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采 | 李欣:十年耕耘,不负热爱!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语合中心
语合中心
在南美的哥伦比亚,有着10余年教学经验的国际中文教师李欣面对的教学对象涵盖各个年龄段。在与不同年龄学习者的教学互动中,她用真诚和热爱感染着学生,也收获了学生的肯定与信任,开启了一段亦师亦友的任教之旅。
顺应天性,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初到哥伦比亚,李欣便发现当地儿童和小学生群体对武术、书法、茶艺等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但对中文却有着“学起来很难”的印象。
为了让孩子们对中文不再“犯难”,李欣一方面抓住学生兴趣点,设计了教授中文歌曲、临摹中国画、学习茶艺礼仪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从破解汉字难点入手,让孩子们知道中文也可以很有趣。
“遇到零基础的学生,我都是从象形文字,例如山、水、人、日、月等开始教,让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和构成,在孩子们对汉字有了大致了解后,才按照课本上的生词表带着学生们去练习字词。”李欣说。
她还运用联想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比如‘宿舍’的‘宿’,就是房子下面一百个人;‘咖啡’的‘咖’,是喝咖啡以后很有力量(口+力+口)。”李欣表示,这样孩子们不会觉得汉字是陌生的、没有规律的,对中文学习就更有兴趣和信心了。
尊重个性,带领青年体验中国文化
和儿童学习者不同,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所以李欣在教授初、高中学生中文时,会兼顾他们的心理和需要。
“我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也会根据他们的意见建议开展一些课堂活动,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性,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李欣表示。
为了让学生们学习中文更有信心,李欣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汉语桥”比赛。在她的支持和指导下,她的学生多次获得“汉语桥”比赛哥伦比亚赛区的第一名。
“参加比赛确实对学生们学习中文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不少学生和我说,去了中国以后对中文和中国更有兴趣了,想继续学好中文,有机会再去中国。”李欣说。
在她看来,当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中国元素的机会较少。为了让学生们对中国多一些了解,每学期最后一节课,李欣都会组织一堂文化体验课,给学生泡泡中国茶,或是一起动手做中国美食,在回顾所学中文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融洽师生感情。
学生们告诉李欣,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体验了中国文化,还将这种体验带给了家人和朋友,与家人一同尝试在家做饺子,或是在中秋节从中餐馆买一些月饼和家人朋友分享。
因材施教,满足成年人学习需求
在哥伦比亚,除了在校学生,许多社会人士也有学习中文的兴趣和需要。针对成年人接受能力强、学习动机明确等特点,李欣在课程内容上会以知识讲授为主,辅以对话、翻译等练习,并在课余给学生提供一些中文学习资源,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
“一般成年人的学习目的都很明确,要么是为了职业发展,要么希望能去中国留学。这样的课堂和课后安排能最大化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习效率。”李欣说。
李欣还记得,自己班上有一位银行职员,想要学好中文后去中国留学。“他学习非常努力,上课从不缺席。有一次我去他家,发现客厅里放着一面白色玻璃。我仔细一看,玻璃上写着很多汉字。他解释说,会把新学的汉字写在上面,记住了就擦掉。”
李欣表示,当地许多人都将中文作为求学求职的重要“加分项”,因此热情很高。但也有一些老年人,是因为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喜爱选择学习中文。
面对这样的人群,李欣特意打造出“慢节奏课堂”,让上课语速、节奏等都更加平缓,并介绍一些太极、中医等有关健身养生的中国文化。“我会努力理解不同年龄群体的思考方式,希望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在孩子们眼里,她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在青年人眼里,她像“朋友”一样可以无话不谈;在老年人眼里,她又像“女儿”一样温暖体贴。而在李欣眼里,这就是她作为国际中文教师的意义所在。“作为一名老师,我不仅要教给学生们知识,更要让他们通过我感受到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将中国和哥伦比亚的友好一直延续下去。”
精彩链接: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感言见闻、学员故事、教学方法、知识干货等想跟更多人分享,欢迎通过weixin@chinese.cn邮箱给我们投稿~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新浪微博:@语言合作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