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教|张梅玲:智慧父母该给孩子建构的6个世界

思维智汇 2021-12-23

天底下每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可是智慧的父母不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留下终身获益的无形资产。本篇文章是根据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授课师资张梅玲老师的微课整理而成。

这是从张老师的教育经验出发,从未来人才的需要来考虑的,由于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父母给孩子只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情境的创造,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做出来,才能真正被孩子感知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下。


no.1

充满温馨的爱的世界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父母,我们如何爱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我有如下几个建议:首先,接纳孩子是最大的爱。现在很多父母会说,孩子不懂得感恩,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TA却感觉不到,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因为,在平日中,在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爱,父母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那么,如何让孩子知道呢?妈妈要给孩子似水一样的母爱,爸爸要给孩子像山一样的父爱,老师要给孩子有原则的师爱,小朋友之间要有天真的友爱。在这四种爱的情况下,孩子的人格才会健全。健全的人格是人成功的基础,爱因斯坦也曾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往往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另外,接纳孩子,不仅是接纳孩子好的一面,也要接纳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接纳孩子会犯错,同时教会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第二,尊重孩子是爱的表现。我们的爱应该体现到尊重我们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第三,交流是爱的需要,与孩子的交流要更强调情感交流。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经常有父母问我,张老师,你总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家庭教育的基础,那么怎么衡量亲子关系的好坏呢?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量表可以测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孩子和自己的行为,来判断。

如果孩子的喜怒哀乐,可以毫无顾虑的在你面前暴露,当学习成长中有了困惑,她首先会先想到你,那么你的亲子关系一定是不错的。另外,自己的 喜怒哀乐,也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同时愿意给孩子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我们不了解情况下,没有先听后说,仅凭头脑中的想象就批评孩子,能有勇气给孩子道歉,那么你的亲子关系肯定也会很不错。通过情感交流,会更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第四,分享是爱的成分。在孩子犯错时,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分担,告诉孩子如何在犯错中学习,同时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家长也要承担责任。比如在学校里,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老师批评了孩子,妈妈也要告诉孩子,妈妈也有责任,是因为没有教育好孩子,但是犯了错,改了还是好的,这样的交流和分享,强调情感的共鸣,为教育的有效性就打下了基础。

宽容是爱的升华,当你能宽容孩子的错误,应该说是父母的成熟。人与人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对于孩子来说,告诉孩子改了还是好孩子,孩子就不会害怕犯错,同时也会从中获得成长。

第五,自爱是爱的基础。每个人都要学会爱自己,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爱自己的健康,没有健康,我们就无法爱孩子,爱别人。让自己自信、自强,学会自我欣赏,学会认识自己,这些都是爱孩子和爱别人的基础。

最后,不同年龄阶段我们爱孩子的方式也要不同,3岁之前父母更多的拥抱孩子,通过肌肤接触,让孩子感受到安全。3岁之后,我们要更多的陪伴孩子,参加孩子的活动,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加以引导;上了小学后,更多的爱体现在帮助孩子解决在人际、学习中的难题;到了初高中,我们的爱更要体现在引导孩子从兴趣到志趣的发展。


no.2

充满智慧的学习世界

现在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科技发展的特别快,很多新知识大量涌现,相信未来会更加快速。那么,什么是智慧的学习世界?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首先,学习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们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实际中将知识转化成智慧。那么,怎么学会思考呢?就是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比如父母和老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问题就是让孩子学会思考的过程,你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这个题还有别的办法吗?这个可以用三个问题来解决,你再想想,哪种办法更好啊,孩子就会开始思考。所以,怎么和孩子谈话,怎么提问题就很重要。

其次,智慧的学习世界,在教过程中要抓住两个字“爱”“会”。孩子爱做,还要让他会做。如果孩子本身感兴趣,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会做的喜悦,总是失败,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有可能动摇这个爱。所以父母要重视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孩子在成功中得到满足和快乐,那么成功了,孩子就会更爱,更爱了,就会更会了。爱是会的动力,会是爱的强化。

最后,重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心理学家布鲁姆把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第一是记忆,第二是理解,第三是应用,第四分析,第五是评价,第六是解决。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上了小学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帮助你购买物品,让他意识到数学是有用的。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这是孩子维持学习的重要动力。

此外,针对6岁之前的孩子,父母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你的行为对孩子是没有字没有声音的活教材,孩子最早的学习都是模仿学习,身教胜于言教。无论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还是从孩子的学习特点来看,你的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


no.3

充满思考的对话世界

对话,主要是指三种对话。一是孩子和客观世界的对话,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孩子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成长的。在阅读中,孩子知道如何阅读,在穿衣中,孩子学会了如何穿衣,在学习中知道了怎样学习。所以我们要重视情境的创造,重视孩子的实践世界。

二是和他人的对话,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长处,我们要向别人学习,凡事多夸夸别人,夸夸别的小朋友,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三是给自己的对话,当做完一件事后,要鼓励孩子去复盘,去反思。自己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做完事情后学会“想一想”,想一想后,还要学会写一写,把实践中的经验整理成晶体智力。我们知道,智力分成两种,一种是流体智力,一种是晶体智力。流体智力主要是先天的遗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下降,但晶体智力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学习,通过让孩子想一想,写一写,就很容易去建构专属于孩子的知识世界。


no.4

充满求知的探索世界

你知道吗?我们的孩子天生是个探索家,孩子刚出生,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反应到孩子的行为中,就是他特别喜欢探索,很想知道周围的一切。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首先我们要珍惜保护孩子的天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就是去创造情境让孩子去探索,在情境当中去探索。比如有一次,我问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用几根火柴可以搭建一个三角形,她说,三根。紧接着我又问,那用几根火柴可以搭建两个三角形呢,她说六根,这时我就提出了一个不平衡的问题,说用5根火柴也可以搭建两个三角形。她就可以不断尝试,最后发现确实可以,也就是两个三角形共用一个火柴棒。

其实,这就是为孩子未来学习几何打下了基础。还有孩子会发现,自己去年的衣服袖子短了,家长这时可以引导孩子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也是将来的函数思想,在想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明白这些道理。

最后,就是利用大自然让孩子学会探索。比如秋天,为什么树叶落下来,春天,为什么小草发芽了,太阳为什么东边升起,西边落下。针对这些自然问题,就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增强求知的欲望。

此外,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探索不一定都成功,让孩子明白探索中的不成功其实是第二次成功。学会面对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擅于总结失败教训。

no.5

充满生态的自然世界

生态,就是自然的,原汁原味的。你知道吗?我们的大自然特别丰富、特别精彩的,是不需要你付钱的教科书。大家有没有体会?农村的孩子没有优越的条件,但是很多也都很健康,其实就是大自然给了他健康。那么城市的孩子,怎么给孩子一个生态的世界呢?

首先就是大人要有心,在可能的条件下安排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比如让孩子体会农村孩子的生活,假期的时候到大自然中去,去农家乐,去看祖国的山山水水。在大自然中,孩子会感受到很多东西,看到很多东西,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也会产生很多问题,本身也是让孩子探索世界。仔细去看,大自然有很多美的东西,家长要引导孩子,欣赏发现大自然的美,目的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创造美。

其次,在生态的大自然中让孩子成长,去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去保护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还有小动物等。最后,就是环保教育。比如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让孩子知道注意环保,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


no.6

充满快乐的玩耍世界

童年就是玩,在玩中成长,小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妈妈,比如照顾宝宝,做角色扮演游戏,你当医生,我当病人。其实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一个人的成长包括三个内容:智能的成熟,情绪的成熟和社会性的成熟。让孩子通过游戏,通过玩耍,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同时仅有快乐也不行,还要让孩子感受到成长才行。加州大学的一个实验,证明我们学习的生理机制是神经元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玩中学习就是要促进神经元的发展。

其次,孩子的智能成长也缺少不了爱。快乐的玩耍世界,开心很重要,童年应该给予快乐,童年不快乐,大人是对不起孩子的。更重要的在快乐中神经元得到发展,智能也得到帮助。

还有,就是要在玩耍中学会思考。面对未来的社会,最最重要的学会思考,这几个世界中,都有思考的成分,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思考,玩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其实不同年龄的孩子玩什么,可以变成一个课程。现在不是有游戏心理学吗?根据孩子6岁之前、小学生,将游戏变成一个课程,有计划有目的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好了,今天的6个世界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父母的教育有所启发,谢谢大家。接下来还会给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来源 | 中科院心理所孙老师

编辑 | 思维智汇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家教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如何应对情绪失控的熊孩子

家教 | 犹太家庭的10条黄金法则,让孩子走向卓越

家教 | 宾西法尼亚大学儿科教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家教 | 20年后,什么样的孩子更具竞争力

家教 | 当孩子抱怨“不会,做不到”时,你的应对方式决定了他一生的思维模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