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又一个万亿GDP城市诞生
文|凯风
又一个万亿GDP城市诞生。
01
万亿俱乐部再扩容
广东,又多了一个万亿城市。
据《南方日报》报道,1月5日,东莞市党代会报告透露,初步预计东莞202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正式跨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
东莞,成为我国内地第24个万亿GDP城市,也是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自此,内地共有24个万亿城市,18个位于南方,6个位于北方。
而广东独占4席,与江苏并列第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全部破万亿。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是2021年唯一晋级的万亿城市,也是未来两三年唯一晋级的城市。
东莞之后,烟台、常州、徐州、大连、唐山等地市还在7000-8000亿量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在东莞身上,有5个极其鲜明的印记:双万城市、制造之都、外贸大城、强镇经济、深圳都市圈成员。
那么,为什么是东莞?
02
第15个“双万”城市
东莞,不仅是新晋万亿GDP城市,还是新晋千万人口城市。
万亿GDP、千万人口,向来是高城市能级的显著标志。东莞能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从中突围,跻身万亿俱乐部、特大城市之列,可谓殊为不易。
在我国24个万亿GDP城市中,符合万亿GDP、千万人口“双万”特征的城市并不多,一共只有15个,其他经济强市如南京、宁波、佛山、济南、合肥等人口都未破千万。
不仅如此,东莞还是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特大城市,即将触及超大城市的门槛。(参阅《最新城市评级:7个超大,14个特大,6城集体晋级》)
据凯风新著《》分析,我国以城区人口来界定城市规模层级,将城市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
城区,顾名思义,不包括镇区和乡村,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是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之间的属于特大城市。
根据最新人口数据,东莞常住人口高达1046万,而城区人口为956万,仅次于武汉,离超大城市的1000万门槛只有一步之遥。
当然,东莞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工厂”,常住人口中超过7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随着产业变迁而流动。
如何留住这些外来人口,让他们在东莞扎下根来,无疑是道考验。
03
制造之都
东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处于巨大变动之中的现代化都市。
10年前的东莞,给人的印象是复杂而暧昧的,特色娱乐产业一度成为其外在标志。
如今的东莞,给人的印象是“高大上”的,制造大城、外贸大城、强镇经济,一座吸引了华为等龙头落户的大湾区都市。
今天的东莞,首先是一座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城,有17万家企业在此扎根,其中高新企业超过7200家,位居地级市前列。
早期的东莞,还是一个在“前店后厂”模式下,以“三来一补”模式为特色的“世界工厂”,以电子、玩具、服饰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色,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正如凯风君在《》一书中分析的,2008年前后,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腾笼换鸟”。借助这一机遇,东莞完成了从中低端加工业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经过10多年的培育,东莞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纺织、造纸、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其中,电子制造业和设备制造业是东莞的两大超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半壁江山。
仅电子产业,就吸引了以华为、OPPO、VIVO、立讯精密为代表的众多高新企业落户。
工信部2021年曾发布过两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这被视为先进制造业的国家队。
在先进制造业“国家队”的矩阵里,广东共有6个产业集群入围,其中涉及东莞的有2个。
一个是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这背后,是东莞聚集了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为“东莞造”。
另一个是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这一产业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属于高新产业中的高新产业。
正因为不乏高新产业底蕴,东莞得以跻身广深港澳科技走廊之列。
04
外贸大城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东莞位居第6。
2021年,东莞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5万亿,相比前一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东莞的外贸总额,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和苏州。
其中,北京以进口为主,且多以原油、天然气、铁矿沙等大宗商品为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外贸城市。
相比而言,东莞与深沪苏一样,都是出口为主的结构,且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占了出口额的70%左右,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电器产品、电气设备、元部件等。
这其中,智能手机是主力。仅2020年,东莞智能手机生产量就高达3.16亿台,这背后正是来自华为、OPPO、VIVO等行业龙头的支撑。
不过,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城市,未来可能面临后疫情时代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内循环等外在环境的影响。
这是所有外贸城市,未来几年都会面临的问题。
唯有向着高端制造转型,强化外贸竞争力,才能扭转这一格局。
05
强镇经济
东莞是典型的强镇经济,一镇可敌一市。
2021年,东莞15镇入围全国百强镇。
其中经济最强的长安镇GDP已突破800亿元,超过中西部众多地级市,相当于四川资阳市、辽宁抚顺市、广西崇左市等地级市的水平。
东莞镇域经济之强,在于每个镇(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如长安镇的智能手机,松山湖的科创,虎门镇的现代服饰,厚街镇的机电和鞋业,中堂镇的造纸产业等。
根据《》一书的分析,东莞的强镇,虽然名为“镇”,但与一般的乡镇有着实质性差别,实际管理权限并不低。
早在10多年前,广东就开启了“强镇扩权”的试点改革,将数百项县级行政职权赋予试点镇,以此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小马,说的是镇的行政级别、编制、权限都相对有限,而“大车”,则代指强镇堪比中西部地级市的经济产业实力。
强镇扩权,解决了镇域发展的问题。不过,未来会不会向“特大镇设市”转型,值得关注。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表示:
稳步增设一批中小城市,落实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设市。
随后,浙江温州的龙港镇完成了“撤镇设市”,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东莞的强镇未来会向何处去,值得关注。
06
深圳都市圈成员
东莞,是深圳都市圈的核心成员,也是广深两大一线城市绕不开的存在。
深圳都市圈,囊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河源都市区和汕尾都市区、海丰县、陆丰市。
这是全国最大的都市圈之一,在深圳都市圈中,深圳是中心引擎,而东莞的地位同样不弱。
近日出台的广东2035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
在深圳都市圈,积极发挥深圳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强化东莞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可见,东莞在深圳都市圈中起到了战略支撑的作用,而深莞惠一体化更是东莞空前的机遇。(参阅《2022年,最有前景的8个城市》)
这种一体化不是停留于口号,而是落到实际行动中。
一方面,深圳大量高新企业外迁,东莞是最大承接地。
正如凯风君在《》一书的分析,且不说华为终端早在2017年就已迁入东莞松山湖,这几年每年都有数十家高新企业从深圳迁往东莞,以深圳为总部、东莞为制造基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深圳与东莞正在通过城轨、地铁连成一体,广深莞“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广深两大一线城市,通过东莞而连通,东莞成为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东接深圳。
根据规划,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东莞将与深圳通过轨道交通连成一体。
西连广州。
且不说广深港高铁、广深动车、穗深城际都通过东莞而连通,未来广州22号线有望通过南沙连通东莞南沙,广州28号线有望通过东莞松山湖与深圳对接。
可以说,在我国,很少有哪个普通地级市,能同时受惠于两大一线城市。这是东莞未来发展的重要优势所在。
-END-
国民经略创始人 凯风君 首本著作上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品
《中国城市大趋势》
未来10年择业、就学、买房、投资指南
欢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