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一《壮哉唐诗》出版
近日,《壮哉唐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由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电视节目讲稿整理而成,体例独特,语言生动、幽默,雅俗共赏,适合热爱唐诗的各界朋友阅读、收藏,可作为大、中、小学校的教学参考书。
今摘选书中《再版后记》部分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
再版后记
文丨李敬一
一、本书缘起
2008年6月至10月,我应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之邀,在该栏目做“壮哉唐诗”系列演讲,共十五个专题。在节目录制、播出间隙,我将讲稿逐篇整理、加工,结集成书,于当年10月正式出版,这就有了《壮哉唐诗》一书的发行。
“壮哉唐诗”讲座是面向所有电视观众的,这本书(《壮哉唐诗》)也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因此,它必须具备概括性、完整性、系统性、通俗性,需向读者讲清有关唐诗的几个问题,如“唐诗的基本面貌”“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唐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唐诗有哪些风格流派”“唐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唐诗的名篇佳作”等,都必须涉及,这样才能帮助读者全面认识唐诗——中国民族历史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全部精华。
二、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共十五讲。其中第一讲“唐诗之盛”重点介绍了有关唐诗的基本知识以及唐诗繁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为读者进一步欣赏唐诗打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讲,我特别指出:“唐代真正称得上是‘诗的时代’,当时人们写诗就像今人使用网络一样普及,现今中国有多少网民,如同唐代有多少诗人。唐诗,实际上是当时的通俗文学,离大众很近,离时代很近,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工具。它在当时不神秘,今人读来也并不神秘,它离我们很近!”这将文学与时代文化特征联系起来了。同时,我还认为:唐朝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天盛世,社会呈现出疆域辽阔、民族融合、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唐王朝“处在中国封建制度运行一千多年、已经达到顶峰的时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帝国。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这一切,正为唐诗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诗人“一个个都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文可以为相,武可以为将’,大多具备太平盛世士人所特有的积极用世、出将入相、舍我其谁的壮阔情怀”。“唐代的太平盛世,为诗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平台和诗人创作的底气。”所以,“唐诗的壮美与昂扬,系拜时代所赐”。并且,“在唐代,中国文化中的各种艺术综合成长,高度发达,臻于成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如音乐、舞蹈、杂技、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盛况都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并且促进了诗歌的创作。“从综合艺术互相促进和影响的角度看,唐诗植根于如此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之中,怎能不繁荣?”这对文学作品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关系做了一些探讨。
本书第二讲“唐诗之美”,论及唐诗的阳刚美与阴柔美,还谈到唐诗的语言艺术及形式特点,指出唐诗“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在世界诗歌苑地中的独特体制与风格”。第三讲概述了初唐诗歌的基本特点,并对刘希夷、张若虚、陈子昂的诗歌艺术加以赏析,尤其是对陈子昂诗歌创作给予肯定,指出:“他的创作实践、他在理论上的大声疾呼,完全可以说是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为李白、杜甫等人攀登高峰开辟了正确的道路。”第四讲则重点论述盛唐诗歌特色。盛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在中国诗史上堪称第一流的诗人,如张九龄、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储光羲、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李颀、常建、杜甫等。在这段大约五十年的时间里,又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李白的诗歌为代表,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抒发昂扬的胸襟抱负,表达热烈的爱国激情。诗作气象浑穆,感情强烈,情调激昂,语言纯美,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进取精神,被称作“盛唐气象”。安史之乱以后的诗歌依然带着盛唐气魄,以杜甫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和动乱的时代,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而大声疾呼,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盛唐诗风是壮美的,这种壮美之诗包括政治抒情诗、边塞诗,也包括写景诗,被称作“盛唐气象”。第五讲、第六讲突出介绍盛唐诗人的代表人物李白和杜甫,其标题用“仰天长啸的诗仙李白”和“悲天悯人的诗圣杜甫”,正表述了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最伟大诗人的个性、特色。第七讲开始讲中唐诗。中唐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其基本特色。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用现实主义的诗歌来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语言浅显平易,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由于中唐社会的衰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平台和机会减少。他们本身际遇坎坷,加上政治上不得志,不能够像之前的李白、杜甫甚至边塞诗派那样慷慨激昂地抒发自己的激情,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迫使他们在诗歌结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出现了元稹(悼亡),韩愈、孟郊、李贺(险怪派),刘长卿、韦应物(隐逸山林而怀萧条之感),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𣲗、夏侯审、李端,于悯乱哀时、应酬送别中透出伤感),柳宗元(模山范水),刘禹锡(讽刺时政)。这些诗人佳作,呈现出瑰丽多彩、琳琅满目的新景象,在中唐各成一派。中唐诗多以精致、含蓄、耐咀嚼而见长,诗风精美,有许多名篇佳句。关于中唐诗人,本书则重点讲述刘禹锡、白居易和李贺的诗,对其中以白居易的感遇名篇《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中唐名篇,以及刘禹锡的讽喻、怀古诗,李贺的险怪音乐诗等,都进行了重点赏析。第十一、十二、十三讲说的是晚唐诗。晚唐诗歌充满着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以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追踪元白,以诗歌反映社会矛盾,关心人民疾苦,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他们的诗缺乏创造性,不及中唐新乐府那样美,那样深刻,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二是以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继承了中唐讲究艺术表现的传统,在艺术构思上下功夫,写了一些感伤身世、沉迷声色的诗歌。有些诗作风格清新峻拔,语言瑰丽多彩,也不乏上品。总体来看,由于唐代社会急剧衰落,唐王朝处于危亡之中,时代风气较为悲观,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就是一种凄美。也就是说,美则美矣,是一种带有悲剧性的凄美。在晚唐众多诗人中,“小李杜”的诗也是彪炳于中国诗歌史的杰作,其中杜牧的“咏史”、李商隐的“无题”,我都做了重点介绍。
总而言之,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唐代之后,中国诗歌创作渐趋没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鲁迅语)。但是,就唐诗自身的发展而言,它经历了开创、高峰、再盛、衰落四个阶段,这也体现了文学的一般规律。唐诗不仅属于过去的时代,而且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从不同侧面融进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唐诗名篇名句是唐诗中的精粹,千百年来被人们口耳相传,深入民心,已成为生活中的风向标和精神营养品,我们必须熟读熟记,代代相传。学习唐诗是接受一次教育,承担一份责任,获取一种享受。
本书的第十四讲,是我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做“壮哉唐诗”系列演讲时,定期播出档适逢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于是穿插了“中秋节与咏月诗词”的内容。这一讲写的是有关月亮的话题,其中大部分内容还是讲唐诗,有许多咏月的名篇,分析起来感触人情,切近事理,相信读者仍会喜欢它。最后一讲“屈原与端午节”,看起来与唐诗无关,但缘起于“壮哉唐诗”开讲那一天(2008年6月5日)正值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夕,遂应电视台之邀,先讲屈原与楚辞,也算是打开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大门,以导出唐诗,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唐诗乃中华民族“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之论断。
(为方便读者阅读,文中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壮哉唐诗》
李敬一 著
有唐一代的壮美诗篇
现代视野的倾情解读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该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进行了系统而又通俗的总结,勾勒了唐诗发展的基本脉络,概括了唐诗艺术的主要特点,介绍了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欣赏了历代传诵的唐诗名篇名句。其中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余位、唐诗作品五百余篇,可视作一部简明唐诗发展史、唐诗艺术史和唐诗鉴赏集。同时,作者以专业素养和人文视角,对唐诗进行现代解读,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对当代社会生活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目 录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李敬一,1946年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播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诗词。著有《先秦两汉文学史》《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中国传播史》《中国传播史论》《休闲唐诗鉴赏词典》《唐代十大诗人诗画雅鉴》《宋代十大词人词画雅鉴》《〈水浒〉闲读》等专著多部,发表《佛教在华传播的现代解读》《寒山子和他的诗》《新闻传播与辛亥革命爆发》等论文多篇。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做“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屈原”“司马迁”等专题演讲,在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主讲“李敬一:《水浒》新读”,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讲“壮哉唐诗”。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
❖
“为中国未来而读——2024阅读行动交流会”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
❖
❖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纂50年座谈会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新书发布仪式”在成都市隆重举行
❖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