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 | 同济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课设作业展(文末赠送高清现场图片)
这是建筑学二年级(城市设计方向)的第一个设计课题。
本次设计基础课程作业题为“历史街区艺术展示空间设计”,旨在于训练学生在“使用者感知”和“城市的外部空间规则”双向制约下,形成建筑的基本空间组合并完成建筑设计。同时,强调建筑学城市设计方向学生在建筑设计基础学习阶段,除了考虑建筑单体本身的设计问题,更要着重关注建筑在城市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与周边建筑的关系。引导同学们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学会如何用建筑的形体来创造城市的外部空间并满足城市空间中人群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同学们依循两个主要生成逻辑来展开设计:
生成逻辑一:使用者的空间感知
行走与停留、建筑的外与内、空间的封闭与开放
生成逻辑二:城市外部空间规则
历史城区中的街道及其他活动空间、建筑之间邻接的多种形式
设计内容:
①设计基地位于上海市四川北路街道溧阳路-海伦路地块,设计内容为拟在历史街区建设系列艺术展示空间,共10个基地(见基地图)。基地所标示的红线范围即为建筑可建造的范围(可贴线建造)。
②历史街区艺术展示中心作为通用性展示空间,其主要用于当代艺术作品的陈列与展示,并成为社区的公共活动和交流场所,其总建筑面积500-700平方米(覆盖率不超过50%)
③主要功能:设置4-6个常设展厅(40-50平方米),1个临时展厅(60平方米)。各展示空间既可完全分离,也可以是连续空间而仅作为分区域展示。
④辅助功能:门厅,咖啡厅,办公,厕所,储藏等
⑤该建筑为单层空间,地面可局部上台或者下沉,亦可以局部架空且仅作为公共开放空间。
地块展示:
学生作品肌理展示:
学生作品合集:
学生作业解读:
近三十位同学的方案看下来,你可以看到同学们应对街道的不同态度,肌理的多变性却又在一定范围内和同组同学保持和谐。置入庭院与广场,灰空间的设立,让街区不再那么拥挤堵塞。以下分为几种类型进行梳理。
NO.1
条形肌理的逻辑
通过条形体量的推拉,自然而然的让出部分放大了的街道空间,可以自发的实现人群的聚集停留。并且在建筑内部本身,功能与庭院穿插流线中,实现建筑内与建筑外空间的联系。
形式上是隐喻的三条,但被一个中心广场空间打断。一个街道不光需要建筑来容纳人的目的性使用需求,更需要一些小的开放空间来容纳人的非目的性需求,如偶遇间的社交,午后儿童玩耍的地方,易或是参展完后人群的滞留。
NO.2
方盒子的堆积
张牙舞爪似的盒子朝向不同方向打开,又通过中心盒子紧密相连。小方盒子间自发形成的空间,便是开放给城市游走人群的空间。在这个历史街区,如此张扬的形式与规矩的空间形成了一种戏剧张力,也是异托邦的呈现。
形式上类似于大风车的原型。由于项目处于地块的街角,三个临街面与展示面,那么尽力的向四个方向打开就有了依据。并且在体量操作上很聪明的用了微差的概念,将四个大体块在高度上进行了区分。
NO.3
图底关系与肌理
这部分的图纸,更像是虚体空间与实体建筑形成的画面。实体空间是给特定人群(如观展),而虚体的边院,中心庭院便是呈现给所有人的。
NO.4
围合与限定
这部分的建筑在街道立面延续,街道空间完整性上有较好的完成度。人行走在这条街道,感受的依旧是原始的尺度感受,而进入建筑,才是别有天地,才是开放的空间。
NO.5
整形的覆盖
整形的展览建筑,往往更让人行走其间的时候,更多的感受内部的丰富空间变化,关注展品本身。在一片大板下,既有室内空间,又有半室外空间,又有完全开放空间,是空间开放度上的逐渐渗透,让内的人和外的人不再那么泾渭分明,有更多暧昧的空间。
NO.6
几何线切割
引入网格的切割,将整形打散并变化,让建筑的形式通过平面的美学划分,而充满实体的美感。这种手法在应对内部功能相对自由时,是非常好用的。
学生作业图纸集合:
图片来源:UrbanLab
导师课设感想:
10块基地每一个都涉及到了与周边城市环境、城市建筑和相邻建筑的关系问题,充分锻炼了同学们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思考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
经过5周的教学指导和练习,同学们初步建立了城市设计的基本意识并得到了系统性的训练。本课程以艺术展示空间设计这个题目为载体,把建筑空间功能组织、交通流线、形态塑造等问题进行整合式训练,并同时有所拓展。
例如,相邻基地的同学们需要相互商议讨论、通过调整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来共同形成尺度适宜城市生活的外部空间。
The
图文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二年级课设作业展
欢迎大家前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一楼展厅参观~
文末福利:
欢迎留言告诉我你对
同济大学建筑学二年级课设作业展的感受~
我们将赠送文中高清现场图片~
相关阅读:
【精华】小菜场上的家——同济本科生实验班作品展精彩回顾
在现场 | 第二届同济大学建筑系年度优秀设计作业展(文末送高清图纸哦!)
由Duni编辑室现场拍摄撰写
转载联系后台
新浪微博关注@Duni设计独角兽
b站关注@Duni设计学院
获得更多设计资讯
我们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