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丨《汉语札记》(国际汉语教育文献丛刊)影印出版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8-23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汉语札记》(国际汉语教育文献丛刊)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汉语札记》是西方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同时介绍白话和文言的语法著作,首次尝试突破拉丁文法的范式来描写汉语语法,对欧洲汉学史和世界汉语教育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曾被誉为“19世纪以前欧洲最完美的汉语语法书”。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真教授为本书作了解题。

今刊其解题,让读者对该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文丨李真

马若瑟(P.Joseph-Henri-Marie de Prémare,1666—1736)是清康熙年间第二批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1669年随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来华,在江西传教多年,后病逝于澳门。作为耶稣会中国索隐学派(Chinese Figurism)的核心成员之一,马若瑟写作了多部中西文作品,阐释中国古籍与基督教相关之奥义;他翻译了法文版元杂剧《赵氏孤儿》,这是第一部西传欧洲的中国戏剧,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1778)创作《中国孤儿》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写作了两篇文言小说《梦美土记》和《儒交信》,开传教士中文布道小说与古典章回体小说文学创作之先河。在马若瑟的汉学成就中,汉语研究的代表作《汉语札记》(Notitia Linguae Sinicae)最为学界看重。这部汉语文法书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使用多达上万个汉语例句,全面讨论汉语白话和文言语法,因其博通经籍、内容丰富而成为西方近代汉语研究的扛鼎之作


一、《汉语札记》的写作缘起


《汉语札记》1728年成书于广州,以拉丁文写成,例句用中文表述。目前已知存世的马若瑟本人的原始手稿有两部,分别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大英图书馆。1831年由英华书院在马六甲出版拉丁文版,1847年由中国丛报社在广州出版英译本;1893年由巴黎外方传教会(Société des 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在香港重印拉丁文版。从完稿到最终付梓的百余年间,该书曾以抄本的形式在欧洲各国汉学家之间流传,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随着1831年拉丁文本和1847年英译本的出版,《汉语札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当时在华传教士和研究中国的欧洲学者所倚重,被誉为“19世纪以前欧洲最完美的汉语语法书”。

按法国汉学家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所言,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区分汉语白话与文言并分别加以论述的著作,而且是世界上首次出现带汉字例句的语法书。书中超过五万个印刷的汉字,从其规模而言,堪称早期西洋研究汉语语法的一部巨著。具体的内容涵盖了从汉字、音韵到语法、修辞的各个要素,着重分析白话和文言的虚词;还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典籍、民间俗谚和社会礼仪等内容,例文翔实丰富,多达一万三千余个,雷慕沙称其为“马若瑟所有作品中最重要、最瞩目的一部,也是欧洲人迄今为止在汉语研究方面最好的一部”。近代日本汉学家石田干之助则认为“这是一部最先将中国语的性质与其构造,正确地传之于欧洲人的专书”。

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只有以掌握中国语言为手段,才能更好地传播教义,归化教众。而他们初入中国,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在较短时间里跨越语言关,这成为人人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作为过来人,马若瑟深刻地体会到一本实用的汉语文法书或者说汉语教材对汉语学习的指导和帮助有多么重要。此前由多明我会和耶稣会传教士撰写的几部汉语语法书,内容较为简单,基本套用了拉丁文法的框架来分析汉语。而马若瑟在多年的汉语研究中清楚地意识到汉语是完全独立于欧洲语言之外的东方语言,具有很多独有的特质,难以简单地将汉语置于欧洲语言的语法框架内,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前辈传教士的通常做法,抛开拉丁语法的束缚,决心要为汉语量身打造一部符合汉语自身语法规律的著作。此外,马若瑟通过自己多年语言学习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汉语学习方法,其特点是提倡通过学习大量实例来掌握语言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远比单纯通过学习语法理论来习得一种外语要更为有效和便捷。


二、《汉语札记》的取材与内容


马若瑟在自己多年的汉语研习过程中注意收集丰富的语言资料,通过展示典型例句的方法来说明语言特征和语言规律。他在《汉语札记》中广征博引,上至经籍,旁及诸子,下涉元曲、明清小说,提供的例句超过一万两千条。这一规模不仅在西方人编撰的汉语语法书中,甚至在中国人自己编撰的汉语语法书中可能也是独一无二的。马若瑟在例句的选择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从不同语体的作品中选取例句。他写作时已将全书分为两个大的部分:通俗汉语(即白话)和古典汉语(即文言)。白话部分的例句来自质朴通俗具有白话语体色彩的文学作品,如元杂剧、明代的白话小说和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包括《元人百种》《水浒传》《画图缘》《玉娇梨》《好逑传》等。这些不同时期的白话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民间所用的口语,文本通俗易懂,有很多完全口语化的语句和生动的俚语俗谚,富有表现力。马若瑟认为,学习白话部分,可以帮助传教士提高口语听说的能力。文言部分的例句选自中国古代的典籍文献,如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唐宋名家名篇等,这些文言作品语言精练,寓意深刻,长于概括和写意,对于传教士理解中国古籍和用汉语写作文章以及进行翻译都有帮助。

第二是例句选取不拘泥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正统,而是尽可能选取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作品。这一点在第二编讲文言和典雅语体时尤为突出。尽管当时耶稣会学习汉语的传统是重视儒家经典,以“四书”作为标准读本;但是马若瑟却没有局限于此,以自己多年涉猎中国经史子集的功力,在《汉语札记》中为学习者真正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的大门。《汉语札记》开篇根据成书的时间、作品的可信度和写作风格,以一个九类含49部经典的中国文学典籍分类表作为起点,这在西方人编写的汉语语法书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第一类是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首要位置的三部伟大作品:《易经》《诗经》和《书经》。马若瑟认为这三部作品语言庄重简约,内涵丰富深邃,算得上是真正的“经”。

第二类是中国人公认的经典,如四书(《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春秋》和《礼记》。

第三类包括《道德经》《南华经》《仪礼》《周礼》及《山海经》。

第四类是诸子之书,包括《楚辞》《关尹子》《列子》《荀子》和《杨子》

第五类包括三部解释春秋的作品:《左氏》《公羊》《穀梁》,以及《国语》《吕氏春秋》《淮南子》,还有司马迁、许慎及郑樵等人的书。

第六类是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的作品,如韩愈、“三苏”、王安石、曾南丰、欧阳修等。

第七类是历代经学家的作品,包括“二孔”、王肃、毛苌、郑玄、王弼、朱熹等,以及清康熙年间刊行的《日讲》和《周易折中》。

第八类是宋代教育家的作品,如周濂溪、程子、张载、朱熹和邵康节等。

第九类是史家的作品,主要指《汉书》以来的官修史书。

这些作家和作品在现代涉及中国文学的著述里都会被提及。然而,那个时代,也就是18世纪早期的欧洲读者,仅仅借助来华传教士翻译的几本“四书”节译本或全译本而对儒家思想有初步接触,或通过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一书对孔子有所耳闻。当他们看到这样一个包含了许多中国古代重要作品的目录时,一定相当震撼。马若瑟说这些作品“论辩有力,文辞隽永,是千古流传的美文”。书中第二编文言部分的语料大都取材于此,所使用的例句不局限于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来源上溯至先秦,下探至康熙本朝,不拘于一朝一代、一门一派,既有儒家经典,也有诸子各家,通过考察汉语中优秀而又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从中揭示这种语言典型的语法现象和主要特征。

《汉语札记》全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绪论、第一编和第二编。绪论包括三章,总论汉语的总体特征和语言要素,对第一编起铺垫作用。第一章概述中国古代经典的类别和代表著作及作家,第二章介绍汉字的主要情况及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第三章附录了一份“汉语音节总表”。第一编介绍白话和通俗文体,又分两章。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白话的语法;第二章重点分析汉语虚词,主要选取了16个常用多义字和76个白话虚词的用法,还汇编165条民间俗谚来介绍白话的修辞格。第二编以介绍典雅文学作品中的汉语为主,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文言语法;第二章专论18个典型的文言虚词;第三章详细介绍汉语的各类文体风格;第四章着重分析了七种古汉语修辞格,包括对比、反复、连文、辩论中的反驳、描写、排比和比较,差不多占据了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第五章是典雅句法汇编,包括典故的运用、相关的对比等,试图集中展示中国古代读书作文的基本章法。


三、《汉语札记》的特色与不足


中国语法学界一直将《马氏文通》视为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开山之作,认为它“将‘实字’与‘虚字’两个术语运用于语法研究,确系首创”,现在看来,应该在这个“首创”前面加上一个限定语“在中国范围内”,因为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在《马氏文通》之前,马若瑟就已经吸收了中国语文学的虚实之说,进而将其运用到汉语词类划分的系统中。他认识到汉语以实词对应客观世界,以虚词对应大部分语法结构意义,这是中国传统小学未能达到的高度。《马氏文通》将“有解、无解”作为实字、虚字的划分标准,不少语法学家指出了其局限性。《汉语札记》以能否独立用作句子成分的虚实标准似更为符合语法上的分类。不少当代语言学家都肯定了马若瑟对汉语语法学的一大贡献,即这种关于汉语里“实词”“虚词”的划分,正是通过马若瑟在《汉语札记》里的介绍,正式进入西方普通语言学的术语范畴。

与之前和之后的同类作品相比,《汉语札记》最独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尊重汉语事实,没有因循前人固守拉丁语法来描写汉语的惯例,更看重从汉语自身出发进行分析。马若瑟特别提倡学习汉语要通过典型例句来归纳语句搭配,通过文本细读来探究字词的灵活运用。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西方语法的借用只体现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以适应汉语分析的需要,在全书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相反,更多关注汉语异于欧洲语言的地方,充分注意到了汉语自身的特点,并不机械地按拉丁模式来构建汉语语法。

由于时代的局限,并非语言学家的马若瑟还不可能对汉语语法作出准确、全面、科学的系统梳理。作为一部语法著作,《汉语札记》未能对大量例句所体现的语法规则进行有效的概括与综合,在整体上还缺少系统性。全书的重点在于汉语的虚字研究,贯彻的是马若瑟通过学习典型例句来掌握中文的思路。因此该书例句丰富,但语法规则不多,这一点既是其区别于其他著作的特色,也成为不少欧洲语言学家批评该书的一个主要问题。


四、总体评价


尽管尚有一定缺憾,但瑕不掩瑜,可以说《汉语札记》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达到了当时来华传教士研究中国语言的新高度。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架构上看,该书都已远远超出了一本一般意义上的语法书的范畴,涵盖了汉语的诸多特质,介绍的要点既包括文字、音韵,也有词汇、语法、修辞,还包括中国的典籍和礼仪等,研究涉及范围之广,对汉语特点把握之精准,都远远超出了同时期甚至后来很多西方人所撰写的关于中国语言的其他著作。因此,影印出版《汉语札记》1831年拉丁文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相信这样一个珍贵的文本会为近代西方汉语语法研究和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在文献资料上提供有益的补充。

(为方便读者阅读,文中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汉语札记》(国际汉语教育文献丛刊)

〔法〕 马若瑟  著

张西平  李真  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内文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样张>


往期回顾

刊讯丨中国方言学报(第十期)

喜讯!《语言战略研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语言学类核心期刊

新书 丨《杭州方言语法研究》面世

湖南卫视:《新华字典》启民智 昌明教育耀中华

新书 丨《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前文字研究》面世

“汉语盘点2023”年度字词揭晓!“振”“高质量发展”“危”“ChatGPT”当选年度字词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