群,炸响的只不过是烟花。人类启动了人工智能,却结束不了人工智能;人类创造了ChatGPT,却又时刻战战兢兢于被ChatGPT所控制。“上帝能不能创造出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这个中世纪的神学诘问,在21世纪,“哐当”一声,重新砸向人类自身。日本政府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引发全世界对海产品和海洋生态的恐慌。人为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没有先例,也没有公认的处置标准,最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唯一确定的是,凡以邻为壑者,必将反噬自身。“芯片”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不断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和薄弱环节突破,在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人一直提着这口气。巴以冲突再次爆发,让2023年的冬天格外苍凉。尽管国际社会多方斡旋,但战争的车轮仍在隆隆滚动,饱经沧桑的大地四处战火熊熊。全世界一起和硝烟中的孩子祈望着和平。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参与投票,选出你心目中的2023年度字词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