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你教孩子打破思维定势了吗?

XL 思维智汇 2021-12-23


如何连接A点与B点?这看起来是一道“弱智”的题目,但在河南濮阳的一节四年级的思维课堂上,它是贯穿整堂课的内容。

 

连接A点和B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条直线连接两点,这也是每个人都能够想到的,当老师第一次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们给出的方法也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些孩子用了实线,有些孩子用了虚线。


此时,我们发现:孩子们思维不出意外地出现了定势:把A和B想成了纯粹的点,“连接”就是用“线条”。这是局限在了“数学”的抽象思维,而忽略了生动形象的现实世界。


老师第二次的提问则让全班的孩子进入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你能否用六种方式将A和B连接起来,我们来比一下谁的更有创意?10分钟过后,老师收到了千奇百怪的答案。比如以下这位:


这个孩子在短短十分钟之内想出了6种不同的答案:1.直线 2. 土星光环上的两点 3. 一朵花的两个花瓣 4. 爸爸和妈妈牵着“我”5. 一棵树的两个树杈 6. 两只狗抢一根骨头。


这个孩子的思考就比较“抽象”,都是一些字母和符号。



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作品后,老师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新颖的作品。同学们发现:A点和B点其实并不是数学的“点”,而可以替代为更任何的物品,如:面包上的芝麻、眼镜的两个镜片、鱼缸里的两条鱼、宇宙中的两颗星星……



这时,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让全班孩子将A和B想象成是两个人,让他们来描述两个人之间可能是如何建立联系的。


孩子们的发言依然很踊跃:


“A和B是朋友,友谊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A是B的妈妈,血缘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A是演员,B是导演,拍戏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


最后,老师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对于如何连接A和B, 我们为何会有那么多的想法?


有孩子回答:“因为我们突破了思维定势,就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当然,“思维定势”这个词是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已经展示给孩子的。

 

此时,老师已经引导孩子进入了元认知领域。元认知是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通俗点说,即孩子能够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强化了自己面对一件事物要突破定势,多进行发散性思考的认知。


回望我们自身的教育经历,在从小学阶段开始,大多数的思维训练都以逻辑思维训练为主,但实际上,发散性思维这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研究理论表明: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


由此可见,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散思维的培养应围绕下面三种技能进行。


1、 流畅性


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的不同观点和设想的连贯性。事实上,事物的表现形式只是用来展示事物性质的方式,而事物的性质则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例如,同样对于饥饿,婴儿通常用哭来表现;而能说话的孩子则会通过语言向父母表示自己的饥饿;成人则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忍受饥饿。


培养孩子的思维速度,可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孩子至少运用其他三种形式来表现下面的内容:笑、月亮、卫生纸。

2、 灵活性


指从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应培养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3、 独创性

    

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父母可以有意培养孩子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目的。


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要想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式:


1、一般方法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2、假设推测法


假设的问题不论是任意选取的,还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应当是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是暂时不可能的或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对象和状态。


由假设推测法得出的观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实际的、荒谬的、不可行的,这并不重要。


3、集体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不仅需要用上我们自己的全部大脑,有时候还需要用上我们身边的无限资源,集思广益。集体发散思维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我们常常戏称的“诸葛亮会”。在设计方面,我们通常要采用的“头脑风暴”,每个不论可能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能说通了,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最后总结出结论。这个方法就叫做“头脑风暴”。


思维定势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如果从小就引导孩子适时地去冲破思维定势,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他们在未来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母亲节活动|用爱画出你眼中的母亲

干货|斯坦福大学研究:“表扬孩子” 与 “鼓励孩子” 的差别会震惊你!

独家|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干货|在关键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这些方法很值得一试

前瞻|未来20年,学习方式将发生这九大变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