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学会认知心理特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至关重要的12年
孩子开始上小学,就进入了全新的成长阶段。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他将完成多阶段的基础学习,度过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关键成长期。
这12年中,孩子从懵懂的小屁孩逐渐蜕变成能独立思考、有思维能力的青少年,实现智力、认知能力的大越级;他的基本性格、人格进一步成型。
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至关重要的12年,首先得了解孩子这段时期独特的认知和心理特征,还得学会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可以在认知、人格塑造两方面帮助我们更好、更清楚地理解进入学龄期的孩子。
以下整理的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6-18岁)的认知心理特征及父母沟通重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阶段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6-12岁),他们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慢慢增强,但抽象能力仍较为有限。
而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小学生处于勤奋与自卑阶段(6岁到青春期),他们在努力学习各种文化技能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无能感。
01
小学一年级
认知特征: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依赖老师。
沟通重点:此阶段,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愉快地学习。和孩子谈他在学校感到不习惯的地方,针对性引导他做出相应转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02
小学二年级
认知特征: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逐渐增强。
沟通重点: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03
小学三年级
认知特征:孩子普遍会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家长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沟通重点:伴随人际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增加,他们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无能感,进而不安。
04
小学四年级
认知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心理特征: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些小的困难很可能引发孩子的不安,从而干扰他的学习。
沟通重点: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的知识点已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次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树立信心,同时,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05
小学五年级
认知特征:孩子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仍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特征: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重点: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这个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对孩子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06
小学六年级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认知特征:孩子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心理特征: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能力还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绪不稳定。
沟通重点: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逐步为进入初中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初中阶段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中学生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处理假设性问题和思考可能性。
而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中学生处于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6岁到青春期),他们在努力发现、确认自我感(例如我是谁),在真正发现自我之前,体验角色的混乱。
07
初中一年级
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认知特征:孩子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心理特征:新鲜感和紧张感共存,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会令其感到紧张。
孩子向上性与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
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沟通重点: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业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新的习惯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基础,更要进一步打好学习习惯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重视基础知识——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刚开始时,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不要过分追求“难度”和“进度”,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08
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征:绝大多数孩子已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封闭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青春期烦恼。
这个年龄的孩子独立性有较大发展,自尊心增强。表面上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于是有的孩子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进而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为。
沟通重点: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增强,和父母交流逐渐变少。
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降低“姿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展开心理疏导,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发展。
初二是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科内容加大加深,孩子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做准备。
09
初中三年级
认知特征: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亦开始相对稳定。
心理特征:独立性进一步获得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喜欢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
沟通重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同时为中考做准备,与孩子一起了解当下学习情况和状态,设定目标,协商方法。
高中阶段
10
高中一年级
认知特征: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显著发展。
心理特征:此时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沟通重点: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台阶,跨度很大,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但成绩不理想。其症结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需要提高。
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高中的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应趁早发现问题,尽快与孩子一起对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
11
高中二年级
认知特征:高一整年下来,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明显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心理特点: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导致不同心理状态。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
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
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
但是,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里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
沟通重点: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均衡发展。只要没有严重偏科,即便各科都成绩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引导孩子向内化归因转化,促进学习主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帮助他们认识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以此减少恐惧和焦虑。
12
高中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随着备考时间减少,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够理想,从而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自感考大学有难度,对前途感到迷茫。考试进步时,又充满斗志。
放弃型的孩子,基础较差,或者经过努力成绩没有进步,或者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考大学没指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沟通重点:通过与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当下情况。家长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多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切勿因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同时,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
这一阶段是孩子职业启蒙的黄金期,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对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职业规划,就会对孩子将来的职业定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来源 | 光明社教育家
编辑 | 思维智汇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干货|脑科学告诉你孩子注意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干货 | 3岁、7岁、10岁是孩子脑部发育的3个黄金期!家长这么管孩子最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