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魏加宁:日本之所以能走出“大衰退”,靠的是不断改革,而不是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内突然宣布,将大规模调整经济布局!又一朝阳行业悄然崛起,新一轮机会出现了!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0年9月2日
2020年12月29日
2020年12月30日
查看原文
其他
重振武汉,需要打好八张牌
国民经略
2020-09-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罗天昊国与城
Author 罗天昊
茫茫九派,激荡中流。
近期,疫情肆虐,给武汉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历时近两月的封城措施,亦使武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今春几乎停滞。
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默默承受苦难,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取得了抗击疫情的巨大转折。
百废待兴,经历生死考验的武汉,需要启动新的征程。
未来十年,中国社会经济版图将发生巨变。在回归常态之后,武汉又将何去何从?
一时挫折,不可消沉,武汉还是一座未加冕的未来之城,需要打好八张牌,争取早日复兴,并且逆水行舟,再进一步。
01
打好高铁牌,这是武汉的王牌
为什么是武汉?
本次疫情比非典更为猛烈,除了新冠病毒传播性更广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汉的高铁发达,五六个小时之内,可以辐射中国80%的经济与人口。
这是巨大的天赋,也是一柄双刃剑。
但是,一旦剑刃操在自己手中,变成发展的利器,这种天赋也将给武汉带来深远的影响,是武汉的一张王牌。
高铁冲击全球海权。逻辑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四十年,奉行的是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先沿海,后内陆。但近年来,随着各个区域的普遍性崛起,国内形势巨变,在高铁时代,市场和人口壁垒被迅速铲平,统一的中国市场以及一带一路连接的周边国家市场,对全球市场格局造成巨大冲击。
美国学者麦金利·康韦在1999年发表《未来的超级城市》一文,作为中国的内陆中心,武汉被列为“21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武汉2049远景规划中,定位为洲际中心城市,世界性战略节点城市。所见略同。
武汉连接南北,扼控东西,襟带山河,雄视天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中国处于天元之位,战略地位极度险要,
以武汉为圆心,其半径1000公里左右,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至广深,西至成渝与西安,囊括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
2016年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武汉亦居腰部。在高铁格局中,武汉处于米字型中心,具有压倒性优势。
罗天昊曾提出“内陆七雄”的构想。包含鄂、豫、皖、湘、赣、川六省和重庆市,横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迅速,腹地最广阔的经济区。
内需已成中国经济最大动力,国内统一市场初步形成。两大时势终于来临,武汉大器,即将晚成。
02
打好产业牌
天下之中,广博多元。
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进,两大产业转移轴线交汇,武汉的产业结构混杂多元。
北上广深等东部中心城市,金融产业和TM产业、房地产业成为三大主导产业,逐步去制造业化;东部的制造业城市服务业不足,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和服务业均不足。
武汉却拥有丰富多元的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兼备;中端产业为主导,部分领域实现突破;传统产业产值庞大,在尖端高技术产业,也仅次于沿海中心城市。
武汉既有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众工业,美的,格力都在武汉设厂,规模巨大。
同时,武汉也有东风、武重等国企巨头,形成了汽车、钢铁等几大千亿产业集群。高新产业也非常强势,北斗芯片,量子导航等初步崛起,光谷的光纤等产业渐成规模。
在服务业领域,武汉虽比不上沿海中心区域,但是,由于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湖北省会,公共资源丰富,人口旺盛,比一般的沿海工业城市,反要发达。成为中国服务业的第二梯队。
产业生态丰富,武汉具备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多元产业中心的基础。
武汉与长沙,南昌,郑州,合肥,以及成渝存在工业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更是如此。
武汉必须率先完成产业升级,打破与中部其它城市平行竞争关系,形成互补。才可以领袖中部,带领内陆七雄崛起。
03
打好创新牌
武汉是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第四个中国出产的“全球创意城市”。
2018年,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110.7万,雄冠全球。为中国高教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智力资源雄厚,应成为中国最富有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城市之一。
斯坦福大学造就了硅谷。清华北大造就了中关村,武大和华科造就了光谷。
武汉有可能打破产业转移的惯例,在创新方面超常规发展。
2017年,武汉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4%,仅次于深圳等国内少数城市,超过了中部诸镇,2018年产值过万亿。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6.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8.9%。研发强度超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前十年的工业倍增计划,初见成效。后十年需要调整计划,高端制造逐步成为主导。
04
打好物流中心牌
作为中国高铁时代的米字型中心,武汉高铁六小时内辐射的国土面积,全球第一。
国内市场的统一,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大力量,武汉有望加冕全球性的物流、市场和消费中心。
武汉一向是国内市场必争之地。
2018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3.90亿元,与GDP比重为46.1%,雄踞十大城市之首。
2018年,内陆七雄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0万亿,成为中国唯一超过10万亿容量的消费市场,且增速强劲,未来或三分天下。
过高的房价,压制了沿海四杰。狭义的大陆七雄,消费表现远胜于沿海四杰。是中国未来消费市场的中坚。且市场辐射区域非常广大。
中国正逐步清理省际之间的收费站,一旦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武汉将成为中国大陆乃至全球性的市场消费中心、物流中心。
05
打好商业牌
争取成为商业与投资中心
水路、公路、高铁,武汉均为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唯航空稍弱。
从武汉各个方向出发,仅需1000公里,可触及中国80%以上的财富。商业便利性冠绝全国,最合适成为第二总部。世界性巨头和国内巨头,纷纷在这一区域投资。
当下武汉的上市公司达到77家,本外币存款达到26331.62亿元。
最关键的是,武汉的商业成本低,便利性强。入驻武汉的世界五百强已达266家,超过一半,未来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选择武汉。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未来武汉的商业中心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06
打好人才牌
建成中部开放之城
人口是巨大的财富。
据2018年统计,武汉市常住人口110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1万人,2019年统计还未出笼,据武汉方面宣布,封城时,有500万人口流出,留守还有900万,据此推算,武汉常住人口规模不弱。
人口迁徙背后是产业转移,京津南下,长三角西进,珠三角北上,在武汉交汇。
人口向武汉迁移,大势所趋。
武汉规划了十大城市副中心,可扩容1000万人。未来有可能兼并周边城市。
九派横流,包容万物。2018年武汉净流入人口占比约20.2%,2019年按照1400万人推算,应该在30%左右。目前的开放性与包容度,与未来抱负之间,尚有巨大空间。
武汉作为全球高校生最多的城市,若能留住七成大学生,将是巨大的人才增量。
目前出于安全考虑,国人对于武汉还有疑虑,但是一旦恢复正常,武汉在交通、商务成本、产业机会、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还将继续吸引人口。
武汉的人口顶点或在2000万。
增加1000万人口后,武汉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未来占比应超过50%以上,成为内陆人口熔炉。
07
打好江湖牌
大江大湖大武汉
。
从持续发展角度看,武汉空间非常大。
2013年至2017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从7.7%降到6.6%,下降缓慢,同时期的单位GDP能耗,则分别减少3.7%、4.8%、5.6%、5.0%、3.7%,累计下降20%以上。
国家要进步,家庭要发财,个人要发展。国家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必要,关键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未来最优的发展模式也许是:在增速方面,保持长期的次高速,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速度。执其两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东部增速已低,西部环境保护任务严重,华北受制于生态,中国未来真正有潜力的地方,就在中南。
武汉近年发展速度领先于全国,且坐拥江湖山川,生态环境在大城市中优势比较突出,在经济发展和保持生态环境方面,拥有比京沪等地更多的弹性空间,留白更多。
武汉作用大江大湖。经济发达,生态优美,宜居城市。这就是武汉未来的蓝图。近100批外国客人、数十位国家元首曾光临武汉,足见其魅力。
08
打好改革牌
本次疫情,暴露了武汉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未来需要极大的力气,进行改革。
内陆改革高地,软件和硬件要兼备。论硬件,武汉是中国大陆的商业物流中心、市场消费中心,高铁交通中心,大学重地。
但是,从本次危机看,武汉的软件,存在巨大的不足。
未来武汉在国家改革中有四大机会。
一是制度差距产生的势能。
武汉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同时,也要实现制度嫁接。
二是武汉的成本优势。在武汉,引进一名人才,安家以及启动科研大概花200万,但是在京沪留住一个人才至少 1000万,成本的优势注定了武汉改革机会更大。
三是武汉的城市级别非常有利于改革。
中国既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权力的作用仍然巨大。行政级别太高容易管制过度,但是级别低又不利争取资源,武汉作为副省级城市,既有足够高的政治地位,又比直辖市灵活,可以保有改革的锐气。
四是利用疫情处置的惯性,借势改革。
本次疫情,国家层面对武汉进行了部署,客观上也敦促武汉进行了几项改革,大众看疫情的多,看改革的少,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武汉的巨大变化。
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
一个是官员任命和管理模式,
发生了巨变。一些管理问题在
疫情中得到了被动修正,未来能否主动实现干部队伍的专业化?
另一个是本次湖北和武汉,率先和大规模实现了火线提拔猛降战将来疫情过去后,这种打破常规的模式,能否保留并且推进?
—END—
#精选文章
中国经济差距不在东西,而在南北
24万亿来了!这次,真的不一样
江苏何以成了“散装江苏”?
取消预售!“卖楼花”遭遇空前一击
5年净增800万!广东稳居人口第一大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